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   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女同志小劇場:《踏青去》的後設、表演與性別展演(10/28)

【中文主題化工作坊】女同志小劇場:《踏青去》的後設、表演與性別展演(10/28)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三 通識修業博智惟雅(1-3)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措施:加值改造語文活化(1-3-1)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1-10-28 ~ 2021-10-28

活動地點:雲起樓219教室

主持人:張懿仁老師、蔡知臻老師

參加人數: 43

活動目的

一、增加同學們對於女性文學的認識
二、讓同學們瞭解多元性別對現代生活的存在意義與關係
三、通過媒體與不同文類的閱讀培養,提升同學的公民素養與倫理視野
四、從倫理學的議題為出發,認識人與性別、身分認同表現之關係
 
       女性文學是一重要的文學表現主題,從70年代後的臺灣女性文學通過女性主義的文化潮流逐漸被看到,無論是女性作家的崛起、筆下文學作品中所呈顯的身分認同、女性哲思、情慾以及情感的書寫,都極具性別與自我的意識與認同的特色。本次工作坊將以小說、戲劇、詩三大文類為例,提供參與同學一個重新認識「女性文學」的方法,並期望引介臺灣重要的女性小說、戲劇、詩等作品,進而藉由不同作家的作品理解,看見女性內理與外在的表現意義,發現性別與倫理問題,並以此為引,啟發同學們的閱讀動機。
       本次女性文學作品的選讀,包括女性小說、女同志小劇場、以及女詩人作品,引領同學從女性的不同身分以及文學類型表現深入瞭解,企圖建構女性文學的知識網,且能夠深入理解。

活動流程

       本場工作坊以女同志小劇場為主,與同學分享徐堰鈴所編導的劇場作品《踏青去Skin Touching》。這齣劇由莎士比亞的姐妹們劇團於2004年「十全十美女節:第三屆女性戲劇聯展」中首演,這部融合小劇場、音樂劇形式的作品引起了女同志圈的熱烈討論。《踏青去》的創作動機,徐堰鈴於「《踏青去》劇作者自序」 中提及,是受到「開襠褲劇團」被「女人組劇團」邀請到台灣演出《我倆長住的小屋》(It’s a Small House and We Lived in It Always)以及戲劇工作坊活動而受到啟發,她自言「我模仿他們玩耍經典的方式,也同時向在課堂上曾經啟發我的『開襠褲劇團』致敬。」然這部作品由四個重要的元素與情節所組成,包含「梁祝故事」、「費洛蒙現象」、「隱形人」、「表演後設」四個,有別於女同志故事猶如邱妙津式的悲情與悲壯意識,《踏青去》的俏皮、戲擬、敢曝以及有趣的女同志情慾展現推翻了我們對邊緣主體之表演模式,而這樣的演出策略更加日常以及深入人心,適時加上對經典的戲謔與嘲諷,更是徐堰鈴的一種編劇策略。
       2004年《踏青去》劇作在第三屆女性戲劇聯展演出,地點是皇冠小劇場,具《藝想世界》節目專訪徐堰鈴時提到,皇冠小劇場只能容納100人,但這次的公開演出卻加椅至120人滿席,盛況空前,也是第三屆女性戲劇聯展演出中收益最佳的一場戲。2015年《踏青去》重新搬演,於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演出,更受到戲劇研究者的重視。
       今日工作坊從性別、扮裝、經典改編與挑戰、酷兒理論等切入這齣劇,與同學們思考戲劇表演與性別展演的關係性與特殊性。例如劇中多處使用到「鑲嵌」的表演策略,直接挪用香港電影《梁祝》的黃梅調歌曲以及情節,嵌入歌曲還有電影情節入戲,筆者指出這樣的鑲嵌並沒有出現違和感,甚至呈現了「懷舊風情」與另類詮釋的新意。劇中在四場戲讓梁祝角色「展演」,從表演服裝符號、情緒建構、陰柔陽剛性格展現,以及情慾展演等,都是相當值得討論的。最後是從後設理論的視角檢視《踏青去》,能夠深一層瞭解本劇之展演結構與編創策略,更能與演員自我,或是社會進行連結,然鑲嵌的討論有「舊酒新瓶」的意義,看似沿襲傳統,卻是對於傳統的變革或是再詮釋,然在「梁祝」角色符號之建構與解構部分,強調解構單一既定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形象之多元解讀,無論是梁祝,還是女同志皆然。本場工作坊希望從這些面向與同學分享,重新檢視《踏青去》的戲劇與展演,更給予本劇研究之新視角。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質化回饋
本次演講中最感興趣的議題與相關回饋(選摘)
1. 在國中時有親身(眼)欣賞紙風車劇團的表演,印象中他們運用許多大型道具,誇張的戲劇張力呈現當時反毒主題,臺上演員紛紛下臺與同學互動,這能讓觀眾與演員多了互動感,關於那次的演出令我留下對於劇團的印象!
2. 今天的工作坊藉由開場MV才曉得原來吳青峰當初幫徐堰鈴導演的劇團寫歌,事隔多年,運用在自己的MV及歌裡,可見彼此淵源,展現多元議題、性別議題,例如:T婆、酷兒等。
3. 以舞臺劇中的角色在表演上所現意識,在不同場次轉變,出現服裝符號與性別認同,即使今天身為女性演員也能展演男性角色,這也許顛覆以往大眾對於「性別」的認知,不過新的性別認知需要呈現給更多人,推向社會,讓大眾有多元討論的議題空間。
4. 有一次去澳門看了當地很有名的「水舞間」,這是我目前為止最喜歡的舞臺劇,不管是演員的演技,還是道具都令人震撼。在看這齣舞臺劇前,沒有想過舞臺上會出現一座真正的游泳池。總而言之,整個觀戲過程都非常的精彩,除了劇情有趣外,更多的是對道具的驚嘆。
5. 老師給我們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舞臺劇,劇中顛覆了原始梁祝故事的男T戀,而是變成了TT戀。祝英台雖然穿男裝,但卻用陽剛、陰柔的狀態調戲梁山伯,這裡展現了服裝符號與性別展演的差異,我覺得非常有趣,值得探討。
6. 我認為大家都不該被生理性別束縛,不用因為自己的生理性別而限制自己的狀態,想要穿什麼就穿什麼,想剪短髮就剪,想留長就留,只要自己覺得快樂自在就好了,不必因為性別或異樣眼光而被限制,大家都該當個「酷兒」。
7. 大多數看舞臺劇的機會都是在學校或校外教學時,很少有自己買票進劇院的機會,曾看過紙風車劇團的表演,舞臺上的表演者往往比電視上的演員來得誇張一些,包括妝容也是,但是在誇張化的表演底下,依然會被觸動,可能是音樂劇中的一首歌,也可能是劇情所烘托出來的氛圍,現場表演是很有魔力的東西。
8. 關於「酷兒理論」,每個人無論性別,都有選擇成為任何人的權利,還記得有位男藝人Harry Styles在Vogue雜誌封面上穿了一件禮服,他成為了第一個登上Vogue封面的男性,也是第一位穿裙子登上Vogue的男性,這件事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他的舉動與大膽嘗試,影響了不少男性(當然也包括女性),一個知名時尚雜誌帶來了好的影響,也許不是絕對正確的,但絕對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也讓更多人關心性別議題。
9. 打破性別框架,無論是男性角色或是女性角色都有權利去扮演任何性別,在男性身上擁有女性特質,又或者女性將男性的特質突顯在外,都是近幾年愈來愈普遍的事情,無論在國外還是臺灣,許多人都更加有勇氣將自己的特質外顯,無論是否符合大眾對男女的刻板印象,都加重了自身的性別認同。
10. 在高一時,有看過思樂樂劇團來校表演,當時表演的劇名叫「ㄎㄧㄤ!青春變奏曲」,是一部現代的反毒作品。本以為像這種教育的戲劇會很尷尬,但劇本意外的真實,演員也很敬業。更有趣的是,這個表演有很多和觀眾互動的部分,甚至讓我們參與戲劇的演出,直接決定演員的結局。真的是非常棒的舞臺劇。
11. 我喜歡劇中劇(後設表演)和隱形人的隱喻。尤其是隱形人,她們代表未出櫃的女性。我覺得用這個角色實在是太適合了!隱形人這樣雖在臺上卻不會被人注意的角色,也表示她們隱身於黑幕中,離出櫃只有一步之遙的掙扎心情。
12. 「踏青去」這齣劇,反覆的以服裝來展現不同的性別。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戲劇,感覺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原來同一部劇、同一角色,可以透過改變性別的氣質,展現出多元的面貌。
13. 之前有去看過鼓陣的表演,還有紙風車的表演,現場觀看的感覺是非常的震撼的!鼓陣的表演我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我也發現不管是戲劇表演還是鼓陣中都有女性的身影,誰說女性就一定得做女生的扮演,女生也是很有力量的,也能做男生做的事。
14. 今天上課內容中我特別有感觸的部分是舞臺劇演員的轉變!角色的扮演不會被性別所框住,顛覆了我們對梁祝的角色設定。「T婆」、「TT」、「婆婆」這樣三種情慾的展現是我第一次看到的舞臺劇,包含了很多的面向與觀點。喜歡老師這次帶來的演講,我對女性瞭解了更多,也會尊重每個人想展現的特徵。
15. 女性不一定是我們所認定的溫柔、少女。也有帥氣、會武功的特質,慢慢在時代趨勢的改變下,女性擁有表現自己的個人意識。自我意識的表現與旁人觀看的角度不同,打破了服裝的限制,自己認不認同這樣的觀念,打開了我對女性的認知。我是個樂天派的人,對於不同女性表現出來的特質,我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們。
16. 我發現透過「踏青去」這一部戲,戲中梁祝的情節嘗試在既定的男女角色中轉換性別角色,又再轉換性別認同,在通過不斷的換位思考中,讓我們更加瞭解不同彩虹光譜的人的想法,以及在面對情感需求中的溝通(我希望妳擔任男性化的角色等等…),還有女性找尋自己的聲音的過程。其實我覺得不管男女都一樣,找到自己真實的樣子是很重要的,選擇為自己發聲才是自我成長的開始。
17. 我覺得「性別表演」除了表現真實的自己以外,能夠真正不帶有個人主觀意識的去接納自己要表演的人物是很重要的,試著去理解他/她的行為的動機及處境。其實我認為現實生活中也需要試著同理別人、尊重他人,有時就會發現「原來他/她做這樣的事是有前因後果的」,少一點批判,多一點尊重與理解,我相信才能讓我們更加進步。
18. 有看過紙風車劇團,有一次在家附近表演,跟家人一起去看,覺得舞臺的轉場很厲害,人物的扮演很投入,還有一次是系上活動週有去傳統藝術中心看表演,演員很生動的表演,還有加入競技、拋高的動作,讓人看得很驚心,但真的很精彩,讓人印象深刻。
19. 對性別表演的認知不多,但是今天看了一系列的片段,看到舞臺劇人物的轉場,還有演員們的裝扮,覺得很特別,梁山伯、祝英台的演員表演,女性的角度很多元,女性也能夠優雅,也能夠剛強,就是做自己,也讓我對性別表演多了許多認知。
20. 講師提到網路上十分受爭議的Youtuber鍾明軒,對於這位網紅,我很喜歡他做自己的態度,就算被人批評又如何,我只是在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我覺得這個在臺灣有時是很困難的,畢竟還是會在意外在的眼光,而無法去做自己。
 
量化回饋
       本次參與聽講的同學總共有43人,然經過大致上瀏覽問卷的滿意程度以及關於主軸計畫的問題,以下統計(滿分皆為5分):
1.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多元:4.8
2. 活動的討論議題是否生活化:4.7
3. 是否有助於提升中文閱讀或寫作能力:4.4
4. 是否有助於促進多元思考能力:4.8
5. 是否有助於拓展中文視野:4.6
從此可見本次演講的成效顯著,也給予同學們許多新知。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