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04至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   >   分項計畫三 知類通達書院明師養成計畫   >   子計畫二 樹立知類通達典範   >   強化專業深化知識(3-2-2)
數位化教材暨因材施教成果發表會

數位化教材暨因材施教成果發表會

計畫年度:104至105年度教學卓越計畫

分項計畫:分項計畫三 知類通達書院明師養成計畫

子計畫 :子計畫二 樹立知類通達典範

行動方案:強化專業深化知識(3-2-2)

執行措施:提升教師教學創新(3-2-2-3)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16-12-12 ~ 2016-12-12

活動地點:開幕式:德香樓B306教室 展場:德香三樓川堂

主持人:汪雅婷

參加人數: 教師:23人, 學生:58人, 其他:22人

活動目的

(一)活動目的(如:學生獲益程度之預期) 讓我們欣賞夥伴們努力的成果。

活動流程

(二)活動流程 12月12日(一)「數位化教材暨因材施教成果發表會」開幕式流程表 10:00~10:20 報到 10:20~10:30 開幕儀式 10:30~10:40 教務長致詞 10:40~11:30 數位化教材教師展示 11:30~12:00 因材施教教師展示 12:00~ 交流暨用餐時間 (三)活動內容 104至105年是我們的豐收年,數位化教材補助申請之件數年年上升,新創立之因材施教資源中心日漸茁壯,為讓我們欣賞夥伴們努力的成果,我們決定謹訂於中華民國105年12月12日(星期一)上午10點假德香樓B306教室,舉辦「數位化教材暨因材施教成果發表會」,恭請 蒞臨指導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四)量化
1.參與人數
教師: 23 人、學生: 58 人、職員: 22 人

(五)質化
1.活動目的達成度之自我分析(請根據學習單填寫內容,整理學生之獲益程度)
(1)數位化教材教師展示
■104-1
■未樂系 汪雅婷老師、葉明勳老師 課名:樂活產業發展與趨勢
1.「消費者行為與行銷」及「樂活/健康與永續發展」作為複習及補救教學之用
(1)將上課已講之內容,擇其精要,搭配上課ppt錄成教學影片
(2)放置於課程fb社群,供學生複習。
(3)影片內容出於期末考中,增加學生觀看複習動機。
2.「素食系列」—作為翻轉教學用
(1)104-1:
(a)分三週將影片放置於課程fb社群,提醒同學預習。
(b)以google表單擇重點出考題,測驗同學是否觀看並理解。
(c)google表單考題計入平時成績。
(d)上課以影片內容及考題作為討論主題,讓學生對議題有進一步思辨。
(2)105-1:
(a)將四段影片放置於本校影音分享平台,並改讓同學在一週內觀看完畢,測試同學的觀看效率及學習能力。
(b)次週上課以Zuvio考題簡單測驗,但重點放在問答題,讓學生提出觀看後的問題(或質疑)。
學生觀看並作答率達95%,且上課不必先解說背景知識,直接切入討論,可節省上課時間。素食主題重在觀念,因此討論部份非常重要。從學生熱烈的反應中可評估,在自主學習、促進思辨及討論方面,已達到教學目的。
■心理系 吳慧敏老師 課名:發展心理學
本課程選定同學較易有問題或每年需要學的主題製作數位化教材,因為同學總是反應原文書看不懂,要預習原文書是不太可能的,希望透過錄製數位化教材,幫助同學願意親近原文書,透過影片講解,有助同學理解。
教材設計理念分成三部份:一、明確的學習目標,引導同學學習的方向
二、內容的說明:關鍵的概念、困難的概念名詞加中文,其它主要以引導理解課本中的原則閱讀為原則,希望透過此方式,同學可以看懂英文,自行閱讀理解英文;透過老師呈現的重點英文的方式及說明,瞭解英文的結構,習慣英文的結構。
三、小測驗與問題思考:小節之後的問題讓同學再次回想學習內容,自我檢核是否瞭解或專心,統整前面的概念,或思考內容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由於教材開發的當年缺乏經驗,及開發工具無法滿足理想的整體呈現方式,第一年完成製作時趕不上同學的需求。目前正使用於現在的課程中,希望同學可以在家先自學,課前先小測同學的理解情形,針對同學較不清楚的地方再補充說明,同學已瞭解的則不再重述,讓教室可以多一些時間討論及進行活動,透過行動和小組的互動,促進理解與應用。
■產媒系 蔡旺晉老師 課名:宗教設計
執行內容:
1.互動教材:以投影片的呈現為主,同步錄製視訊或音訊的解說,經由軟體註記投影片和解說的切換點,因此在畫面上可以自行選擇要閱讀的投影片,視訊或音訊解說將同步播放。
2.概念說明:針對每一單元的概念,運用適切的教學元件呈現課程內容,如情境動畫、操作型動畫、簡報、影片、文件等,協助教師講授課程,加強學生的學習成效。
3.評量檢測:配合Zuvio軟體,將每一單元將因應課程內容之特性,設計評量或學習單,讓教師可自由運用,檢測學生自我學習程度,並可重新複習單元重點概念。
執行成效:
1.完成的教材的確可以引發學生主動學習動機。
2.雖經由此策略實作的教材可應用於數位學習來替代傳統實體教室的教學,然而在學習導引上仍須具備授課教師進行更完善的輔助學習。
3.教材需適時互動加強學生對電腦使用者設計概論課程的深入理解。
4.教材中適時導入多媒體輔助工具,如:動畫影片有效的降低學生在學習設計史相關課程的恐懼,對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意願有正面的意義。
因為能扣合網路世代之生活與學習習慣,本計畫之教材不但能帶給師生在教學上相當大之便利性,亦能激發同學們的創意。對於平日拙於在課堂上發言表現之同學,更能提供其正面積極的發表訓練,從而提升上課注意力。此外,此系統是集體討論與互動下累積性創作,於學期結束後,成果能在線上展現,如此一來亦能增加同學學習的成就感,也有助於其他宗教設計專論進階課程的知識累積。

■104-2
■宗教所 許鶴齡老師 課名:宗教與人生
本課程錄製單元的構思理念,是希望除了課堂講授外,輔助同學進行課後複習,也希望同學在觀看後能引發對宗教探索的興趣,並進行相關的自主學習。
其次,期末報告為團體組員進行宗教場所的田野調查報告,錄製概介如何進行田調工作,從事前的準備到成果報告的產出,讓同學在進行田調時運用載具檢視流程。
在設計每個單元所講述的內容,皆會繪製「Xmind」數位心智圖,心智圖可以讓同學對於這堂課程有完整的概念,幫助同學學習與吸收,加深其對課程的印象。換言之,利用心智圖配合簡報內容,再錄製成10分鐘的課程影片,上載到網路上後提供連接,期能增益同學對課程內容的統合與整體瞭解。
■宗教所 許鶴齡老師 課名:佛教哲學諮商專題
本課程錄製單元的構思理念,欲進行翻轉教學與因材施教。除課堂講授外,配合教師與業師進行的示範與實作,希望有更多課堂時間,讓同學進行現場觀摩與操作演練;因為修課同學的學習背景差異,對於跨哲學、諮商、宗教的科際,要能在短時中掌握內容,實有其難度,為使同學能對相關哲學諮商方法理論與實務有更進一步了解,進行學習內容的教材製作,輔助同學進行課餘複習與練習,並在實際操作中深化所學。
在設計每個單元所講述的內容,皆會繪製「Xmind」數位心智圖, 亦即將問題加上樹狀想法,記憶法的關鍵字及視覺化圖像,以橫向版面呈顯大腦如何進行連結及記憶。運用左腦(邏輯、推演、文字)和右腦(圖像、顏色、情感)分工平衡,希望能有俾益對課程內容的統合與整體瞭解。利用心智圖配合簡報內容再錄製成10分鐘的課程影片,上載到網路上後提供連接,讓同學可以在上課後複習及補救教學之用。
■未樂系 黃孔良老師 課名:養生照護跨領域整合專題研究
1.建置數位化教材:共完成12個單元影片,每個影片約12-18分鐘,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2.輔助實體教學進行:此教材已應用於104-2「養生照護跨領域整合專題研究」課程,提供學生在課餘時間之輔導與複習,亦協助授課教師進行更完善的輔助教學已達到的教學輔助作用。
3.搭配翻轉教室實施:可以提供學生在課前觀看教學影片,以增加預習教材內容之效益,提高學生與老師討論的時間。
4.提高學習興趣意願:數位化教材已是現代化學習之趨勢,提供超越時間與空間之限制,並帶給師、生在教與學上之便利性。
5.應用於社會實踐之推廣教育:在今年暑假期間,對宜蘭鄉民進行「學習型城市」計劃之培訓課程時,已將其中4個單元之數位化教材內容,已應用於鄉民之學習,可提供跨越語言、年齡之學習者,有更多自己可輔導、複習的時間與機會,並藉由數位化教材可重覆練習。
■經濟系 王緁妶老師 課名:經濟學
本次經濟學數位課程的製作涵蓋18段共14個主題,內容著重在個體經濟學的重點教學,本課程的ppt教材的製作為了讓學生能夠透過教師講解教材的過程,充分的瞭解該主題,因此教材的內容製作以淺顯易懂與詳盡為準則。此外,該數位課程的教材製作與錄製完成後,學生也能不受地點與時間的限制,隨時透過該教材學習經濟學課程的內容。除了可幫助已修習經濟學課程的學生複習經濟學的各個主題,未修習過經濟學的學生也能透過對於該數位課程的學習,而對於經濟學有初步的瞭解。
在這個學期的經濟學課程上,曾向同學提及學校的影音分享平台上有經濟學課程的補救教學影片,並建議課堂上學習有疑問的同學可以於課後利用該影片複習。學生的回饋也指出,由於正課課程受限於教室的設計,使得無法坐在前排的學生對於課堂的參與相對低落,而該補救教學影片則的確可彌補學生無法及時參與課程的缺憾,對於經濟學的學習具有相當助益。
■產媒學羅光志老師 課名:視覺創意與產業行銷
1.建置數位化教材:共完成10個單元影片,每個影片約10-15分鐘,可以引發學生主動學習動機與興趣。不但帶給師生在教學上相當大之便利性,亦能激發同學們的創意。
2.搭配翻轉教室實施:學生在課前可以觀看案例影片,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在實體課程中所花費的時間,提供更多與老師在課程中的互動與討論。對於平日拙於在課堂上發言表現之同學,更能提供正面積極的發表訓練,從而提升上課注意力。
3.輔助實體教學進行:此教材可以用來搭配傳統實體教室教學中的不足,提供學生在課後輔導與複習上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協助授課教師進行更完善的輔助教學。
4.輔導參加論文研討會:於課程結束,輔導同學進行期末專題論文撰寫與輔導參加設計研討會發表,亦增加同學學習的成就感,也有助於其他設計進階課程的知識累積。
■產媒系 羅光志老師 課名:圖文設計
1.建置數位化教材:共完成10個單元影片,每個影片約10-15分鐘,可以引發學生主動學習動機。
2.輔助實體教學進行:可用來搭配傳統實體教室教學中的不足,提供學生在課後輔導與複習上的輔助作用,協助授課教師進行更完善的輔助教學。
3.搭配翻轉教室實施:學生在課前可以觀看案例影片,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在實體課程中所花費的時間,提供更多與老師互動與討論的時間。
4.提高學習興趣意願:本教材不但帶給師生在教學上之便利性,亦能激發同學們的創意。對於平日拙於在課堂上發言表現之同學,更能提供其正面積極的發表訓練,從而提升上課注意力。
5.輔導參賽成果豐碩:輔導同學參加2016時報金犢獎競賽活動,共榮獲11個獎項:1金3銀1佳作6優選,同學成果豐碩,亦增加同學學習的成就感,有助於其他設計課程的知識累積。


(2)因材施教教師展示
■宗教所 許鶴齡老師
加入「因材施教」教師社群,每每聽到專家所提的班級經營、激發動機等教學方法與策略,總覺得欣賞且有諸多的共鳴,於是帶有實驗性質而邊學邊做,希望能對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活動,演繹出相關的論述。實踐智慧乃需要憑藉經驗且要靠多次練習,也因自身教授課程多與思辨涵養有關,相對大多課堂的靜態聽講,能操作的時間相當有限,難以達到學生思辨力的養成。因此,個人在課程中嘗試運用了戴爾「學習金字塔」的理論調整教學模式、凱勒「ARCS」動機模式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使用Google表單、Zuvio、Evercam、Xmind及影片等數位科技工具,增加學習互動,重新打造教室。換言之,以蘇格拉底對話法與邏輯基礎療法等發展知性工具、教師與業師進行示範觀摩、師生互練或同學演練,善用同儕討論協助理解、引發想法及澄清觀點差異,透過分組與活動設計,營造互動分享的學習環境。
■資應系 馮瑞老師
依據學習者的差異,提供差異化教學的需求,乃「因材施教」的真義。然而在現今非師徒制的正式教育體制下,往往又須面對人數不少的班級經營,如何實現個人化/ 適性化教學,實為教育現場上的重要挑戰。
在因材施教社群第六場聚會中,校外諮詢專家黃思華教授曾分享混成式教學的模式,提供與會的老師们做為教學之參考。而其所謂之混成式教學,乃是「在教學中融入不同的策略與方法,或是應用不同的媒體呈現方式,將行動學習與傳統面對面教學方式結合起來稱為混成式教學」。混成式學習的主要目的為提供學習者更多的便利與彈性,在教學目標與學習者效益間取得最好的平衡。
隨著科技的演進,使用者模型、嚴肅型遊戲、智慧型環境及資料探勘已被視為支援適性化教學極具前景的工具。而現階段校內所提供的數位學習平台,對於老師的班級經營也扮演著輔助教學及落實因材施教的角色。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