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109-2三好讀書會-石榴街巷 0412

109-2三好讀書會-石榴街巷 0412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04-12 ~ 2021-04-12

活動地點:林美寮女宿交誼廳

主持人:張懿仁、沈雅文、張家麟

參加人數: 12

活動目的

一、 活動宗旨與目標:
為落實教育部深耕計畫「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核心目標,優化中文主題化課程內涵,結合書院教育培養良好品格的宗旨,在課餘時間於林美書院舉辦「三好讀書會」,以多元化、生活化、應用化的理念設計活動內容,並以「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為情意的取材標準,期許學生認識人我關係,加強內在素質,認清存在價值,成為具有因應未來能力的三好青年。
讀書會的內容以「飲食文學」為主,討論作者的寫作動機與手法,分析文章內容與架構,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增進學生中文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精確運用文字、表達己見,將所學應用於寫作與生活中。
 
二、 活動內容
本次閱讀的文章為徐國能〈石榴街巷〉,選自《第九味》一書。作者以「石榴街」代稱「永康街」,描述他及其母親在某個背景下對於永康街的回憶。作者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字裡行間流露中文學者的學養與寫作技巧,和吳念真的寫作風格迥異,讓學生藉由閱讀不同作家的作品,學習多元的寫作手法,以期醞釀自己的寫作風格。
讀書會流程為「學生閱讀文本」、「沈雅文老師導讀與討論」、「張家麟老師對談與分享」、「學生填寫學習回饋單並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包含質化與量化兩方面,作為之後改進與努力的方向;學生口頭分享回饋單內容,內容言之有物、口頭表達清楚者,頒發1張100元萊爾富商品卡以茲鼓勵。
學習回饋單配合文章內容,從「情意」、「閱讀」、「寫作」等三方面設計相關問題,以期能夠落實「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目標,又能培養「三好」素質。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講師

地點

18:45-19:00

學生閱讀文本

沈雅文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19:00-19:45

導讀文章:

  1. 說明《牡丹亭‧遊園驚夢》、《桃花扇》的故事梗概。
  2. 補充杜甫〈客至〉、〈秋興八首〉等詩句,說明文中化用之典故。

討論議題:

  1. 作者以「石榴街巷」代稱「永康街」,並前後呼應,你認為「石榴」在文中的象徵意義為何?
  2. 作者描寫了永康街的許多面向,如飲食、歷史、環境等,哪一個部分你最有共鳴?為什麼?
  3. 作者在文中用了許多今昔對比,特別在頁23的最後兩段中提出反思,關於文中所描述的興衰變化,你有甚麼看法?

沈雅文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19:45-20:30

回應議題與經驗分享:

  1. 「石榴」為中國文學的想像,似為「有氣質」的石榴,此乃「建構」出來的意義。
  2. 人會為了心靈的需要創造記憶。
  3. 空間的新舊對照,展現心靈的空虛。
  4. 懷舊並不等於「舊」,召喚懷舊之情有時是否僅為一種悼念?

張家麟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20:30-20:45

學生填寫回饋單,並口頭分享

張家麟

  • 林美寮女棟交誼廳
活動總結
    作者為中文系教授,專長又是在古典詩,雖然本文為現代散文,但用字較為精煉,字裡行間隱含著不少中國文學典故,此外,運用許多修辭手法,文辭讀來華美有韻味,但就學生而言,要在短時間消化此類文章有些困難,不過經由老師們畫龍點睛的議題討論,大致能夠把握文章主旨以及寫作手法,並觸發反思。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質化回饋
(一)請具體說明在這次的討論中讓你特別有感觸的主題或議題。
1.在這次討論中,老師有提到:現在有很多懷舊、復古的網美店出現,很多店裡會布置得很像以前的年代,擺很多老舊的東西,但是他們所創造出來的這種氣氛想帶給我們什麼呢?現在這種店開始很流行,可能是大家開始注重以前的文化,想要保留我們的記憶;又或是商業化在作祟,這些我們都無法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每個人對於懷舊、復古都有不同的想法,就像現在永康街的變化,也許有些人喜歡,有些人嘆息。
2.本次讀書會中探討過一個問題,在自身記憶裡頭的過往,是否和他人一致或能產生連結。如果先不論個人的表達或文章,我非常認同家麟老師所敘的「記憶是被構建出來的,但仍然是真實的」。而用我自身的想法表達的話便是,各種因素或許是我們花了多少心力去構建出記憶裡頭的這一切,不一定每個人構建的方式都是相同的,但對於這些場景,這些所被製造的回憶都具有那份真實存在。
3.當作者寫到「味蕾的王國」以及「世界級的飲食商圈」那一段。這裡作者用了很大量的擬人手法在描述永康街的熱鬧繁華,很有畫面感。其實這樣的手法很難寫,擬人或擬物手法是需要極大的想像力與創作力的,很喜歡這樣的寫作方法。
4.什麼是真實?這是許多哲學家探索的問題。真實應是由個人所認知還是團體呢?不論是何者,在有著足以被改變的前提之下,通通都不具備真實的資格。眼見不一定為憑,就像我們所看到的永康街,背後的演變歷史都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5.石榴樹只是一層事物的寄託,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然與母親想像中的不同,然而在那時卻是心中滿滿的家鄉味,如今的回憶也只是寄託於石榴上。同一件事物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同的歷史定位,包括期待代表的意義及乘載的回憶也不盡相同。
6.對於這次的文章內容,總體帶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內容當中的往事回憶,凸顯出了今非昔比的情感和心態。不管是對於作者的母親回憶、街道和地景的變化……等,皆都有舉出例證,並且有把作者自己的心境給表達出來。
7.最有感觸的地方是在文章中間提到的:「資本主義佔據她的樸實沉厚」那句。為了商業與經濟發展,那條純樸的街逐漸現實。即使看起來純樸,但內在感覺就不同了。但是那並沒有對錯,只是因應著時代變遷而做出的變化罷了。
8.這篇文章主要是在描述「懷舊」,主要以「永康街」貫穿全文。在古早時代的社會是比較穩定、單純、純樸的,那個時期的人大都埋首於工作之中。在經濟起飛之後人們的財富增加了,而增加後大都是以「利益」為取向,而這也是我比較不能認同的地方。
9.很多事物在經歷過「時間」的流動,都會有所改變,不管是人之間的聯繫,還是像文章中景物的改變,是人完全無法阻止的事。但也是因為這種隨著時間逐漸消失的特點,了解到不能一直擁有,才能讓我們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人事物。
(二)請說明你從本次的讀書會討論中所習得的閱讀分析方法為何?
1.文中提到桃花扇,有說到當那些王室在享受晚宴,很開心的時候,可能沒有想到以後還會活多久,以後王朝會變得怎麼樣。作者這段帶出了這種興衰、落寞,有種淡淡的哀傷。這一段也是要說明永康街如今的變化,從很樸實變成很商業化的現在。此外,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運用了很多前後對比,以前的純樸和現今的繁榮,點出時代的演變和一些往昔。
2.作者善用典故及詞彙,使我們更加容易地將自身帶入作者想敘述的回憶之中,例如那一條作者心中最愛的永康街。有別於一般作家單純書寫一段過往,或者過度濫用精美詞彙而使作品變得與讀者格格不入,在此篇文章中,我們彷彿親身走在永康街上,陪著作者經歷他所記憶深刻的種種,再對比如今所見的永康街,似乎那些上一代人想記下的風華,早已被歷史吹散,徒留紀念與觀光客的喧囂。
3.整篇文章緊扣歷史的變化,用具體的實物描繪情感。在一開頭,作者利用過去永康街的建築帶出石榴,接著加入一些味覺經驗作點綴。過後作者以過去純樸的人們與現在做比較,帶出現在的永康街盛況。雖然說是盛況,但是作者傾向於將其描繪成為永康街的沉淪。文章尾聲點出石榴,以石榴代稱永康街。
4.聽老師們的授課會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其中老師對認知的解釋相當的豐富,讓我學習知道如何運用不同的角度去切入認識一個東西,可見老師的用心,我也獲益良多。
5.整篇文章的手法大都是藉事抒情、藉物訴憶,運用多種事物的回憶抒發,以及今昔對比,讓過去與現在成為心中的寄託,滿懷回憶,流淌於今。
6.這次的討論會當中所得到的分析方法就是視角,文章就以作者的想法、認知、印象……等來區分或認定該區域的古今樣貌。
7.最一開始藉由母親述說的往事,來映射出街道在時間流逝中的變化。
8.這篇文章主要是在描述「懷舊」,作者在一開始先使用「石榴」為題,接下來使用「永康街」這條街道來進行描寫,描寫今昔永康街的變化來說明時代的變遷,而作者的描寫是從現在回到過去再回到現在,最後在說明了時代變遷的快速,同時也說明了現今是以「經濟利益」為取向的年代。
9.在文章裡面,運用了很多過去和現在交換時空的敘述手法,將不同時間之下,不同風景裡的不同心情,帶著讀者能夠跟當時時空的作者站在同一個角度,感受當下對回憶裡的情懷,更深入去了解作者在兩個時代互相拉扯的心境。
(三)請描寫你最心愛的一條街道或地景。
1.我們家附近有一個夜市,夜市走到底就是捷運站。雖然這條街不是我最心愛的一條,但卻是一條不可或缺的街道。因為每次很晚回家,不敢走外面的大路,因為街上人很少,但如果走夜市,雖然大家走很慢,會讓心情感到有些煩躁,但是卻讓我覺得很熱鬧、很安全,肚子餓還可以買一點東西。有時候發現生意變得不好,很多攤位開始掛上「出租」的牌子,心裡便會擔心起來,要是以後夜市沒落了、收掉了,那真的是一件令人難過的事情。
2.在我記憶之中有一條巷子,說來它沒有那麼繁榮,沒有商店或超商以致於一點便利性都沒有,甚至鮮少人會經過,更別說會看他一眼。唯有我們,因為社區入口在這個巷子裡頭,在這小社區住過的人們都會留意它。因為車子也不常開過,所以是一群小孩子的遊樂場,是一群小孩子不厭其煩在上面度過童年的過往。偶爾偶爾,會有那群小孩子追著新娘的轎車或普渡拜拜的蹤影,比偶爾更鮮少發生的,是我會在這裡走過。
3.台中大肚區的萬里長城登山步道是離家走路三分鐘的距離。從小就跟我的母親去那裏爬山、運動,那時總是跟在母親身後,跟著母親踩過的地方,一步步地往上爬。後來長大了,再跟母親去爬的時候,發現牆壁上多了些彩繪,泥土路上鋪上石階,而母親的背影,多了幾分歲月的痕跡。
4.我記憶中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淡水,那裏是我從小就和家人一起走過的地方連接我的記憶,其中一段重要的記憶就是跟家人一起在橋上迎接日落,那時的美麗使我至今難以忘懷。
5.只要是基隆人必定知道基隆火車站(舊站)前的天橋,一座名為「基一信」的橋。這橋的重要性已然成為那地方的重要指標,不論是去外縣市抑或是公路局,這地方是絕不可被忽視的,可如今早已拆除,但是那巨大的遮天橋仍然還活在老基隆人的心中。
6.個人對於街道或地景,最心愛的是家附近的中正路。因為該道路是個人於國中時期放學的必經之路,從以前至今,店家和餐廳漸漸消失或更換,所以再次前往時,只能以腦海的舊畫面來漫步該路。
7.我最喜愛的地景是懷恩館外面的邊坡,大一時每個星期三早上都一定會在那裡悠閒地看著風景或做自己的事,直到十點準備上體育課。而喜愛的原因是,那裡像是個獨立的小空間一樣,去掉吵雜的車聲的話,有股與大自然相處的美好,即使只有僅僅兩個小時不到。
8.我個人最心愛的一條街道在我的家鄉,它的名字叫「進豐街」。之所以會喜歡這條街道是因為除了有一座廟宇外,這條街道上的食物也是首屈一指的好吃,而我也經常光顧這些商家,而其中一家賣冷飲的更是我天天報到的地方,雖然現在因為被檢舉而消失了,但是我仍然最喜歡這條街道。
9.我最愛的一條街道,同時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就是「通化街」。通化夜市是讓這條路繁榮興盛的關鍵,即使在不是夜市營業時間的清晨,也是人來人往的早市。早上陪著阿嬤到市場學習殺價技巧,晚上肚子餓就全家人一起走到夜市吃宵夜吃到飽。就算現在變成很商業化的地方,但同樣充滿了兒時的回憶。
 
綜合回饋:
    學生在情意回饋方面大致呈現感性的懷舊與理性的反思兩個面向,有人是針對文章本身抒懷,有人是自議題發想,有人則是由討論衍生,每人所關注的角度皆不盡相同,足見思考的多元性,在議題的設計與分享的啟發上有達到教學目的。在閱讀分析方面,學生多能領略作者利用今昔對比的寫作手法,以及「石榴」的象徵意義,並能舉例說明。寫作練習的部分,學生描繪心中最愛的街道,字裡行間或多或少流露對街道的懷念與不捨,已將文章的元素融入其中,與前幾次相較,可見學生在寫作技巧上有些許進步,雖然是描繪日常瑣事,但在不經意間帶入一些情感,畫龍點睛。
 
二、量化回饋
本次參加活動人數為12人
依據學生填寫滿意度問卷分析如下:滿意度調查滿分為5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 4.9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 4.9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 5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 4.9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 5
藉由此活動讓教師代表瞭解學生對此活動想法透過問卷調查得知平均為4.9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