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 ‧ 雙軸教育   >   子計畫二 書院生活明德惟馨(1-2)   >   行動方案二 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雲來書院】110-2生命教育微學分

【雲來書院】110-2生命教育微學分

計畫年度: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 ‧ 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二 書院生活明德惟馨(1-2)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執行措施: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執行單位:雲來書院

活動日期:2022-04-12 ~ 2022-05-24

活動地點:德香樓204

主持人:柯妙音、施怡廷

參加人數: 教師:2人, 學生:17人, 其他:1人

活動目的

本微學分課程以雲來書院的「慈」為主軸,以書院的教育理念為出發,發展多元的生命教育活動,並且透過上學期辦理的書院生需求評估票選活動,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延伸的人際關係、壓力調適、自我探索等課題,辦理的方式為學生票選最高的演講與手作為主,提升學生對於課程的興趣。

依據110-1學年度雲來書院需求調查中,較多學生希望學習的主題(人際溝通等)、修課同學的期待(憂鬱症),以及形式(手做體驗)安排課程,另考量俄烏戰爭之時事,提供社會學觀點之思考。

課程進行方式為前五次課程邀請各領域相關講師進行演講及手作課程,最後一次課程以課程回顧的方式,讓學生回顧前幾次課程的內容。而課程作業呈現的方式為讓學生能把在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分享給身邊的同學,撰寫分享心得及對方的回饋,讓學習不在課程中,透過分享讓學生更了解本微學分的課程,也能把雲來書院的精神散播出去。

活動流程

4/12(二)課程介紹、身心障礙宣導(柯妙音老師)

  課程中,也讓身心障礙的學生分享他們的親身經歷,讓其他的同學更了解到該如何與身心障礙者相處與幫助。書院主任也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分享在社會上對於身心障礙者不友善的案例,讓學生試著去思考他們的困境,也教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心態與詞彙來面對身心障礙者,才會對他們有幫助。

4/26(二)為什麼台灣要和烏克蘭站再一起(鄭祖邦老師)

  本課程邀請社會系鄭祖邦老師,以自身研究背景,來帶領學生思考近期的國際議題,也透過此國際議題,分享過去的研究經驗與現在的國際議題的對照,最後對應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4/27(三)憂鬱症講座+萬里香-手做香水(曾昭源老師)

  本課程邀請校內臨床心理師曾昭源老師,以醫學的定義來看待憂鬱症,從基本的判斷開始,並解釋如何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及調適自身的情緒狀態,讓學生能透過這堂課正視自己的情緒,也能用正確的態度去陪伴憂鬱症患者,不會在陪伴的過程中,對憂鬱症患者造成更大的傷害。  

5/10(二)人際溝通(汪雅婷老師)

  本次課程透過未樂系主任汪雅婷老師與書院主任施怡廷老師的情境模擬短劇,讓學生能透過實際的日常生活案例,來了解到親子、人際、兩性的關係建立與有成效的溝通,讓學生了解溝通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聆聽並且溝通達成共識。

5/17(二)遇見真實的自己/情緒與壓力管理(陳建智老師)

  本次課程邀請通識中心主任陳建智老師,講授情緒與壓力管理。壓力的來源來自不同地方,而過多的壓力會影響心理狀態,甚至是影響生活,講師讓學生透過認知自己的情緒,學習面對自己的感受,嘗試排解過多的情緒,使學生透過這堂課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緒。

5/24(二)課程回顧與分享(柯妙音老師)

  本課程透過資源中心的柯妙音老師與書院主任施怡廷老師,帶領學生回顧前五次課程的收穫,讓學生經過課程學習,能再次回憶課程中有學習到的知識,在未來可以多加利用,也可以分享給身邊的其他人,讓課堂不只是在教室,學習不只在老師。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量化

1.總體滿意度:

(1)參與本次活動後,對於此活動主題規劃的「整體滿意程度」:4.7

(2)參與本次活動後,對於此課程內容的「整體獲益程度」:4.7

 

2.前五名學生認為有助於實踐或提升的三好四給精神教育核心價值:

(1)說好話、存好心:90%

(3)做好事:80%

(4)生活、給人希望:70%

 

3.請問您學到或強化哪些項目/能力?:

(1)人際相處、自我表達:80%

(3)解決衝突的能力:70%

(4)情緒管理、獨立思考的能力:60%

 

4.其他:

(1)喜歡的課程:以人際溝通為最多(60%),其他場次都為10%。

(2)未來的課程願意繼續嘗試「分享課題」的程度為:94%

 

(二)質化

1.喜歡的課程:

  大多數的同學都較喜歡汪雅婷主任與施怡廷主任共同講授的《人際溝通》,原因多為主任們以日常生活情境為主題,透過模擬短劇,讓學生對於課程更有興趣,故未來課程規劃能多使用此模式與學生授課。

 

2.我覺得這門課跟其他課程最大不同的地方是?為什麼?:

  課程中多讓學生與老師互動,使學生能說出自己想了解的議題,並且透過特殊的模擬戲劇講座模式,讓學生對於課程更加有興趣。而課程也多設計以日常生活為主題的課程,讓學生能了解在平常生活中不會注意到狀態,因而能學習在平常課程中學習不到的知識。但仍有學生認為可有可無,特別出作業像是強制分享。

 

3.我覺得這們課程自己最有收穫之處為:

  情緒管理與人際溝通,主要原因為對日常生活很有幫助。

 

4.我對於這門課的「分享作業」的看法是什麼?(是好的課程設計嗎?有收穫嗎?):

  學生認為是可以幫助自己更專注於上課的一份作業,因為回去要分享課程,而透過分享可以與身邊的同學多一個聊天的機會,增加人際關係互動,也能透過這堂課收到不一樣的回饋,也使他們有所收穫。

 

5.其餘的心得分享、回饋及建議事項:

  學生認為六次課程雖為不同的內容,但內容精彩豐富,且課程具有彈性,讓學生能選擇有興趣的方向與日常生活作結合去學習,了解更多不同方面的專業知識。

 

◎學習參與的回饋:

1.我覺得很人際關係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學生時期的報告分組,出社會的工作,甚至家庭人際,溝通能力與否也造就了一部分結果的因素。

2.因為主任跟老師用了戲劇的方式讓我了解到溝通應該如何處理,而且很淺顯易懂的把重點說得很清楚!

3.兩位老師配合非常好,通過故事、小劇場幫我們更好地接受知識,還有覺得很輕鬆。

4.我覺得在這個主題當中學到很多人際互動的技巧,非常喜歡用互動的方式來講述課程,非常喜歡。

5.因為那次的課程是用演戲的方式,跟以往教學的方式不一樣,很特別,也可以讓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6.比起其他課程可以與更多的老師互動,老師不會排斥我們,讓我們互動更有趣,也非常感謝同學互相包容。

7.每週很多不一樣的課程,老師也很用心。而且課程非常彈性且不會有課程壓力。

8.教會了我們如何溝通,才是對彼此都好的方式,即使結果可能不會是百分之百的好結局,但是好的溝通可以把問題最小化,甚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有智慧的。

9.我覺得自己最有收穫之處是可以跟其他同學分享學過內容的東西,同學聽懂的我跟他們講什麼,那就是我最高興的。

10.壓力管理課程時能更懂得如何面對自己的壓力。

 

◎對於這門課的「分享作業」的看法是什麼?(是好的課程設計嗎?有收穫嗎?)1.我是一個不擅長說話和表達的人,在兩三次我覺得有收穫的課堂中,我把課堂學到,而且能記在腦海裡的道理,回去分享給我的室友。過了幾天,室友居然將我分享給他的心得回饋給我,這種「被共鳴」讓我覺得心情很好,有種幫到好朋友的感覺。

2.對我來講有一點小困難,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因為課程的主題非常豐富,覺得都很想分享,想留到最後一堂課,再來選擇自己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3.我對於這門課的分享作業的看法是很好的。

4.我覺得還不錯,因為可以讓自己想課程中到底學到了什麼。

 

◎其餘的心得分享、回饋及建議事項:

1.覺得這堂課上下來很開心,老師用心安排每週的課程,邀請來的老師也非常專業,整個課程上起來收穫到非常多元的知識,老師所使用的新方法也非常有趣,會讓我會更認真的聽課,也會讓我在腦中思考該怎麼去跟朋友分享。

2.很開心在這幾堂課能學到有些不曾在課堂上遇到的,例如鄭祖邦老師帶來的議題,和我們的雅婷系主任跟怡廷老師的情境劇教學方式。也因為怡廷老師的用心,雖然我們課堂上很少人,但感覺得出來大家都很有收穫。最後,不只是學分,我們也得到了很多人生建議。

3.課程安排非常的有趣及精彩。在這堂課程過程中也非常感謝每個同學,給我們的支持與鼓勵,因為我們是身心障礙的同學,他們願意幫助我們,也願意了解我們,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4.不得不說微學分真的是一個很短,卻使人感到豐富的旅途。在走著的時候基本都會很艱辛刻苦,使你更加茁壯成長,也有課餘時間拿來讓你去分享自身的旅途。

5.我覺得這門課,各位老師非常熱情,我覺得老師們把所有的熱情都投入到了四個月的課堂教學中,並且全部投入到最後六節課上。通過這門課,我對人有了更多的了解身心障礙的人知道如何幫助他們。通過很多主題幫我們知道更多知識,非常感恩老師們。

6.老師們所教的東西都十分有意義,也讓這堂課不那麼無聊,原本以為這堂課會和平時上的課一樣枯燥乏味,但上完之後才發現原來課程是能夠這麼有趣的。很開心當初有選到這門課,也謝謝老師這麼用心的上課,更謝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能夠上到如此有意義的課程。

7.生命教育的課程對我來說很深刻的。因為老師他們很有耐心教導我們,他們用很多的方法讓我們上課時專注聽的。還有感謝怡廷老師,每天都陪我們一起上課,還有關心我們的事情。這門課可以遇到您教導是我們得到最大的收穫。最後一句我想說的話是非常感恩老師為了我們的未來讓您太辛苦了。

8.期望下次不會因為疫情而課堂受影響,雖然可能沒有機會再上這種微學分了,但是希望學弟妹也可以感受到,原來除了上滿一學期的通識課,還有這種額外的小課程,因為是很彈性的調整上課內容,所以更能有學到知識的感覺。

9.這學期的主題我都特別喜歡,可以深入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小事,並且學會解決,也可以知道身心障礙者是如何面對生活,而不是只從我視角看過去,可以知道更多不同的病症、面向需求以及面對壓力等等,該如何紓解,老師也很傾聽學生的意見。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