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戲看文學:臺灣文學與電影關係之認識(4/7)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戲看文學:臺灣文學與電影關係之認識(4/7)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04-07 ~ 2021-04-07

活動地點:雲起樓216教室

主持人:張懿仁、吳亞澤

參加人數: 23

活動目的

本活動為結合大學書院教育與博雅涵養之精神,培養與增進學生人文素養,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深化中文閱讀與書寫能力」的核心目標的感召下, 以「戲看文學:臺灣文學與電影關係之認識」為題,優化中文課程主題化之內涵。歷來文學與電影之血緣甚深,電影於一八九五年發明之初,便大量借重文學和劇場的敘述性質,時至今日,二十一世紀,仍有不少著名文學改編的作品湧現,尤其不同時期的文學與電影之結合亦能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氛圍,本工作坊藉由臺灣現代文學與電影之結合,引領學生認識臺灣現代文學之特殊文化書寫及語境,同時啟發觀察及內省的能力。藉此,讓學生對電影的文學性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進而達到人文內化及藝術美感的涵養調潤。

活動流程

本次工作坊以臺灣文學與電影關係之認識主題,其活動流程,分為三個部分講述及討論。流程說明大抵如下:
一、電影與文學的關係:
在電影發展過程中,文學一直是電影作品取材的重要資源,一來,故事量需求甚高,文學作品是現成的故事寶庫;二是文學作品本身之高知名度有助於電影票房;另一方面,文學之內容、價值有助於電影拍攝出來之成績,亦有助於獲獎。然而,文學改編電影亦有一些難處,電影在要表達抽象的、內在的、隱伏的內 容或主觀感受時,會出現問題。影片只能以影像間的關係和語言,來暗示並顯現人物性格。
二、台灣文學與電影之交融:
台灣最初放映電影紀錄是在1901年,其功能於政治教化工具,內容不外乎在宣揚國威等。戰後本土影業紛紛興起,臺灣文學與影視之結合,從七○年代鄉土文學論戰之後,台灣電影與文學的結合,成為一個重要建構文化主體,也是對臺灣文化回歸與認同的一種方式。另一方面借由文學家的名望提昇電影的美學位階。在文學與電影合作達成雙向互益的前提下,八○年代掀起一波鄉土作家及文學名家的改編熱潮,鄉土電影也成為回應七○年代鄉土文化運動的具體實踐,文學名家如白先勇、李昂、蕭颯、廖輝英等名家名作皆成為導演及片商感興趣的對象。此種著眼於文壇名家的作品加以改編,主要是吸納其作家知名度,以及閱讀人口,使其能轉化為電影觀眾群體,並造成藝術電影的口碑以利於商業行銷。二○○○後,臺灣小說改編電影仍依循此模式,所以改編作品以在文學界已是知名作家為主,也折射出社會及文化的演進,藉由介紹也讓同學能更能清楚臺灣文學與電影結合之演進。
三、於影片播放方面,選擇由中影股份公司出版,黃春明,曾壯祥執導《小琪的那頂帽子》,利用敘事發展,進行講解與說明,介紹七○年代經濟殖民壓迫與新舊文化之衝擊,提出相關問題與討論,逐步引導學生反思在特定事件下的切入角度與思考邏輯。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質化回饋
(一)請說明今天上課內容中你特別有感觸的主題或議題。
1. 我最有感觸的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影,如果不是老師介紹,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第一部電影是長什麼樣子。同時對於電影有了更深的認識,我以後一定會更加關注有文藝氣息的電影,去體會其中更深層次的含義,而不只是去看娛樂性質的ㄧ般電影。
2. 這堂課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最後播放的「小琪的那頂帽子」,這是我第一次看臺灣日治時代的影片,整部片下來是ㄧ場悲劇,其實我看完當下很氣為什麼一開始在賣的快鍋廠商沒有先確認它的安全性就讓別人先拿來販賣,先前的訓練也沒有先實際操作一次,造成了這場悲劇。
3. 今天這堂課讓我瞭解到電影與文學是如何結合的。文學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有點抗拒,因為文字多缺乏想像力,讓人不容易體會作者的想法,不過透過把文學作品拍攝成電影後,使人更容易融入電影中,及補足想像力不足的方面。早期的電影讓人感觸比較多,較貼近生活,而現代電影慢慢走向娛樂了。
4. 電影與文學原來是這麼的息息相關,雖然電影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根本沒有什麼,但我想第一部電影出來的時候,他們一定很興奮吧!
5. 很少會注意到文學的我,對於今天的主題,感覺自己回到了復古的時候,我很喜歡看電影,但很少去看有關文學的電影!現在都比較喜愛看科幻、動作等電影,反而文學電影比較少會去看和關注,經由這次課程,我會去嘗試文學電影。
6. 文學與電影,兩個看似相同,同樣包裹著歷史、感情以及眾多的綿綿細語。隨著電影的普及,看文本的人越來越少,電影比起文學,或許更能使人理解,但看文本的人並沒有消失,他們認為,文字給予的想像空間更為廣闊,使人感受加深,有的文學作品甚至難以呈現在電影當中,文學以及電影看似相同,但卻無法相互比擬。
7. 今天的課程講到電影和文學環環相扣,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電影是以導演視角看的一部小說。」很多改編自文本的電影評價正負兩極,而這是因為導演的解讀可能和原讀者有出入。
8. 臺灣的電影歷史隨著政治、大眾、流行而有所改變,舉例來說,隨著臺灣人對同性的開放,也陸續打破了電影的紀錄,隨著科技的革新,許多科幻片也就越來越真實了!
9. 我覺得最讓我有感觸的部份是老師在講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困難之處,讓我深刻的瞭解到原來一部小說要做成一部電影要面臨的問題這麼多!要一一去克服真是很不容易。
10. 「文學豐富了影像上的想像,使其變得更加天馬行空。」文學與電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例如姜文導演就將盜官計等文本段子,提取出來融入電影讓子彈飛。優秀的文本、幽默的對白、人物的刻劃,令讓子彈飛成為知名、賣作的電影。像是「殺人誅心」、「是錢重要,還是黃四郎重要」、「沒有你,對我很重要」,人物刻劃部份「大哥你是瞭解我的,我喜歡被動」瞬間將大哥身邊的一個小弟,變成一個被動有血有肉的人。
 
(二)請具體說明今天上課內容對你有何助益或有所學習與提升?
1. 我學到了電影和文學作品之間的關聯,編劇的功力十分重要,因為要做到將文學作品翻成電影可是又不能模糊原本想表達的含義。
2. 瞭解了臺灣電影的發展歷史,還認識了很多臺灣電影歷史上的重要推手以及人物,受益匪淺,感謝老師。
3. 上課時老師跟我們介紹小說與電影敘事的不同,我覺得非常的有趣!讓我可以瞭解到作者與導演在看待同一部作品的角度,還有同一部作品看小說和看電影時為何會有不同的感受。
4. 今天介紹的那幾部臺灣的經典作品,老實講老師介紹了那麼多,我只看過一部魯冰花而已,但在今天的介紹下讓我認識了好多當年在臺灣為影視行業努力付出的人。
5. 電影從早期的紀錄片和宣傳國家的思想到現代豐富緊密的劇情,讓我瞭解到科技的進步如此之快。這堂課讓我瞭解到視覺的重要性,在學習比較困難的科目時,可以利用簡單的圖像來使記憶變得更深刻,也能把抽象的文字變得更生動有趣。
6. 今天上課的內容讓我瞭解到電影不只是一種娛樂,也是ㄧ種重現歷史的方式,又或是講述一個社會議題的方式,在電影中能學習到或感受到當下的情境。
7. 以前總是覺得文學很無聊、沒有興趣,所以都選擇去看外國片,但是老師今天的講解,以及觀看影片,從視角、音樂、場景等,感受出懷舊和年代的感覺!以後會想多嘗試文學或是多方嘗試看其他文化的作品。
8. 從電影認識文學,在電影裡看見文學,用電影的方式使人想去探討那背後的文學,電影使文學活在人的視覺裡,我想人們也能用這種方法透過A讓你對於B感興趣,學習也是如此,例如現在英文教法有用生活例子找諧音,使孩子能夠簡單認識英文單字,先不說方法是否長久,但對於短期記憶確實有效。
9. 因為剛好我就讀中文系,在大二上的時候一門中國現代文學史的課程,裡面也有提到電影文學,偏重於中文範圍內,但是此次課程偏重介紹電影,讓我更加深刻的瞭解電影的詳細歷史和進化史。對於日後的學習,我可以運用這堂課的知識來做一個更為詳細的解讀和想像延伸!
10. 讓我更加瞭解到電影的發展史,以及電影與文學之間的關聯性,可以讓我去思考兩者中所想代表的是什麼,而他們想帶給觀眾怎樣的感受。
 
量化回饋
本次參加活動人數為20人,依據學生填寫滿意度問卷分析如下(滿意度調查滿分為5):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4.5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4.6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4.6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4.5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4.7
從此可見本次演講的成效顯著,也給予同學們許多新知。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