【教發中心】111-2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執行期:112-1)
計畫年度: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創新跨域 ‧ 教學支持(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完善教學支持獎勵措施(1-3-2)
執行措施:完善教學支持獎勵措施(1-3-2)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3-08-01 ~ 2023-11-30
活動地點:佛光大學
主持人:牛隆光主任
參加人數: 8
活動目的
課堂中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因此老師們常面臨如何「因材施教」的挑戰。近年教育部鼓勵老師們透過混成教育、PBL(問題導向學習)等各種不同的創新教學方式來授課,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跨域自學能力與學習動機、以學生為導向或實踐因材施教的創新教學方法,辦理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
活動流程
徵件期程:112年4月11日至112年05月12日
執行期程:112年08月01日至112年11月30日
結案日期:112年11月30日
111-2學期共計14案申請,經由112年06月14日「教學創新推動小組會議」,會議決議通過補助共計8案,補助課程如下:
序號 |
課程名稱 |
申請人 |
服務單位 |
1 |
普通心理學(上) |
周蔚倫 |
心理系 |
2 |
資料庫應用與地方創生 |
張瑋儀 |
中文系 |
3 |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
常欣怡 |
社會系 |
4 |
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
林以衡 |
中文系 |
5 |
古典小說選 |
林明昌 |
中文系 |
6 |
觀光英文 |
陳拓余 |
外文系 |
7 |
歷代文選 |
簡文志 |
中文系 |
8 |
統計學 |
劉蓉果 |
心理系 |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周蔚倫老師 普通心理學(上)
1.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執行方式:
18週課程中,每兩週一個主題導讀配合教學章節的英文短文,並由學生轉譯成科普文章,邀請傳播學系張煜麟老師帶領傳播系學生共同合作,擇優錄製影音傳播作品,一同進行跨系、跨領域的合作學習,執行兼顧心理學知識學習、專業英文練習以及科普傳播表達能力,結合影音自媒體的創作,於期末進行成果發表,邀請教師及大眾評審,給予回饋,期望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跨域能力與學習成效。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搭配章節) |
執行方式 |
---|---|---|---|
1 |
DOES “COMFORT FOOD” REALLY GIVE COMFORT? |
Chapter 1 |
教師課堂導讀 學生練習轉譯成科普文章 教師回饋/同儕回饋 擇優錄製影音傳播作品 |
2 |
IN WHAT WAYS DO PSYCHOKOGISTS PARTICIPATE IN THE LEGAL SYSTEM? |
||
3 |
DOES wishful thinking AFFECT HOW YOU EVALUATE INFORMATION? |
Chapter2 |
教師課堂導讀 學生練習轉譯成科普文章 教師回饋/同儕回饋 擇優錄製影音傳播作品 |
4 |
WHY IS SKILL WITH NUMBERS IMPORTANT ? |
||
5 |
HOW DOES YOUR BRAIN DETERMINE TRUST? |
Chapter 3 |
教師課堂導讀 學生練習轉譯成科普文章 教師回饋/同儕回饋 擇優錄製影音傳播作品 |
6 |
HOW DOES CULTURE BECOME “EMBRAINED” |
||
7 |
DOES A PAINFUL BREAK-UP REALLY HURT ? |
Chapter 4 |
教師課堂導讀 學生練習轉譯成科普文章 教師回饋/同儕回饋 擇優錄製影音傳播作品 |
8 |
ARE DRIVERS DISTRACTED WHEN THEY USE THEIR CELL PHONES? |
||
9 |
跨領域科普傳播合作 |
跨系、跨領域合作學習 |
由心理系學生講解心理學單元主題內容,與傳播系學生共同討論影音呈現方式。 |
10 |
成果發表與討論回饋 |
跨系、跨領域合作學習 |
成果發表會/評鑑會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發展新教案:心理系專業知識與傳播系師生跨域合作學習教案。
(3)發展創新教材:跨系師生共創心理學科普影音約六個單元 (自媒體)。
(4)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8分以上。
(5)其他具體成果:影音成果可供科普使用以及促進兩系所宣傳。
4.結論與建議
跨課合作實作上的困難度較高,倘若非同一上課時段,將在安排兩堂課學生合作上課時間規劃上遇到難處。這次的首次合作,兩位老師的兩堂課程,都以非課程時間的星期三導師時間來額外增加學生上課時間,這點不是很適當,未來若有規劃兩課程合作,建議開課於同一時段為佳。
二、常欣怡老師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
1.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執行方式:
在課程中時做新嘗試,如增加團體討論、業師演講、生活化的教學及多樣性評量,讓課程從過往著重學生特定知識的了解程度,轉變到學生對學習主題的學習動機,也試圖發展一套既符合個人教學風格又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形式。
本課程的教學理念,強調理論知識需讓學生所理解,才能夠應用於生活或專業領域上進而產生影響力。因此,師生之間僅有問與答的互動形式式不足的,教師透過轉換不同形式的教學法勢在必行,而導入多元、混合的教學形式是可思考的方式,例如Bodriguez、Keyes與Schneider(2013)即嘗試運用多元方法增進學生對相同課程學習的動機,並提供學生彈性運用時間的可能。
以多元組合來規劃課程,除了考量到學生的背景殊異外,也是需要透過不同形式來吸引其學習。游勝翔(2021)有效培養學生自學力之關鍵就在於能否引發學生足夠的學習動機。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啟動自學歷程的關鍵在於自己對所學主題的動機與興趣,產生所學為何的個人化意義( personal meaning),若教師能透過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更能理解所學主題與對其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關聯性( relevance),即能有效提升自學動機(Edmondson, Boyer, & Artis, 2012)。除了多元組合來規劃課程外,對學生學習成效的評估也應有所改變,即從過往著重學生特定知識的了解程度,轉變到學生對學習主題的學習動機、問題解決能力與信心等面向。
在教學設計上採用多元組合,包括教師利用教科書的章節為主軸進營講解、運用生活化及時事議題引導學生觀察與討論、邀請實務專家演講擴充學生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知識的實務領域上的應用以及小組主題式辯論增進學生獨立思考,也認識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最後,因應多元組合的課程規劃,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也進行調整加入同儕評量、小組討論等非測驗的評量方式,以避免單一評量所造成的偏頗或低估其學習表現。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案例分析 |
1.讓學生能理解應用理論,解讀人我行為 2.擴大學生對於學生實務經驗 3.增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
1.找尋可應用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新聞議題 2.以小組討論方式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分析議題相關案例 |
2 |
主題式辯論 |
1.讓學生認識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 2.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強化問題解決能力 |
1.以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發展階段設計可辯論主題, 2.讓學生以小組方式,擔任辯論主題的正方或反方。 3.各組透過資料收集後進行辯論 4.再由同學票選那一方說的有理 |
3 |
實務專家演講 |
1.協助學生了解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之實務領域的應用 2.增加學生對社工專業的感知 |
1.邀請專家分享工作經驗,了解實務工作領域的影用 2.規劃兒少安置、長期照顧兩個主題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發展創新教材:案例分析及辯論式主題。
4.結論與建議
*學生量性資料問卷回饋
本研究共計回收31位學生問卷,於課程第一週及第十八週進行問卷調查,以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學生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學習興趣與自學能力的前後測差異,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問卷設計評分,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個等級,研究者將此五等級依據給予5分、4分、3分、2分、1分。整體而言,從問項中可發現平均值後測皆高於前測,其中僅『我預期自己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學習中都能表現良好』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水準,其他問項皆達顯著性。這表示經過多元課程學習,學生普遍有提升對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表1:學生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學習興趣與自學的前後測分析
問項 |
前測 平均值 |
後測 平均值 |
t-test |
1.我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內容很有興趣 |
3.61 |
3.97 |
2.476* |
2.我喜歡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所教的內容 |
3.48 |
4.19 |
3.992* |
3.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讓我獲得有用的專業知識和成就感 |
3.68 |
4.06 |
2.834* |
4.我預期自己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學習中都能表現良好 |
3.55 |
3.84 |
1.871 |
5.學習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信心度 |
12.84 |
14.68 |
3.437* |
*p<.05
在期末問卷中,本研究亦針對課程內容融入多元教學學習成效進行學生自我評量,各問項之平均值及百分比如表2所示。學生對於主題辯論與學習成效皆呈現正向態度,其中又以案例分析的團體討論活動學生給予較高的認同。雖然主題辯論的平均數較低一些,不過,學生正向認同的百分比也都超過七成以上。
表2:學生對課程中主題辯論與案例分析的成效分析
問項 |
非常不同意 |
不同意 |
普通 |
同意 |
非常同意 |
平均值 |
|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百分比 |
|
1.課程安排的主題辯論有提升我的自主學習能力 |
3.2 |
0 |
25.8 |
48.4 |
22.6 |
3.87 |
2.課程安排的主題辯論有增進我的學習興趣 |
3.2 |
3.2 |
22.6 |
54.8 |
16.1 |
3.77 |
3.課程中安排的案例分析有增進對理論的理解 |
0 |
0 |
6.5 |
64.5 |
29 |
4.23 |
4.課程中安排的案例分析有促進我的學習興趣 |
0 |
0 |
12.9 |
61.3 |
25.8 |
4.13 |
*學生質性資料問卷回饋
期末問卷中,亦以質性方式請學生回饋學習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意見與建議,學生對教學及課程內容上質性資料的意見如下:
1.無課程建議,辯論環節很好玩,但我們都是第一次嘗試這種方式報告,故不確定如何準備。
2.案例多一些有助加深理論知識理解。
3.謝謝老師您用心的教這門課,可能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大堆讓我困擾的地方,上完課私下找同學解答,讓我能理解我尚未釐清的方向。
4.老師教的很好,辯論很有趣,學到了很多。
5.我覺得老師上課很認真,很有趣。
6.我覺得還不錯,希望能有多點影片
7.希望能多一點小組討論活動,可以聽聽不同的想法
8.老師教課方式多元有趣,有時會用舉例的方式讓大家印象深刻~
9.感謝老師有趣的課程設計。
10.辯論很有趣。
11.我覺得老師讓無聊的課本內容變得比較不無聊了!
12.主題辯論非常有趣!當然也讓人很緊張,但我覺得這是一個能夠提升自己能力的好機會,所以我很喜歡!
13.在這堂課學到了很多有關人類的行為覺得跟心理學有點像,謝謝老師認真的上課 在這堂課收穫了許多知識。另外我覺得辯論這個環節非常的有趣 也促進我們的統整力、反應力以及許多能力。
*主要成果及建議
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是社會工作師考科之一,所以教師講述課程內容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然而學生往往覺得枯燥無味,缺乏興趣與學習動機。因此,本計畫透過加入多元教學活動(主題辯論與案例分析),透過更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引發對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的興趣及主動學習的能力。
*本計畫主要成果如下:
一、透過主題辯論與案例分析的活動增加團體討論機會,提升學生對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透過講述及分組討論,提升學習成效,並加深學生對於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課程內容的應用性。
三、本計畫雖提升學習興趣,執行過程中發現課程內容多元後,會壓縮授課時間,以及課程進度,因此,建議:
1.納入主題辯論後,應該設計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以利學生學習效果。
2.由於主題辯論進行較為耗時,因此,壓縮到案例分析的時間,未來兩個活動的時間需進行調整。
3.從學生回饋意見中,發現多位學生表示主題辯論有趣,且從學習成效也顯示提升了學生的興趣與信心,但在主動學習方面,應該於未來進行進一步的確認。
三、張瑋儀老師 資料庫應用與地方創生
1.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其他:SDGs永續發展。
2.執行方式:
在課程中,學生將學習地方創生和資料庫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包括介紹地方創生和資料庫運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深入研究地方創生的理論和實踐,並分析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通過學習資料庫的設計原則和建立技術,包括不同類型的資料庫和相關的技術,學習SQL語言和指令,便於資料庫的查詢和管理,並探討資料庫的安全性和性能優化。課程的後半部分將著重於地方創生與資料庫的整合,學習如何將地方創生的相關資料存儲和管理在資料庫中,並使用資料庫技術支持地方創生的決策和規劃。期末將以小組提案方式,探討地方創生與資料庫的應用案例,用以旨在培養學生對地方創生和資料庫運用的綜合能力,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增加就業即戰力。各週授課進度說明已置於教學計畫表,以下概述執行進度、教學策略與流程規劃:
週次/ 主題 |
課程進度(內容) |
教學策略 (方法) |
1-4週 主題:資訊素養 學習目標:數位人文與資料庫的運用 |
課程介紹說明及導論 課程目標、內容及評分方式 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與結構 資料庫運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課堂講述 鷹架學習理論 |
5-8週 主題:數位敍事 學習目標:故事化與數位化表述能力 |
數位溝通與數位敘事技巧 文字溝通與口語表達能力的延伸訓練 數位多媒體的影音技巧 資料分析與地方創生的應用 |
ADDIE課程與教學設計: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 |
第9週 個案分析 |
SDGs永續議題探討 小組專題研究、設計地方創生方案 運用資料庫技術進行規劃與管理 |
ADDIE課程與教學設計:發展(Develop)、執行(Implement)、 |
10-13週 主題:在地共生 學習目標:地方文化認識與數位資源 |
地方創生概述:定義、目標與策略 地方創生的相關案例介紹 城市規劃與資料庫應用 資料庫應用於地方創生的蒐集與整理 |
PBL問題導向教學法 ORID焦點問題研究法的-理論介紹 |
14-17週 主題:提案策展 學習目標:統整文創與數位應用能力 |
資料庫的應用面向:企業管理、市場行銷、社會福利、學術知識 提案要素與策展倫理、策展實務探討 展覽規劃與管理、主題與設計展覽空間 |
ORID焦點問題研究法的-實務操作 |
第18週 專題發表 |
提案策展工作坊 課程成果發表會 |
ADDIE課程與教學設計:評估(Evaluate)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發展新教案:「宜蘭在地創生與多元資料庫應用」教案。說明:教導學生如何建立和管理地方創生相關的資料庫,並運用數據分析方法研究地方發展和社區需求,培養學生在地方創生領域中的實地調查和數據收集能力,並引導他們將收集到的數據應用於地方創生計劃的制定和評估。
(3)發展創新教材:宜蘭數位轉型的青年提案手冊。說明:發展創新教材之步驟及內容如下:先定義目標受眾,調整教材的內容和呈現方式,深入研究資料庫應用和地方創生的相關領域,收集最新的資料和資源,包括學術論文、專業報告、實踐案例、行業報導等,用以確定關鍵概念、案例和所需技術。
(4)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79分以上。
(5)其他具體成果:教學研究論文1篇、教師社群2個(校內跨域教師社群及校外同質教師社群各1個)、教學分享2場。
4.結論與建議
因應學生對於資料庫的認識不足,以及對於地方創生的陌生,教導學生學習如何將資料庫技術與地方發展相結合,為一大課題,因此,以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提案,通過學生參與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解決力,因此採用更加互動和實踐性的教學方法,運用案例研究、項目實踐、團隊合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運用資料庫技術解決地方創新問題,同時學生也需要瞭解地方發展、社會經濟、人文地理等相關領域的知識,以便將資料庫應用於地方創新中。
學生對於宜蘭在地關懷意識的不足,對於宜蘭的文化特色和發展現狀缺乏了解,因此未能感受到當地的問題和需求,有鑑於此,藉由資料庫的檢索運用,讓學生了解宜蘭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和經濟發展現狀,增強對於宜蘭的認識和理解,並將組織實踐體驗,讓學生深入當地社區與店家,進行實地踏察與問卷調查,激發學生對於宜蘭在地事務的關注和參與。此外,透過媒體宣傳和社交平台等方式,推廣宜蘭在地特色與休旅魅力,促進當地的發展和建設。課程提案可結合地方政府和社區組織,增強學生對於宜蘭的在地關懷和承擔責任,實現與在地環壞共生共榮同的目標。
由於學生不瞭解宜蘭的過去與現在,因此必須培養同學認識宜蘭的歷史、文化背景和特色,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宜蘭在地的發展需求與潛力,同時探討宜蘭目前面臨的發展挑戰,同時也體認識到宜蘭所具有的發展機會,諸如輕旅行、農業創新、永續生態等,思考如何運用所學以解決問題、優化成效。為了讓學生瞭解宜蘭地方創生的機會與成效,邀請相關專家和實踐者進行講座交流,與學生分享在宜蘭發展方面的經驗和見解,提供與實際領域專業人士交流的機會,拓寬其視野與思路。鼓勵學生與宜蘭地方相關的產業和組織建立聯繫,諸如觀光工廠、休閒民宿、非營利組織等,共同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踐項目和案例研究,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實際應用能力,實踐大學地方責任。
四、林以衡老師 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1.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執行方式:
透過此課程的修習,了解、認識學術寫作、規範與倫理的基本意義,同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意識,並由閱讀他人的論文寫作中,逐步建構自我的寫作風格。同時,本課程也擬搭配外校專家學者的演講邀請,加深學生基礎寫作的能力外,也盼能開啓學生對人文與科技對話的視野。而近一年來,在“ChatGPT”的問世衝擊下,教學者更深思,實應透過學術論文寫作的相關課程,以“ChatGPT”的正負面影響為例,搭配以「唯有嚴謹」作為課程目標的論文寫作課程,透過彼此的對照、比較,引導學生從“ChatGPT”的提問特性、回答中,修正錯誤、找出正解,並建構新的、自我的問題意識等,才能從人文學科的角度,去思考“ChatGPT”已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意義。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由「純聊天」到「找問題」的“ChatGPT” |
“ChatGPT”的設計在於聊天互動,但卻愈來愈多人會以「問題」測試它的準確度。由文學研究的專業出發,我們應該對“ChatGPT”問出什麼樣的問題是它可以回答?而且是儘可能地讓它有多點回應? |
教師、學生共研“ChatGPT”的提問特性,例如不對未來無法預測的問題做回應,那什麼樣的文學專業問題,可適合作為「聊天」的開頭,進而能成為問題?透過教師先以幾個不同性質的問題做示範 |
2 |
“ChatGPT”,你錯了!! |
“ChatGPT”的回應會有很多錯誤,這是所有使用者使用後的結果,除了發現錯誤外,更可引導學生如何查閱、使用文獻史料、前行研究去糾正錯誤、並學習如何下注腳等。此部份使學生了解AI有其不可信的部份,不得輕易引用,以免造成知識怠惰或違反學術倫理。 |
由學生提問後“ChatGPT”生成的文字為例,請學生先行找出錯誤的部份,並進行前行研究的文獻檢索,進行注記事的更正。學生從中學習如何引用正確資料下註腳,同時思考“ChatGPT”的語言邏輯的問題在哪。 |
3 |
錯誤中重新開始:問題意識的建立與學術倫理的培養 |
學術論文的寫作無他,基本功的培養極為重要。對於大學部學生而言,問題意識的建立、認識論文書寫的方法、格式、書寫邏輯等,都是可以打好基礎的課程內容。本次課程擬以“ChatGPT”為例,結合學術觀念的對照方式,加強學生對使用人工智慧、網路資料時應以戒慎恐懼的態度去面對。因為,使用如“ChatGPT”的系統是跟著時代成長,但如何小心使用,甚至將缺點化為引領學生思考學術寫作和學術倫理的重要,是本課程重要的目標之一。 |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5分以上。
(3)其他具體成果:期末小論文、與「ChatGPT」互動的成果紀錄。
4.結論與建議
本課程未來將在研究為重心外,按以下三方向,另設計實務導向課程:
1.有別於傳統研究所課程,實務寫作與論述並重。
2.跳脫舊有的研究模式與思維,建立跨域的研究視野。
3.研發提升學科深度與實用性,才能與社會脈動接軌。
五、林明昌老師 古典小說選
1.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執行方式:
(1)原本同類課程,補充古典文學相關知識或文詞解讀為主。通常是由老師講解相關文獻或補充對作者與作品的資料,學生只是單純接受老師講授。
本課程則改以學生在閱讀後主動創作為主。
(2)古典小說選的同類課程通常學生不視為「文學」課程,偏重對文化、歷史或文辭的解讀和注釋。本課程除依文學賞析的需求,提供適度解讀外,以「文學批評」為主要教學目標。
(3)古典小說選課程通常學生在閱讀後難以發揮其「創作」才能,本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創作精神及成果展現。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完善古典小說閱讀分析架構 |
建立更完善的古典小說閱讀分析架構 |
學生的執行和報告中相互回饋修正 |
2 |
古典文學自主閱讀分析 |
學生學習古典文學自主閱讀分析 |
學生在運用人析架構過程中學習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91分以上。
4.結論與建議
*本計畫執行成果可以歸納為二方面:
(1)使學生學習古典文學自主閱讀分析方法。
(2)建立更完善的古典小說閱讀分析架構。
本課程在學生使用的文學閱讀分析架構之中,又加上「情節分析迷因」創作,增加閱讀分析的趣味性與深度。
*未來可能執行規劃方向與作法:
(1)繼續推廣「小說閱讀分析結構」於古典文學、現代文學以及世界文學。
(2)發展小說之外其他文體的「閱讀分析結構」,例如「詩詞分析結構」、「散文分析結構」、「論文分析結構」。
(3)迷因之創作,如果能結合AI繪圖,則更能發揮創作的範圍及內容。
六、陳拓余老師 觀光英文
1.執行類別:自學力培育、補救教學、場域教學。
2.執行方式:
本學期將採用主題化教學搭配影片實景會話練習,以提升學生開口說的機會及應用課堂所學於實際對話。
每周上課以觀光及旅遊主題,代入應用的應答,學生每堂課必須實際與組員練習所學景點名稱與導覽介紹,將課堂上所學習正確發音和句型做有意義的呈現,並將語句和情境代入實際的介紹.於每一次TEAMS上和組員的合作介紹,皆須錄影,根據每周上課的主題,應用手機軟體錄製三分鐘的對話短片,放於班上Line社群平台,期中和期末的成果測驗題目會根據影片內容出題。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生活文化主題會話 |
每位學生以全英語方式做互動式簡報 |
課堂簡報 |
2 |
口語練習 |
每周能與組員錄製景點介紹英文影片 |
TEAMS錄製影片介紹 |
3 |
同儕網路互評 |
修正語誤及自我修正 |
錄製影片並於課堂上互評與提出自己不同的表達方式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預計預計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74分以上。
4.結論與建議
(1)實際應用與實踐:學生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觀光英文知識與技巧,直接應用在與組員合作的情境中。透過實際的導覽介紹和景點名稱的正確發音,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技能,增加他們的信心和能力。
(2)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學生必須與組員密切合作,共同準備和錄製導覽介紹的影片。這鼓勵了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的發展,並讓學生學會如何有效地在團隊中工作。
(3)提升語言能力:透過錄製影片和在課堂上的互動,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練習英文口語表達能力。他們不僅需要學習正確的詞彙和句型,還需要學習如何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4)自主學習和反思:學生在準備和錄製影片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自主學習和反思。他們需要自行尋找相關資源,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並反思自己的表現,找出改進的空間。
七、簡文志老師 歷代文選
1.執行類別:創新教學。
2.執行方式:
以數位軟體Canva、podcast等等數位軟體,期望學生能將古典素材轉化為現代科技的應用實踐,使古典文學元素圖像化與影音化,以「歷代文選」課程為主題,提供數位訓練,使得古典文學讀本具有現代感的文青風,豐沛學生結合文學與科技,不僅強化獨屬於中文系的文學能力,又能旁涉軟體實用,含蘊日後文字力、創新力與就業力。
辦理2場演講,講解軟體使用技巧,現場實作練習。
*2023/11/20(一),講師:簡暐剛(Andy),主題:你所不知道的podcast。
*2023/11/27(一),講師:楊君慧(楊小妞),主題:自媒體實用新法。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周處改過〉 |
找出生活三件事情改過 |
向自己道歉的記敘文 |
2 |
〈紀昌學射〉 |
專注力的實踐 |
專注學一樣數位軟體 |
3 |
〈楊妃之死〉 |
尋找楊貴妃史料 |
以Canva設計楊貴妃的生命史 |
4 |
〈敗壞名節〉 |
找出古人的傳世名節 |
找出古人的好名節 |
5 |
〈阿留傳〉 |
假如我是傻子阿留 |
無用而為大用的古代事例收集 |
6 |
〈醉翁亭記〉 |
為十六亭橋立記 |
以Podcast錄製介紹台灣景點 |
7 |
〈西湖七月半〉 |
如何寫遊記 |
以Canva設計台灣旅遊景點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其他具體成果:發展學生實作力。說明:學生能夠完全掌握現今流行的軟體應用;能夠掌握文字、口說、創意實踐的能力;掌握資訊傳播力。
4.結論與建議
(1)執行成果與價值:
中文人能夠善用媒體力,掌握關鍵創意契機,能夠從古文中提煉元素,成為現代運用的創新題材,既現代創新,又能有古典情境,值得學生們善用知識,創造不凡於商業傳播的價值。
(2)未來可能執行規劃方向與作法:
*強化文本解讀能力。
*創新軟體的使用能力。
*從古典到議題的深度翻新能力。
八、劉蓉果老師 統計學
1.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執行方式:
(1)引入學習風格(learning styles)量表的診斷,分析統計課程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將不同學習風格的同學配對成組,一起討論、批改、檢討作業,依學習風格理論適時的提供引導於協助,學生也可以藉由調整自我的學習風格來提升統計的學習成就,維持與同儕相互學習之環境與氣氛。
(2)以實務案例問題導向學習策略,特別針對心理學領域的理論、研究實例作為統計教學與練習的例子,針對實體的應用以及有趣的實例來刺激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興趣。
主題 編號 |
主題 |
執行目標 |
執行方式 |
---|---|---|---|
1 |
個別學習風格 |
認識學習風格,以增進自己學習效能 |
以Richard M. Felder 和Barbara A. Soloman的學習風格量表(Index of 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分析每位同學學習風格中四個向度的四種傾向。請專業講師講解如何應用學習風格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
2 |
同儕互助學習 |
透過異質學習風格組成的合作學習小組,克服統計焦慮。 |
搭配學習風格互補的同學為共同學習夥伴,一起討論、批改、檢討作業,合作學習的情境中,小組成員有彼此目標的達成有強烈的相關性,小組成員能接受其他成員觀察自己的學習過程。在合作學習的教學安排中,能觀察並學習到的,不只是知識或技能的達成過程,還包括學習技巧、同儕互動、合作技巧和觀念辯證等 |
3 |
實務案例問題導向學習 |
利用心理學研究與分析實例,應用統計理論到分析結果 |
針對實體的應用以及有趣的實例來刺激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興趣,將推論性的推理聚焦在研究與發現,引導學生推論結果的適當詮釋,注意學生過度使用或誤用推論過程,要求學生建立連結與有效的溝通結果。 |
3.具體成果及效益:
(1)已申請113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2)發展新教案:以學習風格做為共同學習分組基礎。
(3)發展新評量工具:統計學習風格評量(用於促進學習效能與合作學習分組)。
(4)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77分以上
(5)問卷調查結果-
*學生回饋(量化資料)
|
完全 不同 意 1 |
2 |
3 |
4 |
完全 同意 5 |
我了解學習風格的概念 |
0 0% |
2 4.6% |
10 23.3% |
10 23.3% |
21 48.8% |
我清楚自己的學習風格 |
1 2.3% |
1 2.3% |
7 16.3% |
14 32.6% |
20 46.5% |
這學期讀書的時候會注意到自己的學習風格 |
1 2.3% |
6 14.0% |
4 9.3% |
14 32.6% |
18 41.9% |
我會運用自己的學習風格來學「統計學」這門課程 |
1 2.3% |
3 7.0% |
13 30.2% |
10 23.3% |
16 37.2% |
我覺得和學習風格不一樣的同學同組合作可以幫助學習 |
2 4.6% |
4 9.3% |
12 27.9% |
10 23.3% |
15 34.9% |
*學生回饋(質化資料)
1.我覺得能了解到自己的學習風格很有趣很開心,也謝謝老師和學助教這一學期的教導和協助,有很多收穫會繼續加油!
2.我覺得可以開始自我選擇自己的學伴,然後不是根據喜好,是有根據的選擇,像是互補學習風格的方式,或是類似或者是相同的學習風格;以上是我的建議,謝謝老師!
3.剛測完之後,我看了主動型跟反思型那一塊我測出來是主動型的,我當下覺得我應該不屬於主動型吧,因為那時覺得我不太會去問別人功課吧,但有了學伴之後,才發覺原來我其實是屬於主動型的,每當遇到不會的題目時,我就會去問學伴或者是去問同學這題怎麼寫,還有視覺型跟文字型,我測出來是視覺型,這點蠻準的,因為比起用文字的方式去理解,我比較喜歡用圖片的方式去做學習,但有的時候文字的方式還是會比圖示的方式來的比較能理解。就可能圖示為主,文字為輔,有的時候去翻書時會先去看圖示在看文字的敘述,總體四個面向我覺得都蠻準的。
4.我覺得跟學習風格相同的人當學伴是很好的想法,也能理解老師想讓我們和同學一起增進學習,但跟不熟的人當學伴會變成只是形式上的合作,私底下也完全不會對話,這樣並不能幫助到學習,變得只是在應付老師而已。
5.利用學習風格的來找適合一起學習的學伴,雖然是個很不錯的計畫,但以我自己的感受,學伴之間的關係到最後都變得可有可無,多數都變成各自走各自的學習方式。可能大家還是習慣跟自己關係較好的同學或朋友一起。
6.希望開放學伴一起作期中期末考作答,增加學伴間的互助及積極性。
7.我覺得介紹學習風格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學習方法更有效率。
4.結論與建議
(1)統計素養與訊息處理的認知學習風格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因為統計學習需要個體能夠有效地處理和理解複雜的統計資訊、概念和方法。另一方面,理解自己的訊息處理風格,有助於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提高對統計學的學習效果。因此在統計課程加入學習風格理論,試圖分析不同認知學習風格如何影響學生的表現,以及評估學生學習風格以滿足其不同需求的重要性。
(2)學生反應單次說明學習風格概念仍不夠了解學習風格概念,不過統計課堂時間不夠再負擔更多關於學習風格的活動,需要再設計一些學習單協助學生課後時間熟悉學習風格的概念和應用。
(3)依據本校「新生學習經驗與能力調查」結果顯示本校學生的「人際學習」面向的學習力表現最好,高於其他自主學習、挑戰與堅持、及意義建構的學習力,於是我思考透過學生的同儕合作、共同學習的模式,降低個人學習統計的焦慮。不過修課學生絕大多數是新來乍到,彼此都不熟悉,很難自行分組。因此嘗試應用學習風格的搭配為學生分組,形成共同學習夥伴。不過隨著同學們相處時間增加,自然會慢慢想和熟悉或合得來的同學形成夥伴,適時調整學伴選擇是需要的。
(4)感謝學校提供這學期的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也讓我在嘗試之後更有信心向教育部提出更完整教學實踐研究計劃。由於統計學是一學年課程,下學期仍會繼續執行這個計畫,並試圖分析不同的學習風格配對組合對於學習統計成效的關聯。
相片集
周蔚倫老師執行情形_心理系學生演講分享a
周蔚倫老師執行情形_心理系學生演講分享b
周蔚倫老師執行情形_心理系學生與傳播系學生共同錄音a
周蔚倫老師執行情形_心理系學生與傳播系學生共同錄音B
周蔚倫老師執行情形_期末成果發表
林以衡老師執行情形1
林以衡老師執行情形2
林以衡老師執行情形4
林明昌老師執行情形_分享創作
林明昌老師執行情形_作業在teams分享
林明昌老師執行情形_學生分享迷因
林明昌老師執行情形_學生聆聽分享
常欣怡老師執行情形_小組案例分析討論的內容
常欣怡老師執行情形_小組案例分析討論後各組分享
常欣怡老師執行情形_辯論主題是在個人身心發展方面是先天遺傳的影響或後天影響較大
常欣怡老師執行情形_辯論主題是當兩人相愛,結婚或不結婚對未來關係的維繫較好
張瑋儀老師執行情形_介紹提案成果分享
張瑋儀老師執行情形_同學分組撰寫提案計畫
張瑋儀老師執行情形_教導學生進行青年提案計畫
張瑋儀老師執行情形_與宜蘭青年志工團隊合作提案計畫
陳拓余老師執行情形 2
陳拓余老師執行情形 3
陳拓余老師執行情形1
陳拓余老師執行情形4
劉蓉果老師執行情形_介紹學習風格的概念
劉蓉果老師執行情形_學生自我分析學習風格a
簡文志老師執行情形_學生地方實踐實作
簡文志老師執行情形_學生旅遊DM實作
簡文志老師執行情形_講師楊君慧
簡文志老師執行情形_講師簡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