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   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教發中心】110-2數位化教學補助(執行期:111-1)

【教發中心】110-2數位化教學補助(執行期:111-1)

計畫年度: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子計畫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措施: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單位:教師專業發展中心

活動日期:2023-06-28 ~ 2023-11-30

活動地點:佛光大學

主持人:牛隆光主任

參加人數: 6

活動目的

為推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念,提供學生數位與多元學習環境與方式,激發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並提升教學品質。數位化教學,乃指教師透過電腦、網路、多媒體等方式進行之教學,可包含教材製作、課程講授、師生互動討論、測驗及其他學習活動。

活動流程

活動流程:

徵件期程:111年04月15日至111年05月26日
執行期程:111年06月28日至111年11月30日
結案日期:111年06月30日
 

110-2學期共計9案申請,經由111年6月22日「教學創新推動小組會議」,會議決議通過補助共計6案,補助課程如下:

序號

課程名稱

申請人

服務單位

1

設計空間與應用

(原:文化資產數位重現)

羅嘉惠

文資系

2

計算季概論

駱至中

資應系

3

高等心理衡鑑(一)

龔怡文

心理系

4

產品與品牌管理實作

蔡明達

管理系

5

3D動畫設計與製作

呂卓勳

資應系

6

公共關係學

牛隆光

傳播系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羅嘉惠老師 設計空間與應用

1.受益人數: 11人

2.影片簡介:

文化資產空間數位化已經是國際文化資產保存以及創新應用之趨勢,現階段臺灣各大博物館及美術館,於數位典藏的發展及推動,針對其所研發之3D圖像建模技術,讓文物的3D典藏可以在各大博物館中落實,而3D圖像建模之文物更能直接於網路展示,以推廣典藏品與知識內涵,並強化其加值應用可能,使此項成果應用能夠豐富博物館文物之數位內容。本課程透過設計空間與應用以文化資產(預計為宜蘭寺廟空間)之實際操作,從設備說明,掃描流程,電腦運算到列印成型之過程進行數位紀錄,可做為未來課程學習之教材,並可作為數位資料庫保存。

3.執行方式:

(1)教材分為影片10段約100分鐘,文化資產模型數位化檔案一件,實體列印模型一件。

(2)執行流程

第1-4週:文資空間數位化案例及內涵說明。

第5-8週:文資空間數位化流程說明,請專業講師舉辦一場講座、3D掃描之說明與介紹、3D掃描之電腦介面設定、文化資產掃描實際操作、掃描完成之軟體建模與修正。

第9週:期中報告

第10-13週:文化資產數位化實際操作,請專業講師進行一次展示於國父紀念館進行(需外景拍攝)、學生學習實際操作3D掃描器。

第14-17週:AR觀看掃描模型,實體模型製作教學(一件)。

第18週:成果展示。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邀請業界專門接洽3D列印的公司「起點設計」來說明及操作機器的使用,並給同學們有實地操作的機會。

(1-1)開頭先以3D列印趨勢、機器構造、列印流程等來做介紹。
(1-2)第二段以3D列印在實際上的應用分享及公司所研發產品的經驗談。
(1-3)最後是紀錄講師實際操作機器與電腦軟體介面設定此部份分為兩個作品。

(2)影片運用方式說明:

 對未來3D列印有需求修課同學,可觀看本次上課的操作過程及講座中講師所提的重點即經驗談,幫助同學們快速上手並運用於作業及產品的研發。

(3)執行成效:

(3-1)已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3-2)示範操作影片共2段,總共約20分鐘。
(3-3)電腦畫面(含簡報影片)共2段,總共約30分鐘。
(3-4)其他具體成果:文化資產3D掃描檔案一份及3D列印模型。

5.結論與建議:

此數位化教材將完整呈現,文化資產數位化之流程與模型再製成品,可提供未來學習此相關知識之同學學習及複習使用。課程透過設計空間與應用先以形狀較簡易的夢遊娃娃(奈良美智的知名作品)來讓同學們熟悉3D列印之實際操作,從設備說明,掃描流程,電腦運算到列印成型之過程進行數位紀錄,做為未來課程學習之教材。

學生對3D列印有基本認識後,接下來會進入形狀較為複雜的文化資產空間(預計以宜蘭寺廟空間為主)並作為數位資料庫保存與模型的製作。在數位資料蒐集的同時也能刺激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進而了解傳統工藝之精巧,未來課程規劃會以同學們結合自身產媒系專業與文資數位化中所學之技術及認識再創造出新的成果為目標。

 

二、駱至中老師 計算機概論

1.受益人數:75人

2.影片簡介:

如申請時所提,本次數位化教材的製作內容共分為四個主題,主題名稱及配合實際教學/執行而調整後各單元教材之內容簡述及格式說明(以影片為主) 整理如下[表-1]所示。

[表-1] 本案製作之數位化教材彙整表

主題編號

主題名稱

單元編號及名稱

內容簡述

格式

A

數位科技基本概念

A1_ICT基本概念

認識資通科技(ICT) -系統化與數位化概念。

I + II

A2_資訊學門簡介

資訊學門的學科發展狀況

I + II

A3_資訊科技的知識族系

資訊科學、資訊工程、資訊管理及資訊應用等資訊學/資訊科技四大知識族系之介紹。

I + II

B

電腦架構和資訊的數位化

B1_電腦運作的基本原則

以馮紐曼模式為通用架構來解釋電腦運作的基本原則。

I + II

B2_電腦硬體五大單元

說明電腦架構組成的五大組成要素。

I + II

B3_多媒體的數位化處理

說明由電腦所處理的各種數位化所謂「多媒體」資料。

I + II

B4_文字的編碼系統

說明「多媒體」中有關文字型資料的處理方式及ASCII、Big5、Unicode等各種重要的文字編碼系統。

I + II+

III

B5_二進位表示法及算術運算

說明二進位及十進位的數值運算處理方式和基本原理,另有負數及精準度處理的操作示範案例。

I + II+ IIIx3

B6_不同進位表示法間的轉換

承上,延伸說明二進位、八進位、十進位及十六進位的數值互換互轉,另有其間互換互轉之實際的操作示範案例。。

I + II+

III

B7_數位化的圖像及色彩處理

說明電腦系統對「多媒體」中有關圖像資料的色彩處理的重要觀念及方式。

I + II+

III

B8_數位化的聲音訊號處理

說明電腦系統對「多媒體」中音訊資料的處理方式。

I + II

B9_數位化的影音資料處理

說明電腦系統對「多媒體」中有關連續播放之圖像資料,即影像和動畫之數位化處理的重要觀念及方式。

I + II

C

網際網路時代的資訊生活及應用

C1_電腦網路之資料封包傳遞

說明電腦網路運作中所謂的「封包交換」/「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資料封包傳遞及處理。

I + II

C2_電腦網路相關設備

從硬體的角度分項介紹電腦網路相關的重要設備。

I + II

C3_電腦網路的參考模型和通訊協定

從軟體運作的角度介紹電腦網路運作相關的ISO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差異。

I + II

C4_從1 G到5G的行動通訊網路

以第一到第五世代的技術/規格變化說明無線及行動通訊網路的現況及未來發展。

I + II

C5_現代資訊素養

介紹現代人應有的資訊素養及由資訊素養差異所產生的社會問題 (數位落差)。

I + II

C6_資訊倫理

以PAPA理論說明資訊倫理(Information Ethics) 的四個重要構面及相關議題。

I + II

C7_資訊安全威脅

介紹日益重要的資訊安全議題,首先是說明威脅到資訊系統安全的問題來源。

I + II

D

資訊軟體與資訊系統概論

D1_電腦軟體運作的「內儲程序」概念

介紹由馮紐曼模式為通用架構中「內儲程序」來解釋電腦程式及軟體運作的基本原則。

I + II

D2_電腦軟體的類型

說明電腦軟體的兩大類型: 「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

I + II

D3_自由開放的軟體

介紹Open Source電腦軟體的自由、開放和使用的基本原則。

I + II

D4_作業系統介紹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s) 基本功能的介紹和說明。

I + II

D5_演算法

介紹並說明程式設計之邏輯核心-「演算法」(Algorithm)的基本目的及重點。

I + II

D6_系統與程式流程圖

系統化解說流程圖(Flow Chart) 的繪製方式,另有實際的操作示範案例。

I + II+ III

D7_主從式的資訊系統架構

介紹在電腦聯結下最常使用到的主從式(Client-Server)的資訊系統架構。

I + II

D8_雲端資訊系統的簡主從式電腦系統

介紹由主從式的資訊系統架構延伸出的簡主從式(Thin Client)電腦系統。

I + II

D9_資訊系統的開發流程(SDLC模式)

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模式(SDLC模式)的重點介紹。

I + II

D10_資訊系統的開發模式下的資訊職務

說明在系統開發生命週期模式(SDLC模式) 下資訊系統開發服務業的各種資訊職務。

I + II

[註] 格式中 I為影片(.mp4)、II為投影片(.pptx) 、III為操作範例

 

3.執行方式:

如表-2所示,本案製作之數位教材(投影片、授課影片及示範操作影片)在內容上係完全搭配實體課程之講授進度,故教材內容及運用與課程規劃完全一致。故可利用本案所製作之相關數位化教材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以增強選修本課程學生自主學習或完全學習的效果。

 

[表-2] 課程實際進度及本案製作之數位化教材搭配使用狀況

週次

日期

授課內容/課程活動

數位化教材

9/8

課程簡介 & 相關規定說明 

A-1、A-2

9/15

計算機組織 (Computer Organization) 及硬體基本概念介紹

A-3、B-1、B-2

9/22

「數位化」的基本概念

B-2、B-3

9/29

電腦硬體 & 數字系統與數位邏輯 (1/2)

B-4、B-5

10/6

數字系統與數位邏輯 (2/2) &電腦的圖像處理

B-6、B-7

10/13

電腦的圖像、色彩、聲音與影音處理

B-8、B-9

10/20

電腦軟體:應用程式 與 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s)

D-1~D-4

10/27

電腦軟體: 系統流程及程式流程 與 演算法

D-5、D-6

11/3

期中考試

---

11/10

期中考試檢討 +電腦網路、網際網路與通訊 (1/3)

C-1、C-2

十一

11/17

電腦網路、網際網路與通訊 (2/3)

C-3、C-4

十二

11/24

電腦網路、網際網路與通訊 (3/3)

D-7、D-8

十三

12/1

資訊素養與資訊倫理

C-5、C-6

十四

12/8

資訊倫理與資訊安全(1/2)

C-6、C-7

十五

12/15

資訊系統的設計、開發與維護

D-9、D-10

十六

12/22

資訊系統/資通訊科技的發展趨勢與期末複習

All

十七

12/29

期末考試

---

十八

1/5

自主學習/綜合討論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示範操作影片共7段,總共約193分鐘。
(2)電腦畫面(含簡報影片)共29段,總共約630分鐘。
(3)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0分以上。
(4)發展本課程自有的數位化教材,並於平台課程路徑中以提供網路聯結方式增加優質的課堂外學習資源,讓本校數位學平台既有功能充份發揮,為學生在不論是實體授課、遠距授課或混成授課情況下均能提供更活潑、豐富的自主學習環境,提升學生學習效益。

 

三、龔怡文老師 高等心理衡鑑(一)

1.受益人數: 6人

2.影片簡介:

有鑒於新冠疫情期間,測驗示範操作較難實體進行,對於學生在測驗操作的學習上造成困難。所以,邀請一位臨床心理師與兩位完成實習的本系臨床心理學組學生,一同製作「心理測驗工具示範操作影片」教材影片。期能透過此影片,讓修課學生可在課堂(前、中、後)觀看示範操作影片,以熟悉正確操作程序,提升學習效果。

「心理測驗工具示範操作影片」包含魏氏成人智力測驗(WAIS-IV)、魏氏兒童智力測驗(WISC-V)、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班達視動測驗(BG)、畫人測驗(DAP)等五個臨床常用測驗工具的操作說明、操作示範及常見問題處理。

五個測驗工具簡述如下。

(1)WAIS-IV:評估成人智力功能的測驗,包含13個分測驗的簡介與操作示範影片。
(2)WISC-V:評估兒童智力功能的測驗,包含10個分測驗的簡介與操作示範影片。
(3)CASI:篩檢認知功能障礙的測驗,影片包含簡介與操作示範。
(4)BG:投射測驗,用於篩檢腦傷,評估人格、情緒等功能。影片包含簡介與操作示範。
(5)DAP:投射測驗,用於評估人格、情緒、人際互動等功能。影片包含簡介與操作示範。

3.執行方式:

本課程教材錄製測驗操作示範影片,包括魏氏成人智力測驗、魏氏兒童智力測驗、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投射測驗(BG、DAP)等四大主題。

「心理測驗工具示範操作影片」影片教材,邀請臨床心理師、本課程助教一同於本學期課程開始前錄製完成。在課程開始後,將教材檔案發給修課學生,並搭配課程進度實施。在教導該測驗之課堂的前一週,請同學們先預習該測驗指導手冊並觀看影片教材;於課堂上實施考試以確認預習成效,由助教現場示範操作(或再次觀看操作影片),學生於課堂在助教督導下進行實作演練;回家後持續練習測驗實作,若有不熟之處,可觀看操作示範影片;期末進行測驗實作考試,檢核學習成效。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示範操作影片共13段,總共約289分鐘。
(2)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5分以上。
(3)其他具體成果:課程測驗示範影片的回饋評量(1-5,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平均達4.8分,詳見下表。

題項

同意程度

1.本課程的課堂測驗示範與演練有助於增進我對測驗工具施測程序的熟悉度。

4.8

2.觀看「WAIS-IV」操作示範影片有助於我學習這測驗工具。

4.8

3.觀看「投射測驗(BG、DAP)」操作示範影片有助於我學習這測驗工具。

4.8

4.觀看「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ASI)」操作示範影片有助於我學習這測驗工具。

4.8

5.觀看「WSIC-V」操作示範影片有助於我學習這測驗工具。

4.8

 

四、蔡明達老師 產品與品牌管理實作

1.受益人數:31位

2.影片簡介:

編號

主題

學習目標

教學單元內容

檔案名稱

分鐘

1

產品價值主張 

從顧客描述到價值地圖探討顧客所欲完成的任務、利益與痛點,以引導產品價值的設計。

1. 價值主張圖理論介紹

價值主張圖1

6:57

2. 價值主張圖實際操作步驟

價值主張圖2

7:37

3. 產品設計之價值配適操作步驟

價值主張圖操作

41:51

2

產品概念

從行銷管理的觀點了解產品的概念。

1. 產品形式與內涵

1產品形式與內涵

14:58

2. 產品分類

2產品分類

13:01

3

創新產品

從前述顧客價值地圖與產品概念,說明開發新產品的重要性。

1. 新產品之意義

新產品意義與重要性

9:04

2. 新產品的重要性

新產品的重要性

6:53

4

新產品開發程序

 

從前述產品管理之概念概念,說明新產品之開發程序。

1. 新產品概念發展

新產品概念發展1

4:00

2. 新產品的實際範例

新產品概念發展2

8:11

3. 產品概念發展程序

產品概念發展程序

5:26

5

品牌權益

學習品牌權益概念

1. 品牌權益概念介紹

品牌權益1

8:27

6

方法目的鏈

介紹知名的方法目的鏈訪談法,讓學生深入了解顧客對於品牌的需求。

  1. 方法目的鏈的概念介紹

方法目的鏈1

9:20

  1. 以哈根達斯冰淇淋說明方法目的鏈

方法目的鏈-哈根達斯範例

7:27

  1. 介紹訪談技巧架梯法的操作方法

方法目的鏈-架梯法

7:34

3.執行方式:

本課程教材主要介紹數種理論工具之運用,例如價值主張圖、顧客體驗流程分析法、商業營運模式、品牌剖析圖、品牌定位圖、品牌權益架構圖,並教導學生設計問卷以及訪談技巧,實際操作問卷調查平台以及EXCEL分析工具,學習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擬定產品與品牌行銷計畫。如此將企業實務所面臨的問題,透過分析整理了解行銷策略實務。

本教材配合課程進度,於課堂解說教材理論與概念內容,將影片放置在影音平台供學生觀賞複習。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實際建立虛擬品牌,根據影片所教導的概念進行實作與練習。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示範操作影片共14段,總共約150.8分鐘。
(2)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6分以上。學生普遍認為有助於課後複習,作為產品與品牌管理實作的重要參考資料。

5.結論與建議:

本人透過本學期教學影片的製作,對於影片拍攝、PPT製作、以及剪輯軟體的使用,都有更進一步認識與了解,有助於未來課程設計以及輔助教材製作,更臻完美。

 

五、呂卓勳老師 3D動畫設計與製作

1.受益人數: 54人

2.影片簡介:

本教學影片為「3D動畫設計與製作」課程,使用熱門免費的3D軟體Blender製作3D模型,並且實地透過範例,製作擬真的物件,以及設計3D動畫,進而提升學生在數位媒體製作的知能,提升學習動機與自我學習能力。

3.執行方式:

本計畫錄製約28段短影片,影片搭配YouTube平台以佛光大學所建置的數位學習平台提供影片內容,本教學影片主要提供學生課堂前後學習,除了實體課程的教學外,以影片內容補充或幫助學生複習,並且符合現在學生使用網路教學資源的習慣,藉由數位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基本3D動畫與建模的觀念。

由佛光大學數位學習平台可提供課程節點功能,建立數位教材內容,幫助學生由淺至深瞭解3D動畫軟體使用,並且提供練習範例供學生實地練習。

本計畫也透過數位學習平台獲取學生學習狀況預計由以下資料獲取,(1)學習平台系統後台系統:平台可記錄課程節點使用狀況,包括觀看次數與時長;(2)YouTube平台數據分析功能:具備大數據分析功能,能得知預習影片學生觀看次數與時長、影片觀看趨勢等資料;(3)學生自我學習學習單之填寫內容。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示範操作影片共28段,總共約350分鐘。
(3)電腦畫面(含簡報影片)共28段,總共約350分鐘。
(4)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76分以上。
 

5.結論與建議:

本課程將課程學習內容先行以影片拍攝,課前給予學生事先預習與觀看,實體的教學課程中師生進行更多3D動畫實作練習、討論、問題解決等教學活動,提升課程可教學的內容。除此之外,也可在課後在不熟悉的地方重新學習與練習,幫助學生加深3D動畫製作的能力,並且熟悉動畫軟體的使用。學生大體上認為這種方式至少可減少在學習上的不確定性,並且能夠有機會重新練習,不因為沒有學習過電腦動畫而感到卻步,並且由於Blender軟體均有各種網路教學,不少學生藉由使用YouTube進一步學習更多3D建模與動畫技術。利用錄影的方式提供學生學習,本教材影片也製作各種範例的縮時影片記錄操作歷程,幫助學生完整練習。

 

六、牛隆光老師 公共關係學

1.受益人數: 61人

2.影片簡介:

本影片希望作為「公共關係學」課程的補充教材,故本教材製作的目的,主要想讓修課同學有一個課外自學的教材,作為提升公關知識與精進學習成效的方法。本課程教材的內容,包括單元一的主題為公關基本概念,簡述公關的基本性質,釐清公關在組織機構或企業對外溝通上扮演的角色。單元二的主題為公關起源,詳述公共關係發展的歷史,讓學生清楚公關發展期間的脈絡。單元三與單元四的主題為公關理論,主要介紹有關傳播與訊息傳遞方面的公關理論。單元五的主題為公關策略與媒體關係,主要介紹公共關係相關策略,並介紹企業與媒體的公共關係經營。單元六的主題為企業聲譽、數位公關與傳播工具,介紹企業如何運用數位公關與傳播工具,建立企業聲譽。單位七、單元八的主題為公關企劃,介紹如何進行公關事件的活動企劃,並進一步呈現一個良好公關活動的條件。單元九的主題為公共關係的效果評估,介紹應如何做公關計畫的效果評估。

3.執行方式:

本教學影片作為「公共關係學」的補充教材,拍攝剪輯完成後,供修課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之用,並於課堂上進行測驗,了解學生課前自學成果。這就是所謂的BOPPPS教學法,從暖身/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s)、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後測(Post-assessment)、總結(Summary)六個課程階段所組成。進行前測必須先有自學教材,本計畫就是先拍攝九段教學影片,讓修課同學在課程進行前,先有教材在家自習,作為課前預習的教材,並在上課時進行測驗。而實體上課的內容,則進一步補充預習教材的不足,並以互動的方式進行授課,增加學生對於課堂的參與。本課程對於影片的運用,著重在增加學生利用各種非上課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自學,並在課堂上檢測自學的學習成果。而課堂上課的時間,以參與式學習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

本課程進行的第一段教學時間為暖身/導言,其目的為吸引上課學生的注意力,協助學生關注課程內容,並以和教學主題相關的社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課程進行時,採用網路多媒體教學影片結合有趣的時事,與未來要學的課程內容相連結,切入課程進行討論。第二段教學時間為學習目標的陳述,教師在每堂課均規劃各個學習單元的學習目標,並且進行明確清楚的陳述,讓修課學生瞭解可以在甚麼條件下學到那些課程目標。第三段教學時間則是前測,可了解學生自學課程的學習成果,進而調整參與式學習的內容。對學生而言,自學課程可以在家進行學習,方便時間調控與學習。第四段時間則是參與式學習,本課程的課堂參與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另外一種則是同學與同學間的討論。在這個階段,教師會運用教學策略,讓課堂上的學生與老師有互動,另外也會讓學生分組,討論課堂上的問題,藉以讓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此外,本課程也鼓勵學生提出自我思考問題,甚至是設計模擬情境,將課堂參與者拉入互動情境。第五段時間為後測,了解學生在參與式學習時間的學習成效,前後測共同評估學生是否達成教學目標。本課程針對不同的教授內容,有不同的評量方式。若是知識理解型的內容,採用選擇題或簡答題。應用分析型的內容,採用問答題或申論題的方式。技能傳授的內容,則採用檢核表,或請學生簡單地展示學習成果。態度價值型的內容,則由學生填寫態度量表,或是撰寫心得短文,甚至是日誌札記,作為評量的結果。最後一段時間是總結,在此階段,教師協助學生總結每堂課的學習內容,並整合學習要點,最後並預告下堂課的教學內容。教師通常用講授總結的方式進行,有時也透過填寫回饋意見的方式進行,甚至是以適當表揚學生的學習成果方式,作為進行課程總結的方式。

4.具體成果及效益:

(1)申請「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劃」
(2)示範操作影片共9段,總共約100分鐘。
本教學影片的攝製,共製作有九段影片,分別是單元一:公關基本概念。單元二:公關起源。單元三、單元四:公關理論。單元五:公關策略與媒體關係。單元六:企業聲譽、數位公關與傳播工具。單位七、單元八:公關企劃。單元九:公共關係的效果評估。
(3)電腦畫面(含簡報影片)共9段,總共約100分鐘。
(4)教學意見調查回饋(滿意度及學習成效)平均達4.66分以上。

5.結論與建議:

本計畫總共製作了九段教學影片,作為BOPPPS教學法的補充教材,提供學生在家預習課程內容使用。教師製作九段教學內容,由教師主講課程內容,並加上PPT及字幕說明,協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並作為在家自學的教材。BOPPPS作為創新教學法的有效教學方法,必須配合課前預習的教材,才能有所效益。目前,本計畫完成了教材的製作,並付諸創新教學的實施。希望未來進一步評估學習生的學習成效,作為進一步改進教材製作與教學實施的參考。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