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學院女詩人:蕓朵、李癸雲與董恕明的女性自我(11/4)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學院女詩人:蕓朵、李癸雲與董恕明的女性自我(11/4)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11-04 ~ 2021-11-04

活動地點:雲起樓218教室

主持人:張懿仁老師、蔡知臻老師

參加人數: 43

活動目的

一、增加同學們對於女性文學的認識
二、讓同學們瞭解多元性別對現代生活的存在意義與關係
三、通過媒體與不同文類的閱讀培養,提升同學的公民素養與倫理視野
四、從倫理學的議題為出發,認識人與性別、身分認同表現之關係
 
       女性文學是一重要的文學表現主題,從70年代後的臺灣女性文學通過女性主義的文化潮流逐漸被看到,無論是女性作家的崛起、筆下文學作品中所呈顯的身分認同、女性哲思、情慾以及情感的書寫,都極具性別與自我的意識與認同的特色。本次工作坊將以小說、戲劇、詩三大文類為例,提供參與同學一個重新認識「女性文學」的方法,並期望引介臺灣重要的女性小說、戲劇、詩等作品,進而藉由不同作家的作品理解,看見女性內理與外在的表現意義,發現性別與倫理問題,並以此為引,啟發同學們的閱讀動機。
       本次女性文學作品的選讀,包括女性小說、女同志小劇場、以及女詩人作品,引領同學從女性的不同身分以及文學類型表現深入瞭解,企圖建構女性文學的知識網,且能夠深入理解。

活動流程

       今日工作坊講授女性學院詩人,首先蔡老師先提出一些問題詢問同學,包括你有讀過現代詩嗎?你有沒有欣賞的詩人?佛光大學有學院詩人嗎?同學也都給予回饋,並且蔡老師繼續分享今日要報告的三位學院女詩人:董恕明、李癸雲、蕓朵。董恕明(1971-),1971年生於台東,父親是浙江紹興人,母親是台東卑南族人。1989年台東女中畢業,即於東海大學中文系完成學士、碩士和博士學業。2003年起任教於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撰有博士論文《邊緣主體的建構──台灣當代原住民文學研究》。單篇散文及詩作收錄於孫大川主編《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2003,印刻)。李癸雲(1971-),台南東山人,現任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現代文學評論獎、台北文學獎新詩評審獎、台中縣文學獎新詩獎、南瀛文學獎「南瀛新人獎」。著有《結構與符號之間: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之意象研究》、《朦朧、清明與流動:台灣現代女性詩作中的女性主體》等。詩集《女流》。蕓朵(1969-),台灣詩學編輯委員,台灣詩學委員,乾坤詩刊社員。詩作發表於報紙副刊及各大詩刊,收錄於2012、2014、2015臺灣年度詩選、臺灣生態詩選、小詩選、2017公車捷運詩文等。出版詩集《玫瑰的國度》、《蕓朵截句》,詩論《石室與漂木──洛夫詩歌論》、《雪的聲音──臺灣新詩理論》、《細讀新詩的掌紋》。
       這三位女詩人的詩作跟他們自我的學術訓練,以及研究面相息息相關,甚至跟自我身分認同、成長、青春試煉等都反映在他們的現代詩創作上,本場工作坊就是與同學們閱讀詩作、感受詩的魅力。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質化回饋
本次演講中最感興趣的議題與相關回饋(選摘)
1. 如果能變成動物,我想是一隻海龜。可以在海裡暢游,也可以到陸上爬行,不需要群居生活,能獨立在大海漫游,有堅硬外殼保護自己,難過時流淚也不會有人看見,只有海洋知道,性情溫和。
2. 李癸雲寫女性失戀深入的描寫,以生理呈現胃不適的狀態,聯想到一個人失戀所有的痛楚,都在一次次反芻中。還有另外刻畫女性生理現象〈週期〉,讓同樣身為女性的我很有感觸,挺有意思的。
3. 認識以往不同的詩人,他們對於生活、人生、創作等描寫覺得非常有趣,看見更多詩人在身份認同的想法,可以當作學習對象,成為日後創作養分。
4. 我曾經有想過,如果我成為一隻鳥,我一定會是那隻最快樂的鳥,每天自由自在的飛翔,俯瞰人類的一舉一動,同時也享受著微風,好天氣時就可以到處旅行;壞天氣時,躲回鳥巢好好休息,想唱歌時也能不受拘束的唱,更能居無定所的移居。
5. 對於今天的工作坊,「詩」這方面的主題,讓我特別有感觸,也許是活在現代的關係,對現代詩感到額外的貼切,尤其最特別的地方是,現代詩如何組合,往往都覺得是對的,像段考考卷,若出現組合現代詩的順序,我一定都會是答錯的那個,所以我認為現代詩真的是既好玩又有趣,有機會自己也要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現代詩」。
6. 我覺得讓我更瞭解到現代詩是多麼的廣泛,雖然說是現代詩,但也是很常會有讀不懂的時候,但是也讓我知道說,原來閱讀跟寫作是不受拘束的,即使無法創作出像作家般的好詩,但也可以算是「現代詩」的一種,未來在創作現代詩時,能夠盡情無比的創作,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現代詩」。
7. 曾經聽過一首用太陽花寫的歌,之後很喜歡太陽花這植物,我覺得我的個性和太陽花的花語很像,充滿陽光的特質,它的花語是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沉默的愛,很喜歡這花語與象徵,所以會很想要變成向日葵。
8. 今天主要都是講女詩人,雖然對現代詩女詩人都沒有什麼研究,但今天老師講的幾個女詩人,詩都寫得很有感觸,特別是寫到「週期」這篇文章真的只有女生才能懂的那種感覺。
9. 很喜歡現代詩的寫作風格,看現代詩可以增加自己的邏輯和想像力,也可以學到一些不一樣的比喻寫法,在寫作上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寫法與呈現。
10. 如果自己變成植物,會想當滿天星吧,因為身邊的許多朋友有些像玫瑰、有些像牡丹,它們都是花材裡十分搶眼的花,但是在花束中它們總是會搭配著其它植物,滿天星是其中之一,也許也是因為比起成為被寄予厚望的玫瑰,我更希望可以成為陪在它們身邊襯托他們的人,既不突兀,也不會找不到自己該去的地方。
11. 詩人李癸雲在詩中提到青春女子的愛情想像、失戀的苦痛等,最印象深刻的是「週期」,第一次看見女詩人將這個生理現象寫進詩中,很好奇男生讀者看到的時候是什麼感覺,也許能稍微體會到一點女生的苦了吧,也許也會有女生覺得她描寫得非常深刻,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12. 更加瞭解三位女性詩人的作品風格,透過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也能夠寫進詩裡,愛情、親情、族群認同都可以寫進詩裡,不過詩對我而言還是很難進入的領域,有時候詩寫得太有邏輯性會覺得在寫散文,寫得沒有邏輯自己又很難接下去。
13. 印象深刻的內容是聽到老師介紹李癸雲的「失戀」一詩,李癸雲將失戀的感受刻畫成胃的感受,用寫實的寫作手法形容反胃的不舒服,用以比擬失戀的心痛。
14. 〈魚等待,飄出一朵微笑的雲〉看完這首詩後覺得非常喜歡,詩名的「雲」就是作者名字裡的雲,我也常把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個字作為「魚」。在詩裡作者把自己比喻成一尾魚,因為魚在水中,所以淚珠不會被發現,很喜歡這首詩的意象。
15. 今天聽完老師介紹的三位女詩人的現代詩,每一首詩都有很多比喻、象徵,如果沒有老師講解,我應該要看很多遍才看得懂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有一些詩呼應標題,看完詩再看標題就能讀懂,非常有趣。
16. 通過這次的工作坊,我瞭解很多各種不同的詩人寫的現代詩,也讓我對現代詩更有興趣,從這些作者的作品中知道了不同的寫法,讓我也有了更多不同的想法,對寫作有了非常多的益處,有了讓我想要創作現代詩作品的念頭。
17. 很少遇到以女生為主題的演講,特別是女性詩人。出現在國文課本上的詩人大多數都是男性,歷史上的詩人、詞人也很少女性(流傳至今方面),所以一系列的女性方面演講下來,蠻驚喜的。
18. 有助於我認識從未注意過的其他女詩人,平時接觸的都是男性詩人。我認為現代詩比起古詩,難易程度皆有,古詩難在格律、平仄、押韻,現代詩的要求較少,但要在短短一句內表達出意思,還是需要一些歷練。
19. 李癸雲把失戀比喻為受傷的胃這點很特別,因為很多人會因為失戀而暴飲暴食,為了要忘記傷痛,藉由吃來補足心裡缺少的那一塊,但常常導致身體更加不適。
20. 在說到李癸雲的時候,講師有提到愛情的議題,我對於愛情是十分嚮往的,可能是因為我沒有什麼愛情的經歷,所以使我總是將這份嚮往投入在看小說中,只因我的青春太單調,想知道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是什麼樣的。
 
量化回饋
       本次參與聽講的同學總共有43人,然經過大致上瀏覽問卷的滿意程度以及關於主軸計畫的問題,以下統計(滿分皆為5分):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4.6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4.7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4.7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4.8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4.8
從此可見本次演講的成效顯著,也給予同學們許多新知。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