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07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四 革新通識教育(1-4)   >   行動方案五 情境教學多元語文(1-4-5)
文學新樂園

文學新樂園

計畫年度:107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四 革新通識教育(1-4)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五 情境教學多元語文(1-4-5)

執行措施:情境教學多元語文(1-4-5)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18-12-10 ~ 2018-12-14

活動地點:雲五館

主持人:張懿仁

參加人數: 400

活動目的

有鑑於過去國內大專校院語言教育較為僵化制式,本校語文教育中心自106學年度實施課程改革,以「創新多元」為目標,中文課程全面採「主題式教學」,藉由多元化、生活化、國際化的主題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厚實學生因應未來世界局勢所需之通識與素養。

本學期共有8種主題課程,為落實教育部深耕計畫「活化中文走讀蘭陽」的核心理念,課程設計以蘭陽人文與文學為主,培養本校學生對於在地文化之關懷,並運用多元豐富的課程主題與活動設計,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培育國際與多元文化視野。此外,在深耕計畫的資源支持下,配合課程主題,舉辦了2場校外情境教學、3場主題化教學講座,為突顯中文主題化課程多元且創新的教學視角與文學作品,期末以「文學新樂園」為成果展主題,展現教學成果。

教師根據自身專業設計課程內容,聚焦於詩歌、企劃、專訪、新聞稿等文類,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關懷在地、社會及周遭的人事物,發揮書寫創意,進而企劃人物專訪、紀錄老店特色歷史、創作故事詩、撰寫新聞稿、書寫對社會弱勢的關懷、製作人文地景明信片與校園地景影片等,鼓勵學生盡情發想與創作,並透過成果展的園地,展現自我的知情意行,同時學習他人經驗。

校外情境教學藉實際探訪鴨寮故事館、蘭陽博物館,帶領學生走訪在地人文風物,啟發在地關懷,深度認識宜蘭的風土人情歷史,同時結合各主題課程中的企劃專訪與採訪,在參訪過程中培養觀察力及鍛鍊企劃、專訪之相關技巧。演講活動之主題則包含編輯實務、紀錄片製作、新聞採訪與報導文學等面向,講者皆從自身實務經驗中分享相關技巧,提升學子中文閱讀與應用書寫的知能。

活動流程

*展區空間圖以圖片形式呈現於相片集中

展示方式包含靜態與動態兩方面,靜態展示主要為學生作品,包括海報、明信片,以及立體書、紙本報告;校外教學與演講則專設一區,以影片呈現校外教學以及演講的精華片段與過程實況。動態展演則邀請各主題班教師,每日上下午各安排至少一個班級,由該班同學在展區進行作品解說,或由師長進行相關主題教學,並帶領學生觀摩各班成果展作品,使學生在展場透過分享創作動機與心路歷程,訓練口語表達能力,並藉由觀摩各班創作,啟發靈感、提升學習動機及增進相關閱寫知能。

•     開幕茶會

開幕式於12/10週一下午1:30在雲五館一樓展覽區的成果展展演區舉行,由佛光大學語文教育中心的國文課程教師共同參與開幕,包括李明足老師、沈雅文老師、徐敏媛老師、劉英華老師,以及三個班級的學生,約120人左右。活動流程如下:

時間

內容

13:30-14:00

參與師生簽名、師長致詞

14:00-14:10

大合照

14:10-14:30

師生參觀展覽

茶敘時間

14:30

展演活動:

李明足老師班級「故事與文創」展演

此次成果展開幕式,由週一國文課教師帶領班上同學共同參與,蒞臨開幕式的師長有李明足老師、沈雅文老師、徐敏媛老師及劉英華老師。首先,開幕一開始由師長們致詞,分享本校語文教育中心推動國文主題式教學的課程特色,以及本次成果展的作品主題;師長們表示,本校大一國文課程推動主題化教學,使國文跳脫傳統背誦讀寫的制式文本教學與考試,讓同學自由選班選課,並透過多元主題的文學課程,從不同面向親近文學,享受閱讀與書寫的樂趣,而成果展便是呈現同學在各主題課程中的學習成果,同時藉由多元的學生作品、校外教學與演講的海報及影片,搭配現場展演活動,突顯中文主題化課程豐富且創新的教學成果。

 

致詞與大合照結束後,則由各位老師帶領班上同學參觀展區,向同學說明每個展區的設計理念與主題特色,引領同學觀摩各班作品。繼而茶敘後,即由李明足老師班級展演「故事與文創」主題。(內容詳見第三項動態展演)

  • 靜態展示

1.主題化課程(8種)

課程主題

任課老師

成果簡介

作品形式

數量

故事

文創

李明足

依本課程主題,帶領同學以現代詩或歌詞的形式,訴說從自己生活出發的小故事,例如:「愛」、「夢」等等,鼓勵同學以不同形式展現文學創意;作品則以寫上詩句的立體花卉之立體書及葉片,呈現「花容詩色」的成果展作品主題。

立體書

10份

報導文學與

紀錄片

李清貴

依本課程主題,引領同學關注社會大小事,在觀賞紀錄片及研讀報導文學後,能進一步反思「社會關懷」的意涵,並書寫對社會弱勢相關議題的親身經驗或觀察心得;作品則以海報呈現同學的心得書寫。

海報

1

橫幅

社會

與我

沈雅文

依課程主題,引領同學藉由訪談他人的生涯規劃,學習訪談技巧、擬定問題、設計標題,進而完成專訪稿,並進行口頭報告;作品則擷取同學「人物專訪寫作」佳作,呈現一篇篇人物專訪中最勵志動人的精華段落,反映其值得同學借鏡的人生價值觀。

海報

1

橫幅

以採訪記錄文學人生

徐敏媛

依課程主題,引領同學走訪有形的文化遺產,探索時間在文物及產業上的足跡,感知自身存在於歷史脈絡中,甦醒已故文化,展現其時代價值,是這次採訪的方向;作品則擷取同學採訪宜蘭傳統產業的佳作,以「修復古典,再造風華」主題,呈現職人精神及傳產文化。

海報

1

橫幅

飲食文學及書寫

吳亞澤

依課程主題,引領同學透過飲食文學文本,跳脫對食物僅止於美食或食譜的認識,培養多元飲食文化的關懷與見識;作品以「踏片蘭陽味--宜蘭在地人文視角」為主題,藉由明信片的形式展現同學畫筆或鏡頭下的宜蘭人文或美食風情。

明信片

9張

小說、神話、海洋輕旅行

賴恆毅

依課程主題,引領同學了解文學的想像與在地日常生活的面貌,運用課堂所學旅行文學之內涵,發掘蘭陽或佛大的在地美景風華;作品以「宜蘭小旅行-蘭陽地景我說了算」為主題,呈現同學鏡頭下的在地美景,並將照片組為短片,輔以古典旅行文學詩句為標題,展現情思。

海報

影片

1張

3部

中文

應用

書寫

劉英華

依課程主題,引領同學認識新聞稿的相關知能,將報導範圍聚焦於校園及礁溪,藉採訪、蒐集資料、組織新聞要素、下標題與美編組版的完整新聞產出過程,習得相關技巧及概念,培養對在地的關懷及觀察力;作品則以「佛光福報」為主題,擷取同學新聞稿,呈現在地人事風光。

海報

紙本

4張

1本

走筆宜蘭-(中文閱讀與寫作計畫)

康尹貞

許聖和

黃庭頎

鮑廣東

吳亞澤

劉英華

本課程為「走筆宜蘭-中文閱讀書寫課程革新推動計畫」之班級,課程文本擇取宜蘭地區歷史人文相關主題之作家作品,帶領同學認識宜蘭在地風土人情,以提升學子的在地關懷。

其次,本課程採多元教學方式,搭配專題講座、相關影片觀賞、學習單撰寫、製作宜蘭人文景點摺頁等活動,使學生跳脫課本、多元學習,親近在地,陶冶情意。再者,本課程增加讀寫訓練,透過單元學習單、專題講座心得等作業,提升讀寫能力,增進語文運用的知識技能。

成果展作品則擷取各班同學在閱讀黃春明的小說文本,並觀賞〈兒子的大玩偶〉、〈蘋果的滋味〉及〈小琪的那頂帽子〉三段小說改編電影之後,所撰寫的學習單之佳句,以立板呈現學子對文本及電影的讀寫反思。

立板

1座

2.校外教學(2場)

時間

主題

地點

配合課程

人數

107/10/31(三)

12:30~17:00

蘭陽與我─

參訪鴨寮故事館

鴨寮故事館

沈雅文老師

「社會與我」

20

107/10/29(一)

13:10-17:00

蘭陽博物館─

尋找失落的遺產

蘭陽博物館

徐敏媛老師「以採訪記錄文學人生」

34

 
  1. 兩場校外教學皆體現深耕計畫「活化中文走讀蘭陽」的核心理念,透過參訪與體驗,帶領學子探尋宜蘭在地文史風情及傳統產業文化,踏查蘭陽風采、領略在地歷史遺跡與傳統產業文化,並結合兩位老師在主題課程中規劃的企劃與專訪,增進同學在應用中文領域的採寫知能。
  2. 校外教學過程製作成影片,以動態影像結合文字與音樂,呈現校外教學的實況、行程重點、導覽等過程,以及學生的現場反應與收穫;使成果展參觀者透過影片,共同參與校外教學巡禮。
  3. 演講(3場)

時間

主題 演講者

目的

配合課程

人數

107/10/29(一)

13:00-15:00

旅行與出版——我的人生是一個遊樂場

張素卿

藉由講者的編輯實務經驗,使同學從不同面向一窺編輯工作細節,及活化閱讀與書寫的重要性

李明足老師

「故事與文創」

36

107/11/05(一)

13:20-14:10

報導文學與紀錄片專題講座

吳琦鋆

邀請紀錄片工作者吳琦鋆,以實際拍攝的作品解說紀錄片拍攝籌備及製作過程,使同學了解拍攝實務

李清貴老師

「報導文學與紀錄片」

33

107/11/13(四) 10:20-12:20

新聞採訪與報導文學寫作

李清貴

邀請資深新聞人講述其新聞採寫及報導文學的實務心得,增進學子的報導閱寫知能,提升其閱聽認知

劉英華老師

「中文應用書寫」

35

展示方式:擷取演講部分段落製作成影片,以動態影像結合文字與音樂,呈現演講實況與學生的現場反應。

  • 動態展演

日期

時間

任課老師

展演主題

展示方式

作品

數量

參與

人數

12/10

14:10

李明足

故事與文創

PPT

1

37

15:20

李清貴

文學的社會關懷

口頭講授

 

37

12/11

14:10

劉英華

紀錄片及報導文學

PPT

1

37

15:20

賴恆毅

宜蘭小旅行:文學地景

口頭介紹

 

37

12/12

16:20

劉英華

紀錄片及報導文學

PPT

1

37

17:20

吳亞澤

踏片蘭陽味─

宜蘭在地人文視角

明信片

9

37

12/13

9:10

沈雅文

企劃簡報

PPT

6

37

17:20

鮑廣東

龜山島─一個即將被人們淡忘的島嶼

口頭講授

 

37

展演內容說明:

1.      李明足老師的學生,各組分別說明在這次準備成果展作品中的心得、選擇主題、困難與收穫等等,並誦讀分享各自創作的故事詩的詩句內涵。

2.      李清貴老師統整介紹此次同學展出作品的各組主題與內容,期許同學由社會關懷的角度出發,除了自身關切的社會議題,也能藉由他組作品了解其他弱勢族群。

3.      賴恆毅老師的學生,各組分別介紹自己拍攝的宜蘭及佛光校園地景,闡述其選景拍攝過程,及搭配旅行文學文本詞句作為地景照片標題的巧思。

4.      吳亞澤老師的學生,各組分別介紹其明信片作品,分享如何擇取主題,以及拍攝或手繪的創作過程,展現宜蘭的人文地景或美食風情的文化意涵。

5.      沈雅文老師的學生,分組報告其企劃簡報作品,透過介紹其企劃主題相關內容,並製作成簡報進行展演,展現同學運用團隊合作力量,呈現吸睛的企劃書與簡報的成果。

6.      鮑廣東老師講授其「走筆宜蘭」主題課程之內容,介紹宜蘭作家吳敏顯〈龜山島─一個即將被人們淡忘的島嶼〉一文,使同學認識龜山島的歷史與神話。

7.      劉英華老師講授其「中文應用書寫」主題課程之內容,包含報導文學及紀錄片的發展歷程,與企劃書的組成要素、類型、擬定步驟等內容,使同學增進對相關中文應用書寫的認識。

•     宣傳與回饋

•     宣傳

1.      邀請函:內容說明開幕茶會與展演活動的時間地點,主要邀請各單位主管與語文教育中心和中文系老師。

2.      海報:根據「文學新樂園」主題設計主要的海報背板與宣傳海報。

•     回饋

題目如下:

1.請寫下在期末展中最喜歡的主題或佳句摘錄,並說明原因?

2.請寫下參觀期末展的感想及學習收穫?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執行成效以圖片形式呈現於相片集中

學生回饋:

1. 最喜歡的主題是在圖書館拍攝的照片,可以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到圖書館的地理位置,也可以激發同學們對閱讀書籍的興趣,增加知識量,促進學生愛上閱讀,靜心、修身養性、提升自我修養。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也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吸收許多知識,懂得了一個好作品需要花時間、精力、熱情,從其他人身上看見自己所不足的特質,所以今後要更加努力地向他人學習、虛心求教,才能成功。
2. 修復古典;再造風華,因為參觀這一個主題的採訪成果中,使我對傳統工藝的製作過程及文化價值有進一步了解,也對傳統工藝的時代意涵有所認識。參觀完這次的期末展,讓我學到許多的寫作技巧與文句,也因為採訪內容很豐富,所以讓我也增進了不少知識,希望下次能再看到如此豐富的期末展。
3. 「山開矌望旋平陸」,我覺得這句子完美詮釋了那張照片所表達的意境,我相信其他在觀賞這張照片的人看見這幾個字,一定也跟我一樣很有感觸。這次觀賞到許多不同的作品,察覺到自己與他人作品不同特色之處,我覺得在做出作品前實地參訪這個方式,帶給我鮮明的感觸,比以往死沉沉的心境有很大的不一樣。
4. 「平原繁星點點」讓我們能看到在平時夜晚隨處可見的夜景,在照片的呈現中顯得如此燦爛,佐佳句點綴,更讓意境昇華一層。我在這次成果展看到各式主題的展出,許多人用心呈現的作品,有些令人感同身受,有些令人不禁反思,讓我對事物有機會更深層反芻,這是一個很棒的展覽。
5. 踏遍蘭陽味--宜蘭在地人文視角,「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主題是踏進每個宜蘭小角落,就像要找在地美食,就必須鑽進一條條小巷尋覓一樣,要了解在地文化,就要深入市井小民的生活。在學生呈現的報導中,多是一般人不去注意的小企業。他們默默在地深耕,低調、老實,但心裡卻秉持著對自己專業的堅持,闖出自己的小天地。他們這樣的熱情震懾我的心,使我決定要向他們看齊,深耕自己的專業,打拼出自己的天地。
6. 修復古典;再造風華,有了時間的累積才會有所謂的歷史。創新固然重要但古老的手藝是不能被遺忘的。報導中有一位做印鑑的老奶奶,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市面上已經出現電子印鑑了,但她並不開始自憐自己的技藝跟不上時代,而是自豪的相信自己幾十載累積的手藝,絕對能超越科技。也因為老奶奶的印鑑是手作的,的確比死板的字體多了些人情味。
7. 踏遍蘭陽味;宜蘭在地人文視角。這個主題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此主題是以名信片的方式呈現宜蘭在地文化景觀,而且展區還把作品懸掛在彩虹氣球上,看起來就像是小雨一般,很有創意。在展區內,有很多學生訪問在地企業以及人物專訪,像是:肥皂、木工、印鑑…等,讓我更加感受到宜蘭在地人文的溫度。
8. 「人不應該服殘服老,夢就在做、築夢踏實、八十九十關懷放長線、資源要張眼」來自社會關懷第四組。確實在銀髮族世代,資源該多為他們設想,現在經濟不景氣,如果年輕人能不必擔心家裡長輩安心打拼,我想整個大環境也能回暖一些。另外展區裡呈現的風景照都很別緻,展現宜蘭引以為傲的風光山水,同學採訪的行業也很特別,製皂一行更是很令人耳目一新,令我大開眼界。
9. 我自己本身也很喜歡從事社會公益活動,看著同學們分享他們去服務社區關懷長者的故事,同時也回想到自己曾經服務的場景,第一次服務難免有些不知所措,但多做幾次就會食髓知味了。透過幫助弱勢群體才知道自己擁有的資源很珍貴,所以我們有能力就更該將幸福傳遞下去。我覺得這是一場很特別的展覽,結合宜蘭山水風光、在地人文,並以不同形式呈現出來,非常特別。
10. 在這次的中文期末展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蘭陽景點我說的算」和「故事詩」兩個主題,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遺世獨立的步雲陸涼亭」這個景點文學,照片拍得很好,加上一旁的佳句點綴,讓我好像被照片吸進去一樣,流連忘返、久久不能自拔。另一個吸引我目光的作品是「故事詩」,我很喜歡「現實」、「痛苦的早八、昏沉的晚六、趕不上的校車」完全呈現學生的生活。看完成果展後,讓我看到學生們的突發奇想、創意的文學和詩句,欣賞同學的創作讓我腦海裡塞滿所有我想過的文學表達方式,很滿足。
11. 我最喜歡展區裡,專訪爵士餐廳的報導:「你所看不到的爵士餐館」。這是一間經營將近二十年的老店,到現在菜單上仍有許多選項沒人去點卻始終沒有移除,這是為了那些畢業的校友所留的。老闆說:「就如同離家的孩子,想念了,可以回來」。爵士餐廳從6:00工作到22:00,二十年如一日,如此辛苦的工作,使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他對餐飲的熱情。老闆這樣的精神啟發了我,希望我也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
12. 「下一站,礁溪。回家吧!回到最初的依靠」這句話是摘自「宜蘭小旅行-蘭陽地景我說了算」主題中的其中一個主題。看到這張照片和題目我就想到了自己的家鄉和那些常常返家的人們,便特別有感觸。參觀了這次的展覽後,我吸收了更多有關於宜蘭風情及文學知識。主題攝影讓我了解到一張照片後的故事原來那麼深,也更加知道宜蘭的地景文化。人物專訪更是令我讚嘆,每個人會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一步步積累出來的,有過艱辛,有過吃苦。
13. 廖高成老師:「只要時時告誡己身,屏除掉貪、嗔、癡三毒,以佛光學生的資質,肯定做能出自己所喜歡的道說」。人生來不是平等的,都有對於討厭或喜歡事物的那份熱誠,像是舉我為例,因為對數學的不熟悉,於是選擇了外文系,但是,也因為這樣,讓我找到了我的歸屬及未來去處。一幕幕心得與人生寫照,彷彿是烙印在我身上,對於未來的夢想,更多加了堅持。深信著並期許自己對於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14. 「只要用心過好每一天,人生就是自己的,只要走在自己喜歡的路上,就要盡全力」我很同意這句話,既然都選擇了自身所愛,那麼花再多時間和心血都是值得的,盡全力拚一把將會得到甜美的果實。看到那麼多好的作品,發現同學們都十分用心,不管是各種名言佳句,又或者是對人物的觀察入微,我都很敬佩,能真的認識並深入了解一個人不容易,透過訪談,對採訪對象多加了解,也是一個收穫呢。
15. 不要害怕去嘗試,有時你只要踏出那一步,就比別人獲得還要多。人生這條路充滿蜿蜒小路,要選擇怎麼努力發展才不會讓自己後悔,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預測未來,但能自己決定和嘗試,結果未必盡人所願,至少能獲得經驗,繼續努力下一個關卡。看到許多在生命掙扎開花的人事物,從許多主題中能學習到當事人是怎麼面對艱辛和困難,還有怎麼看待社會關懷這個議題。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