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三 跨域培力.品保創新   >   子計畫二 品保機制進化創新(3-2)   >   行動方案一 支持激勵教研提升(3-2-1)
教學研究-手機、學習單與大班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及教學實務與技術報告升等教師分享

教學研究-手機、學習單與大班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及教學實務與技術報告升等教師分享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三 跨域培力.品保創新

子計畫 :子計畫二 品保機制進化創新(3-2)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支持激勵教研提升(3-2-1)

執行措施:支持激勵教研提升(3-2-1)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1-03-03 ~ 2021-03-03

活動地點:雲五館512室(雲水雅會)

主持人:周蔚倫主任

參加人數: 22

活動目的

本學期109-2雲水雅會活動以「教學研究」、「數位人文」、「跨域自學」及「雲水講座」等四大項目,安排內容豐富之研習活動。希望老師們以這四個面向的議題討論和交流,並就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提高本校教師專業教學技能。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

13:10-13:40:手機、學習單與大班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張煜麟老師

13:50-14:20:教學實務與技術報告升等教師分享—陳碩菲老師、許惠美老師、羅榮華老師。

 

※活動內容 

一、手機、學習單與大班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張煜麟老師。

張煜麟老師來到佛光大學5年半的時間,投入輔導、教學為主,為本校前20%教學優良教師。

1.教學經驗的回顧:

a.重視教學意見調查的回饋與分數。

b.獲本校107數位科技融入教學創新-金獎。

c.提案教育部109學年「教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d.指導學生獲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

e.指導學生參與競賽並獲獎。

f.承擔研究生論文指導工作。

g.積極協調校友返校進行學習經驗傳承與分享。

h.課程教學教材與課堂學習單規劃與發展。

i.發展傳播學系課程「內容管理系統」(CMS)。

j.參與校內跨領域、微學分與三生講座教學。

k.擔任本校推廣部課程授課教師。

l.協助國中、高中開設媒體素養與媒體介紹相關課程  

m.擔任高中生涯講座及學群介紹教師。

n.教學場域的回顧。

 

2.大班教學的經驗:

a.大班教學的規劃。

b.大班課堂的教學挑戰。

c.思考大班課程的互動型態。

d.大班教學經驗的分享:積木、創意設計與臉書分享。

e.大班教學課程的教學嘗試。

 

3.手機在課堂上的教學介入:

a.手機工具協助課程概念記憶。

b.手機工具協助課堂注意力控制。

c.手機心智工具的介紹。

e.手機導入課堂的應用:課堂教學資訊的蒐集、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促發學生進行課程互動、學生熟悉新媒體與行動素養。

f.手機介入課堂的問題:學習注意力的分散、忽略手寫的練習、出現遠端討論的狀況、出現打遊戲的行為。

g.手機進入課堂後的挑戰。

 

4.學習單與教學回饋的經驗分享:

a.輔助熟悉基礎概念的課程學習單。

b.結合數位實作的學習單。

c.經驗反思目的的學習單。

d.學習單的設計策略:依照學習者當下的能力,給予+1的設計;避免難度過高的設計;每週給予持續+1的能力提升。

 

5.教學經驗的回顧與反思:

a.針對授課課程規劃的整體教學策略。

b.教學工具的應用方面。

c.師生關係與教學協助學生專業成長方面。

d.何謂教學行為?何謂教學場域?

e.總結:「變遷中的師生關係」。

 

二、教學實務與技術報告升等教師分享—陳碩菲老師、許惠美老師、羅榮華老師。

教學實踐研究升等—陳碩菲老師。

1.何謂教學升等?

2.教學升等報告撰寫及資料準備:與學生互相合作,學生反映結果。

3.將研究主題放在教學裡面。

4.研究主題:撰寫教學專用書、創新課程設計等。

5.升等法規:人事室教師升等辦法第4條,教學升等規定,代表著作、技術成果報告書(職級的配分基準)、專書、期刊,依需求分章節,相關持續性、具體成果,結構性、教學流程、創新教學的學理基礎(教學法、教學原理)。

6.研究主題上的學習評量:教學端、學習端。如何使用教學策略去證明,在進行評量時須注意個資(同意書),教學前、中、後,要使用質化量化進行佐證,量化資料再進行統計分析。

7.運用資源:參加教務處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例如:教學實踐計畫的講題。

 

技術報告送審—許惠美老師。

1.與宜蘭中小學網絡建構研究輔導對象。

2.執行科技部計畫,進行個案研究。

3.技術報告的內容為出版品。

4.技術報告的撰寫:研發理念、學理基礎、主題內容、方法技巧、成果貢獻。

 

技術報告送審—羅榮華老師。

1.講述本校升等法規。

2.技術報告的內容採用產學合作、技術應用,衍生成果或改善專案具有特殊貢獻之研發成果。

3.技術報告撰寫:研發理念、學理基礎、主題內容、方法技巧、成果貢獻。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量化】

1.參與人數:22人。

2.活動實行成效:問卷數為6份 (採5點量表)。

a.參與本次活動的獲益程度為4.7。

b.對活動整體滿意程度為5。

c.對於活動內容的滿意程度為4.8。

d.對於講者安排的滿意程度為4.8。

 

【教師回饋意見】

1.希望下次能有更多的時間讓張煜麟老師進行分享。

2.更了解不同的升等方式及該準備的事項。 

3.非常感謝主講者的分享,獲益良多。

 

【根據活動績效之自我檢討,研提爾後辦理之改善方向】

活動時間上的安排,下次可以安排較長的時間,好讓講者能夠充份分享。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