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   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以診斷導向提升學科教學知識的學習成效分析與方案設計

以診斷導向提升學科教學知識的學習成效分析與方案設計

計畫年度: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子計畫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措施: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2-03-02 ~ 2022-03-02

活動地點:Google Meet

主持人:賴宗福

參加人數: 80

活動目的

本學期110-2雲水雅會活動以「教學知能」、「數位人文」、「跨域學習」等三大項目,安排內容豐富之研習活動。希望老師們以這三個面向的議題討論和交流,並就主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提高本校教師專業教學技能。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習成效分析及方案設計攸關於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能充分反映出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表現之間的關係,同時也是提供教師課堂設計的參考。
教發中心特地邀請獲選為107、108年教學實踐績優教師及連續三年(107年至109年)獲得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的雲林科技大學胡詠翔老師前來分享「以診斷導向提升學科教學知識的學習成效分析與方案設計」

活動內容:

1.講者自我介紹。
2.診斷學習成效分析的契機:由<大數據的設計思考>這門課程展開。在有效應用數據資料及解決問題前,要先有問題意識。課程的發展從小班教學走向磨課師化。
3.開放課程更具挑戰:實體學習時,容易找到同學、助教和老師,有機會可以直接向學長姐詢問;線上學習,不容易找到同學、助教和老師,根本找不到學長姐。
4.線上課程學生學習行為:線上課程學生學習行為不容易觀察,如果能獲得學生如何學習的資訊,就更能協助學生提高學習成效、發展線上學習策略。
5.善用學習行為軌跡:數位學習課程有留下學習紀錄,不如好好的善用,讓未來修課學生線上學習,更有效率!
6.避免學生走冤望路:(1)前導研究:分析課程執行中的線上學習行為後,產生學習行為模型,於是教師能獲得科技學科教學知識。(2)行動研究:修正及優化數位課程(含影音教材、線上課程帶領教法與評量工具與題庫等),獲得學生針對課程實施及學習建議的分享,於是教師能驗證科技學科教學知識。
7.建立學習者輪廓:
  (1)學習者表現行為:用簡單的統計來觀察和理解學生學習行為,如學生投入教材程度、學生如何採行策略學習、學生的課程行動學習樣態。(2)學習者個人檔案:因參與課程的學生背景而更認識課程。
8.利用統計來解答教師心中的疑惑:利用卡方檢定和邏輯斯回歸模型進行分析與探討。
9.清楚知道自己的學生在搞什麼:知道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盲點/難點),教師思考怎麼幫助學生學習?
10. 教師預測結果,學生調整學習。
11.精準教育:將人工智慧應用在適性化及個人化學習分析,及早診斷出有學習風險的學生,將學生學習診斷結果回饋給教師,協助教師進行學習活動與教材教法改善,並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輔導治療,同時導入學習策略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規劃。
12.將科技導入學習分析:將大數據引入課程內學習,透過AI機器人協助線上學習軌跡的教育大數據,定期通知「學習診斷報告」、「預警學習狀況」等。
13.豐富學習者體驗:透過AI機器人讓學習者能夠自主學習,針對學習進行即時診斷,透過診斷進行自我調整學習。
14.智慧教育:有了學習大數據,就能建構智慧學習環境,讓資料庫變成「教學知識庫」解決遠距教學續修率低的困境,打造「智慧學習管理經紀人」,發展AI教育機器人。
15.教學數位轉型:教學數位化(課程、教材、教法、評量、學習歷程)、教學數位優化(學習分析、精準教育、支持系統)、數位轉型(老師提供更好的教學、學生有效的學習、透過數據讓課程更精進、時代的進化、新奇的體驗)。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量化】
1.參與人數:80人。
2.活動實行成效:問卷數為50份(採5點量表) 
a.本次活動的受益程度為4.68
b.對活動整體滿意程度為4.68
c.對於講者安排的滿意程度為4.78
    
【教師回饋意見】
1.老師呈現的是結果,希望老師能將操作過程、技巧、內容告訴我們。
2.非常感謝主辦單位安排這場精彩演講。
3.大數據教學對各學門課程都很有幫助,努力學習中: )
4.講者很棒的分享,也感謝貴單位的無私分享! 
5.感謝教務處用心安排此次的演講,收穫滿滿。
6.講者在教學上很認真,這精神值得學習。
 
【根據活動績效之自我檢討,研提爾後辦理之改善方向】
1. 應於參與者提醒信中提醒進行大合照時,需打開鏡頭。
2. 研習證明申請網址本放置回饋問卷填答送出後再讓參與者填寫,但部分參與者容易忽略,導致沒有申請成功,而事後來電或來信申請。這部分之後分開為兩個網址提供填寫,讓參與者能夠清楚的進行研習證明申請。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