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三 跨域培力.品保創新   >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   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引導自學(3-1-2)
109-2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執行學期:110-1)

109-2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執行學期:110-1)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三 跨域培力.品保創新

子計畫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引導自學(3-1-2)

執行措施:創新策略引導自學(3-1-2)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1-06-24 ~ 2022-01-28

活動地點:雲起樓

主持人:周蔚倫

參加人數: 教師:18人, 學生:0人, 其他:0人

活動目的

課堂中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因此老師們常面臨如何「因材施教」的挑戰。近年教育部鼓勵老師們透過混成教育、PBL(問題導向學習)等各種不同的創新教學方式來授課,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跨域自學能力與學習動機、以學生為導向或實踐因材施教的創新教學方法,辦理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

活動流程

徵件期程:110年4月16日至110年5月28日。

執行期程:110年6月24日至111年1月28日。

結案日期:111年1月28日。

109-2學期共計22案申請,經110年6月21日「教學創新推動小組會議」,會議決議通過補助共計18案,補助課程如下:

序號

課程名稱

申請人

服務單位

1

畢業展演

廖高成

外文系

2

傳播英文

牛隆光

傳播系

3

高等心理衡鑑(一)

龔怡文

心理系

4

計算機概論

呂卓勳

資應系

5

作業管理

孫遜

管理系

6

治學方法

張瑋儀

中文系

7

廣告學

邱慧仙

傳播系

8

知覺心理學

周蔚倫

心理系

9

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林以衡

中文系

10

視覺傳達設計

羅光志

產媒系

11

健康心理學

黃玉蓮

心理系

12

古典社會學理論

鄭祖邦

社會系

13

助人專業領域探索

黃國彰

心理系

14

法學緒論

陳鴻章

公事系

15

廣告與消費者心理學

賴惠德

心理系

16

經濟學

曲靜芳

經濟系

17

檢定英文

吳雅莉

外文系

18

西方文學理論

林明昌

中文系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廖高成老師  畢業展演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場域教學。

2. 執行方法:以外文系大四為主的同學在110-1學期進行「畢業展演」之實務課程,在課程以外的時間進行排練與幕後製作工作。同學們平時上課在雲起樓進行練習,並在11月21日在懷恩館國際會議廳舉辦畢業公演,演出歌舞劇《媽媽咪呀》。歌舞劇的演練有助於同學提升對英文口說與翻譯的興趣,並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也能以表演幕前幕後的經驗,應用在日後英文教學、劇場實務或其他的工作環境中。本活動跨越英文口說、翻譯、表演、歌唱、跳舞、劇場燈光、音效、道具、化妝、舞台布景等多重領域,聘請業界教師在課後的時段針對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進行多次指導,終於順利完成這場有一定難度的表演。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工作人員與觀眾滿意度調查達八成。

(2) 參與活動的學生(觀眾)對於整體活動滿意度為4.85分。

 

二、牛隆光老師  傳播英文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補救教學。

2. 執行方法:傳統的教學因為班上每個學生的素質不一致,所以造成已事先預習過的同學覺得上課乏味,不想上或程度不好的學生聽不懂,趕不上。為了改善這個動機,我們利用Moodle LMS Branching實現差異化教學。每個學生根據個人能力程度,系統會給予相對應的學習內容,每個學生都會有各自的學習路徑,但最終都會達到課程的學習目標。

3. 具體成果及效益:兩位同學一組,尋找佛教在台灣的相關主題,每個人都要做一篇報導。依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專長,然後分各小組來分工完成這樣的一個課程以及寫成報導。英文傳播的期中報告每組繳交以下報告。

(1) 與佛教相關的5個的英文教案。

(2) 再撰寫500-600字的中文新聞。

(3) 自評表。

 

三、龔怡文老師  高等心理衡鑑(一)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

2. 執行方法:

(1) 疾病診斷的主題式學習:四大疾病診斷類群,依據各疾病知能與技能所需堂次,分別規劃「思覺失調類群及其他精神病症」一堂課、「雙相情感及相關障礙症、憂鬱症」四堂課、「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相關障礙症、強迫症及相關障礙症」兩堂課、「認知障礙症 & 物質相關及成癮障礙症」兩堂課,課程皆搭配課前指定閱讀、課堂討論與演練、課後施測練習。再者,會以兩堂課「臨床晤談技巧」學習跨疾病通用之臨床晤談技巧。

(2) 心理衡鑑的評估流程、報告撰寫及實務現況:期初安排修課學生進行受測一次,一堂課安排業師分享實務經驗,一堂課安排學習心理衡鑑報告撰寫,並於期末完成一個完整的衡鑑施測與報告撰寫作業。

(3) 心理衡鑑議題探索:期初安排分配心理衡鑑小組、期中檢視小組主題探索進度、期末進行探索成果分享會。學期期間各小組可依需求與教師進行討論。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分以上。

(2) 心理衡鑑主題分享會參與成員回饋平均達4分以上。

 

四、呂卓勳老師  計算機概論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

2. 執行方法:本創新教學課程嘗試以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開發數位教材,用於計算機概論課程課堂教學,彌補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數位教材名稱為「基礎數位資料表示與電腦硬體3D數位教材」。數位教材於18週授課中進行的週次為第2週至第5週,主題主要為「電腦硬體介紹」與「數字系統與資料表示法」。創新教學中數位教材介入前仍進行課堂講解,再以數位教材進行體驗與輔助教學,並且再進行前後測驗,確認數位教材之成效。除了教師將實地進行講解外,學生助教也將協助同學使用。參與學生操作完成後,除了完成測驗以了解學生對於數位教材之學習成效外,另需填答ARCS學習動機模型評估量表,以進行學習成效與動機表現之評估,問項採Likert-Scale七點尺度量表設計。問卷調查之外另輔以施行深度訪談,來瞭解學生實際使用情況,以輔助探究學生體驗教材與ARCS學習動機之表現情形。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發展創新教材:基礎數位資料表示與電腦硬體3D數位教材。

(2)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0分以上。

(3) 其他具體成果:將本教材開發結果,與初步研究成果,修改為科技部計畫,於110-1提出科技部計畫,名稱:探討虛擬實境應用於大專計算機概論輔助教學:數位教材建置、使用性研究與實徵研究。

 

五、孫遜老師  作業管理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補救教學。

2. 執行方法:

(一)課前預習:

(1) 上課前請同學事先觀看各週教學進度的教學影片。

(2) 同學觀看各週教學主題影片後填寫各週教學主題提問單(Google form),具體說明不瞭解的地方,以利老師上課時作補充說明。

(二) 學生提問及進行課前評量。

(三) 分組活動:第二節進行分組討論,第一節下課由老師提供個案問題清單,並請各組組長抽籤決定個案問題。

(四) 發展創新教材:授課老師每週發展作業管理考照模擬試題,提供學生每週撰寫作業使用。

(五) 撰寫作業:第三節課進行各章作業撰寫。

(六) 證照輔導:授課老師每週星期三依據證照考試主題,實施證照輔導。

(七) 補救教學:各章學習落後同學需參加課業輔導,輔導時間:星期三13:00-15:00,不得假借理由,無故不參加輔導。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一) 質化:

(1) 學習作業管理十大決策管理的知識。

(2) 培養應用十大作業管理決策解決企業實務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個案分析的能力。

(4) 輔導考取生產與作業管理技術師證照。

(二) 量化:

(1) 完成作業10次,共計300餘人次。

(2) 完成課堂測驗10次(40題)。

(3) 完成課堂分組活動討論10次(140題) 。

(4) 完成學期個案分析14件。

(5) 作業輔導12次,共計360人次。

(6) 完成學生向老師請益核對12次,共計600人次。

(7) 大二同學將參加證照考試,預期有10同學會檢定通過。

 

六、張瑋儀老師  治學方法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1) 自學力之培養:治學方法是研究所必修課程,以此作為學生進階至研究領域的重要橋樑,因此這門課程不只是研究方法的認知與應用,更是學生得以培養自學力的進程與實踐。有別於既往傳統論文寫作方式的教導,本課程將訓練同學有步驟、循序漸進的完成論文撰述能力的概念,強化網路資源的操作與應用,輔以ORID焦點討論法,使同學能夠在理論知識的架構與實務撰述的配合下,養成獨立學習、思考、寫作的能力。

(2) 教學方法之精進:本課程在既有的治學方法課程與教材上,以文化事業學會(ICA)的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ORID)為引導架構,透過相關理論介紹,操作小組的討論與回饋分享,協助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以「提問」引導思維、激發討論能力、增進學習動機。

(3) 研究命題之釐定:課程教學內容將因材施教幫助學生依其興趣與能力找到不同的研究論題,掌握目前研究現況、運用適合的研究方法,課程旨在增進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能力,促進中文表達及學術語言的運用,培養語言邏輯及思辨能力,透過參考資料的蒐羅、閱讀,嫻熟電子期刊及資料庫的使用,了解論文的寫作格式與流程。

(4) 教學實踐之創新:因應教學場域所面臨的問題,設計教學創新方式,以焦點討論法融入既有治學方法的論文寫作中,並期待以此計畫之施行,於7月9日投稿論文摘要、以期參與9月27日「佛光大學自學力中心第二屆跨域自學力學術研討會」,計畫於會後修改論文投稿於教務處學生學習與生涯發展中心(自學力中心)之《自學力學報》。以促進自學力教學策略研究,統整相關教學活動設計與成果,進而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作為課程教學現場試圖解決之問題的背景,評估預期完成工作項目與成果,以期提出具有本校特色的申請計劃。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於2021年12月12日提出「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申請。

(2) 教案名稱:「ORID焦點問題研究法於研究所治學方法之運用」;本課程將以培養學生之自學力為主,運用治學方法之相關文獻材料、研究方法、數位教材,輔以ORID教學法使學生得以陳述象、情意認知、價值判斷,進而改變決定。此進程的訓練亦是研究方法的學習進程,活化學生於閱讀之理解,以論文寫作為導向。故於教案開發上,得以精進教學方式,因應每位研究生的學習背景和研究材料,培養同學們自我深掘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材名稱:「治學自學力(Self-learning of Research Methodology)」;將彙整課程之情境說明、操作方式、文獻探討及教學設計與研究方法,撰述教學實務研究論文,並以「自學力」為論述主軸,編纂治學方法之創新教材。此外,因應疫情期間採線上教學,創新數位教材,運用Teams平台錄製教學影音教材,培養同學自學能力,可重複觀看、閱讀,增加同學吸收能力。

(4) 以教學實踐研究論文〈治學自學力—焦點討論法於寫作論題教學之應用〉參與佛光大學自學力研討會,以具體落實本計畫理念,推展學生跨域自學力。此外,研究生:盤曜嘉、黃責維、程冠培完成論文〈宜蘭書院與吟社之場所精神〉,並且投稿《2021宜蘭學》獲得審查通過,刊登於專書。

 

七、邱慧仙老師  廣告學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1) 主題1:類型廣告案例蒐集;讓學生按興趣所在,自行蒐集特定產業廣告並作彙整及簡介。

(2) 主題2:類型廣告創意分析;讓學生按興趣所在,自行蒐集特定產業廣告並分析其使用之創意及呈現手法。

(3) 主題3:類型廣告主題企劃與製作;讓學生按興趣所在,選定特定產業或品項,進行廣告製作企劃並實際執行。

(4) 執行步驟:

◆第3週開始請同學依興趣進行廣告主題分組,共分為12組。

◆第5週開始依組別進行廣告策略及內容蒐集,並於課堂上進行簡報。

◆第15週開始講述簡易廣告企劃並讓同學依組別練習撰寫,繼而依企劃所規劃進行廣告拍攝

◆第18週進行首映,學生組成因為以大一為主,尚無接受足夠的影音拍攝訓練,因此標準不會太嚴格,有抓住行銷素材中呈現的廣告主軸即可。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已申請111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公益行銷傳播策略企畫與實踐—宜蘭青創品牌與NPO的結合」。

(2)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5分。

(3) 10份主題性廣告蒐集、至少5支廣告作品(擇優)。

 

八、周蔚倫老師  知覺心理學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知覺心理學是心理學科中重要基礎科目之一,為人機互動、人工智慧、產品設計等應用科學的重要基礎,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刻體驗高教教學現場的挑戰:教學者面對背景知識程度分歧、自發性求知動機普遍偏低的學習者。針對上述第一點困境「面對知識程度分歧的學習者」,在學業成績上展現雙峰分配,教學者應設計能「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環境,避免顧此(程度之學生)失彼(程度之學生)。申請者觀察到「實作經驗」及「非同步數位化教材(如重要概念之影音講解)」能在「因材施教」上發揮效果,讓教學者能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而相應之「多元評量」也是能達到「適性揚才」的好設計。針對上述第二點困境「自發性求知動機普遍偏低」,申請者也觀察到課堂「互動」、「實作」和「與生活連結」是提高專注和動機的有效教學策略。因此,申請者認為將基礎的知覺心理學課程融入「應用實作及多元評量」並「提供非同步數位化教材」,能兼顧不同需求及能力的學生提供差異化教學,並且啟發跨領域學習的教案設計。再者,學生若於課程中有實作作品,課程提供他們「展現的舞台」,例如將獲得作者授權的作品公開於特定平台,讓學習者轉身成為給予者,提高學生們的自學能力、自信以及自我價值感。本課程並不著重在數位軟體的教學,但會提供基本的軟體介紹和教學引導,從旁協助學生將專業知識轉換成作品,以激發自學能力。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發展非同步數位化教材,學生給予回饋認為很有幫助,期望申請者能繼續多為學生準備。

 

九、林以衡老師  文學研究與論文寫作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本課程雖為文科課程,但以質性研究的跨域思考為主軸,探討學生如何擴大自我研究的視野外,另能兼顧論文書寫的期本守則,例如問題意識建立、選題構題、學術倫理、書寫格式等,最重要的是引發學生對不同主題的思考,以及以文學為基礎,具備處理不同議題的能力。本課程的設計與安排,既彰顯課程的特色與創新,又盼能使課程具有連續性、延展性,才能將此課程視為一整體的單元外,又能以各學期的主題加以堆疊,而透過教學實踐的研究,達成學生在文學研究視角下,累積出自我發現問題、自我深思問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故與自學力培育的教學主軸有密切關聯。本課程按以下方法,透過教師講授、學生分組報告等方式,共同探討下列問題:

(1) 寫作的實用性:如何呈現文學研究成果。

(2) 寫作的自我反省、反思功能。

(3) 社科為主的研究方式,是否能運用於文學研究的書寫。

於實際課程進行中,同學們並思考下述下列議題:

(1) 如何對以文學為基礎的研究主題較適合進行質性或量化研究的評估。

(2) 文學研究中質性和量化研究的差異性。

(3) 文學研究中質性和量化研究如何相輔相成。

(4) 學生自我思考質性研究的可行性與表現情況。

(5) 質性研究未來如何在文科領域中實踐?或如何以質性研究進行以文學為基礎的跨領域研究思考?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 4.5分。

(2) 辦理大學部論文發表會。

 

十、羅光志老師  視覺傳達設計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一) 視覺好好玩-視覺玩具創作。

以個人為單位,認識視覺原理與表現手法,應用視錯覺原理創作各種視錯覺玩具或商品。

(1) 認識視覺原理與圖案設計方法。

(2) 學習視錯覺玩具創作的形式與方法。

(二) 品牌形象設計-新台灣味品牌再造。

以小組為單位,虛擬一家品牌設計公司,進行職務分配,並進行新台灣味品牌再造設計專案,可自訂學習成果如視覺形象、商品設計、媒體行銷等進行線上與線下之整合設計提案。

(1) 了解品牌設計的流程與方法。

(2) 體驗合作學習與執行品牌再造的過程。

(三) 視事好料品牌發表會-大三視覺傳達設計成果展。

期末舉辦品牌商品動態展售會,邀請全校師生擔任消費者進行購買,以增加設計實務經驗。

(1) 透過成果展演培養學生對作品發表之信心。

(2) 透過作品發表增加自信與自學力檢視。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已送出111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

(2) 發展新教案:新台灣味。

(3) 其他具體成果:動態展演。

 

十一、黃玉蓮老師  健康心理學

1. 執行類別:自學力培育、補救教學。

2. 執行方法:

(一) 辦理兩場健康心理學領域專長心理師演講:

(1) 全人身心照顧服務模式:邀請台北聯合醫院呂宜峰臨床心理師演講主題「連結醫院、社區、家庭的全觀心理健康服務模式」,介紹台北聯合醫院的全人身心照顧服務模式,包括居家照顧、長照服務、安寧療護等。

(2) 心理腫瘤和安寧療護的認識:邀請陳蕙翎心理師和林俊佑心理師,分享在台灣的心理腫瘤和安寧療護的現況,並且介紹臨床心理師在這兩個領域的工作模式。

(二) 實際臨床心理工作技巧演練:

(1) 正念訓練:連續四週,輪流由9位研究生帶領健康心理學修課同學38人進行正念練習。

(2) 醫病溝通,同理心的五個心法:連續兩週,輪流由7位研究生帶領健康心理學修課同學38人進行醫病溝通練習。

(三) 執行一個與健康心理學主題相關的研究:透過分組報告,由學生自主發想一個與健康心理學有關的研究問題,針對健康心理學相關主題進行文獻整理,並提出研究計畫書,透過研究的設計和執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從中獲得對健康心理學領域的認識,達到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目標。最後,每一組分別進行期末分組報告。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發展新教案「正念自我滋養」。

 

十二、鄭祖邦老師  古典社會學理論

1. 執行類別:補救教學。

2. 執行方法:讀書會進行時間為週三下午一點到三點,均在德香樓或雲起樓教室進行。每次活動進行前均會至line群組告知同學活動時間、地點、當週讀書會討論內容,視同學們的回覆做地點、時間的更動,班上同學均可依需求自由參與。於第一次讀書會時,老師有發放課程所需閱讀的講義資料,讓參與讀書會同學免費領取作為鼓勵。每次活動前老師均會於line群組告知本週將進行某位社會學家的理論進行討論,將討論內容分配給參與的同學,個人認領後於讀書會當天用報告的形式向其他同學做分享,共同進行相關內容的分享及思考,在討論過程中,老師另外做舉例及補充。

3. 具體成果及效益:對參與讀書會的同學進行學習滿意度的調查。

(一) 對讀書會活動的滿意度:

(1) 讀書會的時間安排:4.4。

(2) 讀書會的地點安排:4.6。

(3) 整體學習成效的幫助:4.5。

(二) 參加讀書會對你的收穫:

(1) 加深對課程的理解:100%。

(2) 加深考試申論的能力:75%。

(3) 啟發/增加閱讀經典的興趣:25%。

(4) 大家一起讀書,增進學習動力:67%。

 

十三、黃國彰老師  助人專業領域探索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場域教學。

2. 執行方法:

(一) 演講主題規劃:

因疫情關係,業師演講的活動都以線上進行,此次課程總共邀請六位專家來分享(社工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等助人工作者)。分為規劃辦理總共六場業師演講,共計18小時。主題分別為「兒童青少年社會工作」、「我與老人生命故事的連結」、「幾分之幾-心理師在大學的處境、發展與挑戰」、「從公職到社區的實務反思」、「臨床心理師工作的多元樣貌-醫療場域兒童早療經驗分享」、「臨床心理師工作的多元樣貌-特殊場域-那些年我在監獄的日子」。

(二) 演講時間及人數:

六週的上課時間進行業師分享,為9/30、10/14、11/11、11/25、12/09、12/23,時間由15:20至17:20。每場次為2小時。修課人數為98人,每場演講的線上參與人數至少都九成以上,相當踴躍。

(三) 演講狀況:

同學們在演講過程中和講師互動熱烈,完全沒有因為是線上課程而受到限制。在會議裡同學也都不斷打字提問講師演講內容的問題,非常專心且對主題有強大的好奇,也引導學生思考,提供學生在助人領域探索中得到屬於自己的方向與答案。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 4.6 分以上。

(2) 其他具體成果:對助人工作領域進行廣泛的認識與案例討論。

 

十四、陳鴻章老師  法學緒論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整個課程主要分成「國考訓練模式」、「重要法學概念模擬」以及「實務案例」等三個部分加以規劃。整體而言,「國考訓練模式」用以滿足與訓練有志於國家考試學生,面對未來各種國家(如地方特考、普考、高考)考試、公民營事業(如郵政、鐵路等考試)考試。期望學生可以因為這一學期的課程,而能夠有準備該考科的基本能力與信心。至於「重要法學概念模擬」以及「實務案例」等規劃,所強調的是除了考試模式的訓練之外,期望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學學習興趣與法學知識的實際運用可能。基本上,整個課程的進行與規劃,均圍繞在這三個模式進行。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 4.62分。

 

十五、賴惠德老師  廣告與消費者心理學

1. 執行類別:補救教學。

2. 執行方法:

(一) 2021年11月15日辦理第一場業師演講:

台北淨開心心理治療所院長蕭仁釗教授主講「心理健康新藍海──心理治療所的醫療行銷」。

(二) 2021年12月6日辦理第二場業師演講:

台北太乙廣告行銷公司行銷技術總監陳東園教授演講「數位時代品牌行銷心法」。

(三) 週一及週三中午時段由教師進行課後輔導,開放全班同學自由參加,並提供參加同學中午免費便當。

3. 具體成果及效益:發展「廣告與消費者心理學」數位教材。

 

十六、曲靜芳老師  經濟學

1. 執行類別: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主題一:經濟學自學力的培養大計畫。

利用設計思考與數位學習平台,互動上傳與修正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計畫,期計畫分為課程內範圍學習以及自己有興趣的課外學習計畫。

主題二與三:「喝珍奶的效用可測量嗎?」與「如何從經濟學看後疫情的街頭經濟?」

效用是屬於抽象名詞,利用活動讓學生更有感覺,以利學習像彈性、成本、利潤或國民所得等專業概念。再利用設計思考流程,例如五個為什麼?與同理心的練習,去體認、討論與深化生活經濟的意義。最後,利用疫情與街頭經濟關係來認識國民生產毛額,其中是透過五倍券的講解鏈結。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其他具體成果:收集學生自主學習計畫表單,以供日後相同科目課程使用。

 

十七、吳雅莉老師  檢定英文

1. 執行類別:差異化教學、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此「因材施教實驗課程補助」主要目的在於培養學生於課程之外持續英文學習。因此,檢定英文課程評量方法以 Portfolio (學習歷程檔案)來給予學生該課程成績。於課程初期,每位學生的Portfolio需自己記錄TOEIC前測的分數、設定自己的課外英文學習目標 (例如:每天背10個TOEIC單字、每天聽空中英語教室廣播)、如何達成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接下來的幾週至期末,學生記錄自己課外學習英文的過程、課堂中TOEIC模擬考分數。初期,教師協助學生制定自己的課外英文學習目標。之後,教師於期中與期末觀看學生的Portfolio,並給予評分與建議。學生於課外自學英文有問題時,小組小老師(一組約12個學生)會協助學生;若學生與小老師遇到不會解答的英文問題時,老師會從旁協助。課堂中,老師一週TOEIC Listening 或 Reading 模擬考,二週題目檢討。檢討題目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學習如何解題與自行查英文單字,教師於第一次模擬考解題時做示範如何解題,之後的模擬考題則由學生先以小組討論,再於課堂中解題給全班學生。若學生於解題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是講解不清楚時,老師從旁協助解題。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已申請111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發展新評量工具:Portfolio評量標準。

(3) TOEIC 前後測驗結果、TOEIC 模擬測驗結果、英文自學問卷、學生Portfolio 課外英文自學記錄截圖。

 

十八、林明昌老師  西方文學理論

1. 執行類別:創新教學、自學力培育。

2. 執行方法:

(一) 本課程為中文系的「西方文學理論」課程,以二十世紀以來主要文學理論為教授內容,以兩個原則為教學方法:

(1) 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可以逐項討論及檢驗的敘述句。

(2) 逐項檢驗學習成果。

(3) 逐項追蹤討論學習成果。

(二) 執行內容:

(1) 本課程教授內容可以分為以下主題:

A. 何謂文學理論?何謂文學批評?

B. 新批評。

C. 形式主義。

D. 接受美學。

E. 結構主義。

F. 後結構主義。

G. 解構主義。

H. 精神分析。

I. 後殖民主義。

(2) 每個主題均編寫課程講義,並發給同學電子檔。

(3) 上課過程以講解、討論及「概念知識程序化」。重點在於將概念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程序,讓學生在操作過程學習概念知識。

(4) 課程講解及操作後以提問的方法與學生討論。

(5) 請學生填寫「學習問卷」,了解學生是否仍有不清楚之處。

(6) 針對學生不清楚的內容換種方式與學生深入討論。

3. 具體成果及效益:

(1) 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 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 4.84分。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