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   子計畫一 學習診斷 ‧ 全程輔導(1-1)   >   行動方案三 建構素養教育課程設計(1-1-3)
【雲水書院】112-1主題講座: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

【雲水書院】112-1主題講座: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

計畫年度: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子計畫 :子計畫一 學習診斷 ‧ 全程輔導(1-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三 建構素養教育課程設計(1-1-3)

執行措施:建構素養教育課程設計(1-1-3)

執行單位:佛教學系

活動日期:2023-10-04 ~ 2023-10-04

活動地點:N117教室

主持人:曾稚棉

參加人數: 教師:1人, 學生:43人, 其他:0人

活動目的

為提升學生能把知識所學化為利他實踐,也配合112-1學年度雲水書院之學習主題:「分享:美好的傳遞、實踐與共享」,本場講座之規劃以提供學生對利他實踐的相關學理和理念有初步的了解,進而引發學生未來能夠有進一步的利他實踐之構想與發展。

活動流程

一、雲水書院主任引言介紹周鴻騰教授
二、講師分享大學課程帶入樂活產業之實踐

三、課堂教學後的成效分享

四、曾稚棉教授帶領同學反思講座之內容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滿意度統計:

講座「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之內容獲益度。平均分數:4.26。

講座「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之對我內涵提升度。平均分數:4.2。

此講座有助於使我對這學期書院主題–「分享:美好的傳遞、實踐與共享」有提升的幫助?平均分數:4.23。

此講座對書院主題-「分享:美好的傳遞、實踐與共享」的內涵獲益程度?平均分數:4.26

 

 

◎學生心得回饋:

學生A:老師的想法非常前端,我發現老師說倡議要有論述,一個計畫,一個想法要有實際的脈絡才能完成。他問媽媽,兒子每次帶您去旅遊,您法喜充滿,如果我把這樣的快樂可以給更多的家庭?媽媽馬上說:很好啊,想法很好阿!可是如何完成,是實際問題。我發現活動後面是行政、金錢、人力、物力等才能成就。我想到一個活動如果要延續牽涉的內容是滿多的。老師提起的第二概念我非常喜歡,我們常常看東西都是分開看。很多概念環境、人、概念、論理等都是分離看。其實每一個都是息息相關。就好比我們學習佛學的名相,八正道、四聖諦、十二因緣很多時候也會出現這個問題無法融會貫通。因此理解要變成活的,不是死的。

 

學生B:今天雖然是在教室中聽周鴻騰老師的講說,但確實際領受到真正的實踐者。中國固有的孝道被老師真正的行動實踐出來,更而衍生推己及人的良善循環,更看到了學以致用的成果展現。上學期上了周老師的「環境教育教學與教材」課程,老師真的如他所言是用導師的模式帶領學生,而老師手下所帶領的同學個個都是人材,也讓我震撼同學之優秀。我們修學多少的義理都不如踏實地實踐來的重要,尤其是面對賦於我們生命的雙親。人之根本未成如何成就佛道?一切都將淪為空談。如言:「人成即佛成」,可間為人的重要性,人字易寫難成,人之根本「誠信」,有時我們自己對自己都未必全然真誠面對自我。

 

學生C:起初我對“孝親安康”這四字,聯想到以往在學校參加養老院志工服務的經驗。因應少子化、退休的長輩們餘生規劃,此問題一直存在於如今社會,大眾列舉出的方法,有青銀共居,互助互學;也有如今日周老師在未樂系舉辦的此項活動「以孝為本,推己及人」,藉由新世代的大學生,與長輩共同互動、出遊。雖然有年齡的隔閡,反之也是個很好學習的機會,如同我與外公去爬山,一開始萬般不情願,爬山的過程令我舉步維艱,雙腳不聽使喚的顫抖,其實一路上的景色也沒能好好欣賞,但登頂的那刻,卻僅有滿滿成就感,與考試、課業的歡喜又有些許差異,最後我才體會到,與不同人相處會學習到不同層面的事物,所以聽聞周老師介紹的活動,不僅使各位長輩們活動身體、與人互動,也讓年輕人從活動中學習各種經驗,無形中推近溫暖關懷的心,也讓愛一直傳遞下去~~

 

學生D:鴻騰講師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企劃執行的過程中,能夠在每個細節皆不離核心精神,因為講師重視著儒家之體,而非只是希望簡單地做一些能申請教育部補助的計畫,進而能夠依著儒家思想(論語、孟子......),實踐在一次次的活動中。能夠守護本心不動搖重要的點在於,源源不絕的動力。高中以前不知道「做」一件事情,可以分解很多的層面去思惟,而是只任由膚淺的感受去應對進退,但衍伸的問題便是:其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碰壁了便沒動力化解、讓自己變得很累。而講師的核心很清楚,自始至終,不離親親、仁民、愛物,剩下就是靠結合自身專業做延伸的規劃。我覺得說不容易是真的不容易,但卻有很縝密的邏輯可循,也就是可重複、可模仿的。在參加講座前的上午,也剛好遇上了自己在組織團體運作的思路難題,現在想想,其實還是能將事件拆解,同時提升格局,一樣回到本心,一切枷鎖就彷彿變得鬆散,一切所謂的障礙,其實看清了之後,也才發現原來都是自己的貪瞋癡。所以單看結果而論,我覺得講師真的很不簡單,一定是克服了種種,才能與人合作、才能培育人才、才能孝敬父母、才能利益眾生,但同時,也更了解了其中心法。

 

學生E:學習不是只是在書本上或上課而已,還要把自己的見識和力量貢獻給社會。老師也用了很多舉例、分析、比較等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用了一些正面的詞語來增加說服力,讓我們了解更多他的所作所為。通過傳達的訊息和故事,我們知道學習不只是為了自己,而為了社會,我們可以通過參與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如志願者、環保、慈善等,來實踐我們的學習成果,並且幫助他人和改善社會問題。這樣的學習不僅能夠增加我們的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培養我們的品德和責任感,讓我們成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人。聽完這次講座,也帶來給我很多的感觸,我決定要更積極地參與社會服務活動,把我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用在幫助他人和改善社會問題上,讓自己更快樂和健康。

 

學生F:「實踐」一詞,即是整場講座的精髓。大學的教育與樂活產業的關係,兩者間其實是可以相互結合的,講師透過校外教學的形式,帶領著學生,實際的與長者接觸,並實踐各種具有互動成分之活動,使二者間並無所謂的年齡上之差異性,讓大家都能和樂融融,從中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生活當中的大小事都是與「實踐」息息相關,例如學英文:相信大部分的人,國中、高中背英文單字是以英文對照中文來背誦,但自從我暑假去了南非的遊學團,大多理解英文單詞之方式,是以上下文摸索、交談中的真實畫面,當地人的腔調、廣告看板的對照圖、指示牌......,各種實際層面的認識,使我更加快速的記起過去難以留下印象之單詞,得以於記憶中留存久遠,久之不忘,與單純從書本上背誦的印象,截然不同。另外,講座中介紹之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以這樣的理論來了解長者的所需,也是我覺得非重要的部分。以我或者觀察到的人來說,真的都是按照此金字塔形式,滿足了下層的需求,便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最後才是自我實現,追尋自我的夢想。而系上的我們基本上下面的四層:生理需求(有免費的三餐)、安全需求(直接住在系上)、社會需求(佛教系如同一個大家庭)、尊重需求(系上生活沒有排擠的情況),是能夠被滿足的,但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人也能如同我們一樣,故我們也應秉持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功德主給予我們這麼多能夠好好學習的資源,才能夠有實踐自我的機會,希望未來我也能幫助更多需要滿足底下層次需求的人們,讓這份感恩,流傳下去。

 

學生G:講者希望學生若想從事此行業,必須有發自內心的孝心,而非偽善。並立基於真誠,信任與承諾,互惠效益的課程夥伴關係,開始一系列的孝親服務生活。從倫理對象的擴展出發,架構愛與關懷的實踐,並提出面對不同對象,給予和情合理的愛才是倫理的愛。

 

學生H:這場講座是孝親安康旅遊的主題,一開始老師先講議題是如何出現的,老師便開始舉例,海洋議題的出現,是因為海洋出了問題。或者永續議題會出現,是因為永續經營出了問題。因為有種種事件,才會有種種議題的出現。之後老師便開始提到孝親旅遊的議題,之後老師便開始詢問大家,何為五倫,並提到契約論、個人權益和東方文化五倫之間的關係,在這場講座中,強調了孝順與五倫的重要,並與西方契約論比對,從各個角度說出對孝順的理論。

 

學生I:由孝親在地深度旅遊,並且以儒家思想為主要概念,實現地以頭城農場、三富農場等等地區為開發基地,並且周鴻騰老師做出的課程架構與經驗模式,由雙環體驗學習的模式,並且運用曼陀羅分析法來讓學生分析與學習。這樣的模式使學生不只是玩與體驗,還有讓學生與產業接軌。

 

學生J:今天謝謝老師的分享。我自己學的到很多。「親親、仁民、愛物」古為今用之孝親安康學習模式,具有社會實踐之意涵與價值「孝梯健康、敬老懷幼、護生永續」之孔孟仁愛思想,資源古為今用值得大家重視。更期許學生將永續發展的理念帶到各行各業、付諸行動融入日常生活中,讓永續的種子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擴散社會關懷與友善環境的影響力。通過這樣方法唤醒「由內而發的真誠心」的孝親安康學習模式(倫理實踐架構、在地夥伴連結人才增能培育、議題倫理抉擇),能對在地在家老化議題能作出什麼樣的貢獻?結合天然規劃花園,回歸兒童時代,家人一起去旅行,學以孝為始,以家為本,到參加活動,與自然和諧相處體驗到幸福感覺。學到三層次:1、基本生理(生理和安全需求)2、社會互動3、自我超越。

 

學生K:因孝心而圓滿修道,因修道而圓滿孝心。這是老師的行事理念,他有找到其他人以心理學結構重新建構的模型(面子與關心是華人的模型),老師通過模型整合,推出與建構一個新的體系。這是一個面對不同對象給予合情合理的愛,但愛是相同,愛的方法卻有所不同;再加上身心與自然之間需要有一個平衡,如果不創新,一切都不會改變,佛教也是如此,需要與時俱進,想傳達的事物,得要因應現在的需求,才能傳播出去。各種法門都能延伸出各種模型,去推動與創作,只要不失去其中的核心便可。

 

學生L:這是我入學以來所聽的第一場演講,沒有想到「孝親安康學習旅遊」這麼平常的題目,可以衍生出這麼有創意的內容。以愛與關懷為出發點,發展出一套「安康學習模型」一條龍的產業鏈,其中的創意構思與實踐,相信老師一定花了很大的心力。以孝為始以家為本,溫暖的基本思想,帶出充滿活力利於在地產業的活水,真佩服怎麽樣的思路,可以帶出這樣的聯結。演講中有一個觀念我很喜歡,就是「健康一體」,現在的社會上大多的產業,都是本位主義,一切以自己產業的利益掛帥,為了獲利對於環境生態的破壞視若無睹,殊不知環境的破壞就是對自己身體的破壞,喊出「健康一體」的口號,喚醒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是當下人類最急迫的課題。老師從自己教學的本業,滿地串出美麗的花穗,利人利己,是值的學習的範例。

 

學生M:今天聽了未來與樂活產學系教授精彩的演講「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真的大開眼界!科技進步的時代,「孝道」及「大自然生態」似乎已不被重視了!周教授從自身做起對母親的孝親旅遊出發,推己及人擴展到其他家人的父母孝親旅遊。正如我們佛弟子所學習的佛法,每一個人可以從家庭開始做起,進而推廣到每一個角落,去實踐利益眾生的大愛。現今的臺灣是老年社會,在重老的社會才有可能重孝道。周教授將孝道配合孝親旅遊,及安康綠色照顧,長者不僅身心靈健康,也敬老懷幼,同時重視從森林到海洋的生態系統保護,更是在地去實踐,感恩周教授的分享。

 

學生N:雲水書院第一場講座今天開場,題名為「孝親安康學習旅遊在地實踐」由周老師講演。老師談到的問題,是整個由家庭到社區銀髮族的連結,再與大自然生態的結合,這是種很好的孝親朝聖之旅的好方式。一般子女只是拿錢給父母親,然後都交由專業的旅行社去陪伴,而非子女親自陪行,現在有藉由五倫:夫婦有別、親子有情、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君臣有義,來面對現今社會的親情親疏關係,這以儒家思想的精神,得以再恢復,並強化倫理的實踐。

 

學生O:老師藉由《孟子.盡心上》之經典名句,親親而仁民而愛物,也就是說在能夠親愛親人時,才有推己及人的心去仁愛百姓,當有廣大的心愛人民時,慈悲心升起時,才會珍惜一切萬物。老師以此經典為倫理精神,架構出一套教學模式去應用與實踐,首先老師的主題是孝親安康,對象有了,接著就是尋找在地的合夥伴(如:休閒農場、在地社區)並深耕在地產業發展,且配合學校師生推動中華文化及生態永續發展的教學,因而完成社會實踐的目標!從周鴻騰老師的教學模組中,看到非常平易近人,讓參與者很容易就能夠達成的任務,而且是一非常有意義的活動,會讓我想要去報名參加!

 

學生P:當我參加這個講座時,我對「孝親安康學習旅遊」這個主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場講座以孟子的倫理觀念為出發點,探討了孝親旅遊的在地實踐成效。以下是我的心得:首先,我對孟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孟子提倡以孝為始,以家為本,推己及人,推人及物。這種價值觀在孝親旅遊中得到體現,特別是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支持方面。孝親旅遊不僅是一種旅遊活動,更是一種家庭教育和社會參與的方式。其次,我對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應用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場講座強調了孝親旅遊如何與SDGs相關,尤其是關於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平衡。這讓我意識到,旅遊活動也可以成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一種方式。另外,講座中提到了孝親旅遊的效益,包括提高家庭成員的健康和幸福感。我對這些效益的關聯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子女的孝心和陪伴對父母的安康學習效益的影響。這讓我意識到,孝親旅遊可以促進家庭關係的親近。最後,講座中提到的在地實踐和社會影響力評估的概念讓我印象深刻。這表明孝親旅遊不僅僅是一個個人或家庭的活動,還可以在社區和社會層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激發了我思考如何更精緻化推動孝親安康學旅,以實現更廣泛的社會目標。總的來說,這場講座讓我對孝親旅遊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孟子的倫理觀念和SDGs的概念為這個主題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而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和支持則強調了孝親旅遊的實踐效益。我期待著將這些觀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並與家人一起體驗孝親安康學習旅遊的樂趣和意義。

 

學生Q:我們常常忽略自己最親的家人,認為父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應該感恩他們的恩惠。

 

學生R:「孝親安康學習」強調了幾個重要的價值觀和行為,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學習意味著不斷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履行孝親的責任和維護個人的安康。總之「孝親安康學習」強調了在中國文化中的一些重要價值觀,包括孝順父母、關心家庭、保持健康,並不斷學習和成長,以實現一種平衡和幸福的生活。鼓勵個人不僅關心自己的幸福,還關心家庭和社會的幸福。

 

學生S:很感謝這次周老師帶來這麼精彩的演說,對以前的我來說,孝親活動是一門傳統倫理文化的一種展現,和現代社會或多或少有一些格格不入,透過老師的講說,看到其實孝親是能讓社會和諧的重要組成,在社會實踐中我們要先把想要做成的事情進行規劃,而且活動要達成的目的大家都有共識,承辦一件大事都要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一代傳一代的品德,提升社會的安寧,傳統文化的知識和現代研究的結合,都是讓學生讚嘆與學習的楷模。在現代生活中人人都先注意著物質上面的滿足與健康,卻忘記心靈健康的重要性,導致憂鬱焦躁等心理不健康的狀態,在很多傳統故事中其實老一輩的人,或許對現代的社會步驟有些跟不上,但他們確實累積一生中的做人處事,和人生道德的觀念,都是我們年輕後輩需要學習的部份。謝謝老師的演講,學生受益良多。

 

檢討與分析:作為初步引發學生對實踐方面概念的介紹,了解文科知識如何能夠有效地轉為實踐之相關學理,學生們對此方面有初步的了解。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