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109-2三好讀書會-飲饌之間 0426

109-2三好讀書會-飲饌之間 0426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04-26 ~ 2021-04-26

活動地點: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主持人:張懿仁、沈雅文、張家麟

參加人數: 15

活動目的

一、 活動宗旨與目標:
為落實教育部深耕計畫「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核心目標,優化中文主題化課程內涵,結合書院教育培養良好品格的宗旨,在課餘時間於林美書院舉辦「三好讀書會」,以多元化、生活化、應用化的理念設計活動內容,並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情意的取材標準,期許學生認識人我關係,加強內在素質,認清存在價值,成為具有因應未來能力的三好青年。
讀書會的內容以「飲食文學」為主,討論作者的寫作動機與手法,分析文章內容與架構,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增進學生中文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精確運用文字、表達己見,將所學應用於寫作與生活中。
 
二、 活動內容
本次閱讀的文章為徐國能〈飲饌之間〉,選自《第九味》一書。作者以「大同電鍋」、「奉茶」和「世間美味」三篇散文,分別他和母親、妻子、商店的殘障夫妻與軍校學生,因食物而產生的故事。三篇故事的描述手法雖不盡相同,但其中卻隱含著某種共通性,本次活動即從這個角度出發,引導學生精讀文章、分享生活、討論筆法與風格,進而練習寫作。
讀書會流程為「學生閱讀文本」、「沈雅文老師導讀與討論」、「張家麟老師對談與分享」、「學生填寫學習回饋單並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包含質化與量化兩方面,作為之後改進與努力的方向;學生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內容言之有物、口頭表達清楚者,頒發1張100元萊爾富商品卡以茲鼓勵。
學習回饋單配合文章內容,從「情意」、「閱讀」、「寫作」等三方面設計相關問題,以期能夠落實「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目標,又能培養「三好」素質。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講師

地點

18:45-19:00

學生閱讀文本

沈雅文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19:00-19:45

導讀文章

  1. 「大同電鍋」以文學的筆法描述母親與妻子對於烹飪的潛能與執著,展現母親對孩子的關愛之情。
  2. 「奉茶」則以較為哲學的筆調反思飲茶與人生之間的關係,並描述商店殘障夫妻的無私奉獻。
  3. 「世間美味」則描繪因三明治與軍校學生的過往,體現施比受更有福的內涵。

討論議題:

  1. 請問文中的三則故事有何共通性?
  2. 在這三則故事中,哪些地方引起你的共鳴?請分享之。(老師分享新婚時母親送大同電鍋的原因以及收到禮物時的心情;十年在南港高工實習時與學生相處的情形。)
  3. 文中三則故事的寫作手法,你認為何者較優?
  4. 老師分析三篇故事的寫作手法,其中認為「大同電鍋」作者運用較多文學筆法,如前後呼應、轉化等加以描繪,較為豐富多彩)

沈雅文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19:45-20:30

回應議題:

  1. 作者以「電鍋」、「茶」、「三明治」為媒介,展現施惠者與受惠者之間的情誼,進而反思人生哲理。
  2. 分享外文系導聚與遊學旅行社的過往。
  3. 分析作者寫作風格供學生參考。

 

闡述寫作風格:

作者在描繪時習慣畫一條無形的線區分人我,及敘事者與對象,為一個徹底的旁觀者、敘事者。

張家麟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20:30-20:45

學生填寫回饋單,並口頭分享

張家麟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活動總結

    本場次的作者乃延續上週,不過本文與前篇相較之下,各個故事篇幅較短,思路較不複雜,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較能自行領略作者所要表達的情味與哲思,然而在文章的共通性──作者的創作動機──方面,則需由老師提點;並在寫作風格方面作一統整,與吳念真的寫作風格互相比較,讓學生學習分析不同的寫作筆法。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質化回饋
(一)請具體說明在這次的討論中讓你特別有感觸的主題或議題。
1.大同電鍋讓我很懷念,所以我對第一篇主題特別有感觸。我自己也是非常習慣用大同電鍋,認為大同電鍋煮出來的任何東西都是好吃的!現在的電子鍋雖然真的比較方便,但我覺得煮出來的飯沒有幸福的滋味,相對的,大同電鍋就有團圓的意味。我們家從小到大都沒有換新的鍋,一直都是帶有復古風味的大同電鍋。
2.最有感觸的是第一篇「大同電鍋」,電鍋對於作者來說並不是個那麼討喜的存在,他認為現代的電子鍋很方便,不需要用大同電鍋。但其中這個大同電鍋也代表了媽媽對孩子的愛,當下可能覺得是負擔,但其實用到的時候,才會體會到媽媽的用心。我小時候去學校媽媽都會裝一堆水果什麼的,當時只覺得好煩,覺得要帶好多東西,但之後才發現好幸福,很感謝爸媽,因為他們給我的不是水果,是對我的愛。
3.「施與受」的關係在這次的三個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即使大家不知道在施之後能不能得到回報,也會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跳出來幫忙。事後受惠者回報施惠者,也體現了施比受更有福的真諦。
4.在本次讀書會中,不停的接觸著「施惠」二字。諸多的故事中除了這二字之外,不缺乏的便是一位位即使明白不會獲得回報,仍會在他人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甚至連這便是「施惠」都尚未察覺,便已跨出步伐向前的「施惠者」。而這些受惠對象在多年之後,仍對施惠者已淡忘的過往記憶深刻。
5.對於這次的文章內容,個人認為特別有感觸的內容是大同電鍋這一篇文章。此篇章最主要是在描述親情的關係,而三個小篇章的共同性,就是施與受的關係,增添許多與讀者的共鳴和感觸。
6.這次的文章作者分成三個小故事來書寫,分別是大同電鍋、奉茶、世間美味。三個故事的主角分別是大同電鍋、茶、三明治,這三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東西卻引起了一種情感的投射。個人覺得大同電鍋這段特別的有感覺,大同電鍋在現代人看起來是一種古老的東西,可是在仔細使用過後才會發現當中的奧妙,這也是我比較有感覺的原因。
7.感觸的地方是在於透過食物和關係所產生出的情感,文章中藉由放山雞、茶與三明治映照出各種不同方面的情感。
8.第三篇〈世間美味〉。可能是因為自己對於軍事比較偏向情感方面。因為我高中的第一志願也是軍校,我當時的國文老師似乎沒有放棄我。她後來放棄班上的部分同學到最後幾乎全班,但她沒有放棄我。我都會在簽教室日誌的時候跟老師聊天及宣洩一些我的負面情緒。雖然那時被其他同學貼標籤,但在高中時期有個可以聊天的人,是件很棒的事情,很謝謝那位老師的付出及照顧。
9.貧窮時常發生在你我身上,因為把每個月的錢花完,或是家庭原因等各種突發狀況,這情形有時也會發生在朋友身上,所以我們都該顧慮到彼此,這是一種體貼。
10.最有感觸的是第一篇〈大同電鍋〉裡,電鍋代表的是幸福這個寓意。即便跟微波爐、電磁爐比,可能在多樣性功能上無法與其相比擬,但是其代表的意義是無法被輕易取代的。就像在大學讀書,久久回一次家,就只是喝一碗媽媽臨時煮的熱湯,也都能提醒我回家了,可以好好的休息了。
 
(二)請說明你從本次的讀書會討論中所習得的閱讀分析方法為何?
1.大同電鍋,講述的年代久遠,這是母親的嫁妝,以及她走過一生歲月的辛勞。大同電鍋代表的幸福含意,一直到文章後段作者才知道。感覺主角本身就是位旁觀者,而母親與妻子早就知道大同電鍋的好,而他卻後知後覺才感受到。我想應該是作者也沒吃過,導致他無法一開始就領悟十人電鍋的好處。
2.這三篇文章中,每篇都有不只一個人物。每篇文章當中,食物將他們連結在一起。第一篇文章,作者用了形象化的手法來表達大同電鍋對於他而言就是很土、很過時的東西,之後又用了對比的手法描述了現代電子鍋的好。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對於電鍋的詮釋作者所用的語詞和譬喻都相當優雅。
3.運用施惠跟受惠的角色設計,來說出家人之間、鄰里之間以及師生之間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利用一件物品做為橋樑,將事件與物品和那份情感連結在一起,能更容易讓讀者感同身受彼此的感情。
4.透過一項事物、動作建構起多個角色間的橋樑,其中以「施與受」這個主軸圍繞著三個故事,再用記憶帶動故事,使讀者更加容易的將自己帶入故事。也許不一定是自己也曾經有過的經歷,但讓讀者彷彿身歷其境的文字與句子亦是一種能使他人願意閱讀此篇文章的手法。
5.這次的讀書會,主要是討論三篇小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手法,其手法並無生硬,有適當的帶入情感,個人認為手法較好的是〈世間美味〉這一篇。
6.這位作者寫作的方法比較理性,仔細來看感覺作者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在敘說一件事情,尤其是奉茶那一段。可作者在第三段世間美味中又寫的特別溫馨,前一段評論這個社會的氛圍,後一段描寫人與人相處的感覺。個人覺得這前後的對比是很強烈的,是很值得學習的。
7.本次文章以章節分段來看,分成三部分。故事中皆以食物來呈現人們之間的情感。而且每個部份的人物定位都是不同的,讓對比感能夠更加鮮明。
8.感覺三篇文章的敘事手法各有不同,相對於第一篇和第二篇來說,第三篇感覺較為艱深,語句間讀起來並不是太順暢。
9.文章中的作者敘述一對殘障夫婦在公園奉茶與陌生人們產生連結。在文章中的呈現方法卻不同於其他創作者將自己融入其中的呈現方式,而是以旁觀者的姿態進行觀察並創作。
10.一篇文章用三個小章節組成,用不同的關係去講述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家庭、鄰里、師生。這些連結都在講述施者與受者之間,也就是施惠者與受惠者之間的關係,而食物就是建立關係的橋樑。因為這些案例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所以更能讓讀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鳴。
 
(三)請效法本文作者描述一段「因食物而受惠」的經驗(你可能)是受惠對象,也可能是施惠的人)。
1.我想起在國小六年級時,因為就讀的學校比較偏鄉,所以附近的女媧娘娘廟就施予我們免費午餐,每一年都不需要付營養午餐的錢。那時候的午餐吃起來特別好吃,到現在仍然讓我知道人要知足跟惜福。對於那份恩情,甚是懷念,也讓我想要在長大以後,等到具備足夠的能力,成為能夠施惠給別人的人。
2.記得以前高中住校,學校早餐大家都吃膩了,而且也不怎麼好吃。我們班導有時候因為我們表現好,就會獎勵我們吃外食。有次晚自習,班導就說隔天要請我們吃腸粉,那天早上我們大家從起床就開始很期待,這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在學校裡一個很棒的小確幸。
3.過去高中班導常會利用請客這個理由來關心那些快走上不歸路的同學。那時大家都很單純,這招非常有用。現在很多人都因為他更認真在學業上,回學校的時候大家也都搶著請他吃飯,搶著報答他那時的用心良苦。
4.在談到施與受時,便想起自身的狀況。在我的包裡有時會出現糖、甜食,以避免我的低血糖會讓我暈倒在路邊。只不過偶爾,這些糖果會被健忘的我忘在宿舍的桌上。而就是在這些忘記帶的日子,就會發生低血糖特別嚴重的情況。每當這時,我總會遇到「台灣最美的風景」,我的一些同學總是會不吝嗇分享他們手上的甜食。我總是在不經意間遇見,願意在第一時間擔任施惠者的人們。
5.因食物而受惠這在我個人的經驗當中是有的,令我印象深刻。以前曾請一位男同學吃晚餐,因為他沒有帶零錢,原本還想乾脆就不吃晚餐了,但是我覺得這樣對身體不好,所以就請他吃一頓飯。無論對方是感謝還是不好意思,對我來說,倘若我當時沒有伸出援手,心中總是會過意不去。
6.我在上個星期身體有點稍微的不舒服,騎車到學校後休息一陣子去買了午餐,買了之後發現沒什麼食慾,一個要好的同學發現我的異狀後就去便利商店買了一瓶牛奶給我,我想,也只有他才會如此體貼入微。
7.在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在課堂上,大家在看電影,我卻在擦櫃子。下課後老師帶我到福利社,請我喝了一瓶豆漿。令我意外的是,老師起先並沒有說要請我,是假借自己想喝的名義,叫我挑一瓶飲料給他,沒想到最後卻到了我手上,頓時讓我受寵若驚。
8.因食物而受惠的經驗就屬今天了吧!除了免費的便當之外,老師還分享了許多親身的體驗,讓我覺得非常感動。有一段時間沒有上國文課了,自高中以來所遇到的國文老師都很不錯,在人格和教學品質上都是好的沒話說,也連帶勾起一些美好的回憶。
9.有時跟同學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哪怕只是一口的食物,一起分享都使我們無比快樂,也讓我們有了可以聊天的話題。
10.因為考量時間的最大效益性,所以選擇買了一臺二手車,肩上扛了十二期的車貸,但是因為學校工讀金尚未核發,所以最近的經濟壓力非常大。在飲食上,我每週都向學餐的自助餐老闆娘拿一些菜當作我六日的午餐,而每次老闆娘都會算非常便宜給我,我真的非常感謝老闆娘這樣地照顧我。
 
綜合回饋:
    在「情意闡述」的回饋部分,可見學生多對「大同電鍋」此篇較有共鳴,能以此聯想並描述自己過往的情感經驗。在「閱讀分析」方面,學生們將其所見作者的寫作特點具體地描述出來,與前幾場相較,分析得更為精細與多元,能夠感受到一定的學習成效。至於「寫作練習」部分,學生所描繪的題材或從文章中有所領悟,或為老師們經驗分享之觸發,從生活中的食物聯想到受惠或施惠的經驗,有些看似微不足道,字裡行間卻能感受到學生情感的流轉。
 
二、量化回饋
本次參加活動人數為15人
依據學生填寫滿意度問卷分析如下:滿意度調查滿分為5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 4.8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 4.9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 4.8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 4.8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 4.8
藉由此活動讓教師代表瞭解學生對此活動想法透過問卷調查得知平均為4.8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