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109-2三好讀書會-我家的「私房菜」:炒蘿蔔皮與豬油渣0329

109-2三好讀書會-我家的「私房菜」:炒蘿蔔皮與豬油渣0329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03-29 ~ 2021-03-29

活動地點: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主持人:張懿仁、沈雅文、張家麟

參加人數: 13

活動目的

一、 活動宗旨與目標:
為落實教育部深耕計畫「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核心目標,優化中文主題化課程內涵,結合書院教育培養良好品格的宗旨,在課餘時間於林美書院舉辦「三好讀書會」,以多元化、生活化、應用化的理念設計活動內容,並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情意的取材標準,期許學生認識人我關係,加強內在素質,認清存在價值,成為具有因應未來能力的三好青年。
讀書會的內容以「飲食文學」為主,討論作者的寫作動機與手法,分析文章內容與架構,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增進學生中文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精確運用文字、表達己見,將所學應用於寫作與生活中。
 
二、 活動內容
本次閱讀的文章為吳念真〈我家的「私房菜」:炒蘿蔔皮與豬油渣〉,選自《念念時光真味》一書。作者以「豬油渣」和「炒蘿蔔皮」兩種自家才有卻不會拿來宴請客人的食物,描繪屬於自己家人的回憶。
讀書會流程為「學生閱讀文本」、「沈雅文老師導讀與討論」、「張家麟老師對談與分享」、「學生填寫學習回饋單並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包含質化與量化兩方面,作為之後改進與努力的方向;學生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內容言之有物、口頭表達清楚者,頒發1張100元萊爾富商品卡以茲鼓勵。
學習回饋單配合文章內容,從「情意」、「閱讀」、「寫作」等三方面設計相關問題,以期能夠落實「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目標,又能培養「三好」素質。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講師

地點

18:45-19:00

學生閱讀文本

沈雅文

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19:00-19:45

導讀文章,討論議題:

  1. 你覺得這篇文章成功的地方在哪裡?用了哪些寫作手法引人入勝?
  2. 作者用私房菜聯繫了與父母親的回憶,請分享你的類似經驗。
  3. 有甚麼食物類似「炒蘿蔔皮」和「豬油渣」這類將食材物盡其用到讓你驚異的?
  4. 家家都有私房菜,請問你家的私房菜是甚麼?是否有經過「時代進化」?

沈雅文

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19:45-20:30

分析本文:

  1. 作者打動人心的部分在於不諱言過去的貧窮,情意真摯。
  2. 作者風格可由以下三點分析:其,題材新鮮;其二,苦中作樂;其三主題再現,展現詼諧諷刺的筆法。

 

回應議題與經驗分享:

  1. 「給食物一個故事」為作者之所以成功的地方。
  2. 「九層塔煎蛋」是一種身份與地域的認同。
  3. 現代人講究健康,加上家人年紀漸長,喝湯時,原來的「多吃肉」變成「多喝湯」。

張家麟

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20:30-20:45

學生填寫回饋單,並口頭分享

張家麟

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活動總結
    本場次的作者乃延續上週,則更深入探討作者的寫作風格,並設計相關議題試圖讓學生在分享自家私房菜的過程中與家人的回憶聯繫在一起,從學生的即時發言與學習單回饋皆能感受到他們有所領會,或為感悟,或為反思,並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激盪,希望以此效法作者吳念真的寫作題材與手法,刺激學生體察生活細節,練習將生活經驗運用流暢的文字清楚地表達出來。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質化回饋
(一)請具體說明在這次的討論中讓你特別有感觸的主題或議題。
1.有很多曾經存在的人事物,到了現在因為觀念或流行,讓這些事物慢慢地走入歷史。就像文章中的菜,最後只存在在人的心裡和回憶。這也很現實,因為不管是任何事,都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不管是真實存在的事,還是抽象的記憶。
2.老師在這次討論中有提到兒女們要怎麼紀錄家裡的私房菜。當兒女們想要記錄這件事時,其實也代表了我們的父母,甚至是阿公、阿嬤有點年紀或是要離我們而去了。記得之前跟我堂姊在討論要不要辦一個IG來拍我阿嬤的日常,拍阿嬤罵我們這些孫子的時候用的台灣俗語,很難聽又很好笑。但這些背後的用意也是想說如果阿嬤不在了,我們才能繼續記得他們。
3.最有感觸的地方在於爸爸對豬油的堅持。因為表面上是沙拉油取代了豬油,但是背後的意涵卻是代表著原本的家鄉味被埋沒、被拋棄的那種感覺。
4.同學家有哪些私房菜?其中聽到有同學分享自己的媽媽在菜市場撿很多蔥回家做蔥油餅,因為蔥加很多,所以自己家做的和外面的特別不一樣。還有,家麟老師分享自己家裡也是種許多九層塔,所以煎九層塔蛋時,九層塔放得比蛋還多。每個人家中都有各自的作法,屬於自己的私房味道,獨一無二的感受。
5.「隨著時代便消逝了。」這是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小時候我經常跑外婆家,外婆家是務農的。那時候家裡人很多,田裡、店裡很快就忙完了,外婆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準備晚餐。但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大舅到高雄去經營自己的事業,我也被接到台北。這幾年偶爾回去外婆家時,他們一樣在務農,店一樣在顧,但卻只能嘗到便利商店便當的味道。
6.這次讀書會所讀的文章是有關於蘿蔔皮跟豬油渣。這兩樣食物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不過豬油渣我是比較有印象的,在國中時有一次吃飯看到桌上有一盆黃色的東西,問長輩說這是甚麼?長輩就回答那是豬油渣,用它來配飯是很好吃的。這是我對豬油渣最深的印象。
7.對於這次的討論,當中讓我有感觸的是豬油渣。因為自己曾經吃過,知道它的美味,也能夠對作者所描述的感同身受。只是我也很久沒有再吃過豬油渣配飯了,現在藉由讀文章再次回味,也是種不同的感受。
8.導演說對某種食物的特殊記憶所顯示的意義叫:階級。我們現在真的過得很幸福,完全不能想像以前的人可以豬油渣淋飯就吃好幾碗。其實像我們就會覺得龍蝦、鮑魚等高級海鮮也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感覺,這也存在著無形的標籤。食物的價格本身就是一種階級的反射,進而就會影響人們對食物的觀感。
9.食,乃天下人間之大;評,乃天下萬物之省思。今非昔比,在過去的時代,肉是取之不易的東西。在那時代中,哪可能有一丁點的浪費,當然是物盡其用。現今的我們,吃條魚就去頭去尾去內臟,我們浪費多少,而心中又有多少的反省。今天的我們,早已不知早期的人的「節儉」。
(二)請說明你從本次的讀書會討論中所習得的閱讀分析方法為何? 
1.作者運用自己從小貧窮長大的故事,讓沒有體會過的人感到新奇,也讓實際體驗過的人回想曾經的往事,吸引各式各樣的讀者。在每一個主題(食物)裡加上一個故事,增加人事物之間的連結,使大家能夠更深入了解作者的回憶。
2.老師用上次的課程內容和今天的做相比,兩篇都是由吳念真寫的,同一位作者的寫作風格也會有一定的格式。藉由老師的分析,讓我了解吳念真的文章題材都很親民。他常寫一些關於他的家世背景,因為貧窮所以可能只能吃地瓜、蘿蔔皮和豬油渣,藉由這些食物來帶給讀者懷舊的樂趣。最後一點便是吳念真都喜歡在結尾的時候寫一句話,使其能夠頭尾呼應。這些寫作手法讓寫作還不成熟的我們有著良好的借鏡。
3.一開始的文章以食油風暴做開頭,再跳到當時沙拉油正要取代豬油的時候,最後講述他以前對於私房菜的做法以及感覺。全程以倒敘的方式來呈現,這樣的手法值得我們效法。
4.文章內容帶有懷舊感,講了小時候貧窮時期所吃的料理,真的和現代食物完全無法連接。以前有豬油就很滿足,現在講究的是豬油炒菜不健康,但食用油風波又爆出,最終豬油還是比沙拉油乾淨。也是這樣的文章主題能夠同時吸引同年代和好奇炒蘿蔔皮與豬油渣的讀者們,是個值得學習的寫作手法。
5.「給食物一個故事。」這是家麟老師認為作者擁有的一個獨特的技巧。介紹食物或者敘述一個故事都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何將故事代入食物中,並給予食物可以勾起他人回憶的能力,這便不是件易事了。對每個人來說,自己記憶裡的食物永遠是獨特的,但又要如何將這份記憶分享給其他人呢?這就需要大量閱讀與不斷練習寫作,才能像作者一樣將食物賦予新生命。
6.這次讀書會的閱讀素材仍然為吳念真導演的文章。這兩篇文章的特性就是在描寫作者小時候的生活,作者一開始都會運用破題法來描繪。之後回到對過去的描繪,把過去刻劃得栩栩如生,猶如出現在觀眾眼前,彷彿身歷其境。在文章的最後又會回到現在回憶過去的所作所為,這也是作者的一貫手法,讓我之後也想要嘗試看看這種寫法。
7.這次的讀書會討論所習得的分析方法是前面與現在的文章中,其共同點是作者會把主題內容說明得十分清楚。運用各式感官系統描寫,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能夠讓人更深入去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如此豐富且細膩的感官描寫正是寫作的基石。
8.敘述的時間點是以現在連接到過去,再到現在。在一樣物品的背後加上一段故事,每段都呼應了一段記憶。這樣的手法讓一樣看似簡單的事物更加深了其深刻的意義,勾起了每一代人的省思、記憶及感慨,是我覺得作者的文章之所以扣人心弦的地方。
9.作者用的是倒敘法。講的內容:炒蘿蔔皮與豬油渣,讓新的人有新鮮感,而讓老的人有懷舊感,可以一次打到兩種群眾,是個很不錯的題材。第二個是能夠苦中作樂,能給人比較中庸的感覺,不會過於苦但也不會顯得太樂天。第三是作者在文末時還能與主題相呼應再反轉意境,是很能吸引人注意的寫法。希望之後都能夠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之中。
(三)請描述你家的私房菜以及你的感受。
1.要談論我家的私房菜,就不得不提到爺爺所炒的高麗菜。其實爺爺的廚藝不是很好,永遠控制不好的份量及油量,我就是這樣被餵大的,也許這是我不挑食且食量大的原因。去年爺爺過世後,我每到新的自助餐都一定會盛一份高麗菜,然後點點頭說:「嗯,油沒有阿公倒的多。」而在學餐,我已經很久沒有盛過高麗菜,因為我明白,這沒有爺爺炒得香。
2.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私房菜,而我家的私房菜是發糕跟蘿蔔糕。我家每一年過年都會自己製作,大約在過年前半個月就會開始。這對我而言是充滿了家庭的感覺,有些時候會特別期待此時的到來。因為現在在大學讀書,在家的時間比起過去少了很多,所以會特別珍惜跟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光。
3.我家中並沒有所謂的「私房菜」,因為於我而言,每一道家常菜都是最特別的。到外面吃外食,那食物是為了要賺錢所以製作給消費者的。在家吃家常菜,是家人怕我餓著,因為愛而煮給我們吃的。這兩種食物從本質上就是不同的,想當然爾,我家的家常菜就是獨一無二的私房菜。
4.以前在冬至前,我們都會在阿公家和他一起搓湯圓。有團圓的意味,同時透過搓湯圓到煮湯圓,都會有種幸福感油然而生。可以吃自己搓的湯圓,又能和大家一起搓湯圓,那段真的是特別歡樂的時光。但好景不常,現在阿公中風,就沒有再自己搓湯圓了。就連懷念的感覺也逐漸消逝,有些感慨。
5.我記得我媽每次煮菜都超愛捧自己,可能因為我媽不常下廚,當她要做一道新的菜時,她煮完如果吃起來還可以,都會自己讚不絕口。像有一次過年,她第一次自己做蘿蔔糕,成品還可以,但我媽就會說這是她吃過最好吃的蘿蔔糕,外面的都沒有她做的好吃。每次我媽這樣的時候,我們都會意思意思鼓勵她,但現在想起來,我媽真的很用心。即使東西不是最好吃的,但她就只是想做一道好菜給我們吃而已。
6.我家的私房菜是蔥油餅,因為我媽也會在蔥降價時買很多。我對於這道菜最有印象的是,我們會放很多的蔥。在一鍋麵粉糰裡有三分之二是蔥,也會加紅蘿蔔或其他的菜來一起搭配。在下鍋之前會在麵粉糰裡先放胡椒來拌,起鍋就不用再加調味料直接吃。在外面吃蔥油餅時,我總會覺得蔥放得不夠多。
7.家裡很少在做菜,但是有這麼一道菜,在除了家以外的地方完全沒看過,就是味噌湯。但它並不是普通的味噌湯,我家是把鹽換成糖,再搭配鮭魚肉跟骨頭的鮮味,這絕妙的組合讓原本單調簡單的菜,變成充滿回憶的佳餚。
8.我家有一樣在外面吃不到的就是「牛肉辣椒」。在這道菜的背後是集合了台灣民間普遍的滷肉,以及回族的烹調習慣而產生的。只要餐桌上出現了這道菜,不管如何,總是感覺飯就是不夠。但如今也只是記憶了,一道文化的融合、一樣記憶的滿足,就此緬懷。
9.我奶奶的蒸蛋是我們家的私房菜。每次過年回五結老家,春節期間的早晨總會有一道菜是每天都會出現的,那就是蒸蛋。最厲害的是每天吃的都是同一種味道,代表奶奶醬油與鹽的比例總是抓的剛剛好。那綿密的口感,剛好能夠撫慰剛起床覺得口乾的唇。奶奶過世快十年了,但是那種口感我依然無法忘記。那不只是食物,同時也是回憶的載體。
 
綜合回饋:
    在「情意」方面,學生將活動過程中特別有感觸的部分具體地描述出來,從回饋中可見有些是針對文章本身,有些是由議題引申;有些是屬於情感的抒發,有些則是理性的反思,足見學生閱讀的理解力、思考的多元性,以及有興趣的程度。在「閱讀分析」方面,學生將作者的寫作手法詳細地描述出來,希望之後加以仿效,建構自己的寫作風格。在「寫作應用」部分,學生描述自家私房菜,字裡行間聯繫起與家人的情感,將本活動的所學加以運用。
 
量化:本次參加活動人數為13人
依據學生填寫滿意度問卷分析如下:滿意度調查滿分為5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 4.8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 4.9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 4.8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 4.7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 4.7
藉由此活動讓教師代表瞭解學生對此活動想法透過問卷調查得知平均為4.8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