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   子計畫二 關鍵培力 ‧ 激勵學習(1-2)   >   行動方案三 辦理多元學習成果展示(1-2-3)
【語文中心】創造.傳承112年語文教育中心主題化課程成果展

【語文中心】創造.傳承112年語文教育中心主題化課程成果展

計畫年度:112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子計畫 :子計畫二 關鍵培力 ‧ 激勵學習(1-2)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三 辦理多元學習成果展示(1-2-3)

執行措施:辦理多元學習成果展示(1-2-3)

執行單位:語文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3-05-29 ~ 2023-06-01

活動地點:佛光大學雲五館一樓通識沙龍區

主持人:胡家瑋、張家麟

參加人數: 500

活動目的

語文教育中心舉辦的112年語文教育中心主題化課程成果展「創造•傳承」,於本學期5月29日到6月1日,於雲五館一樓圖書館入口前方活動區盛大舉行。為落實教育部「創新多元」的深耕計劃目標,中英文課程全面使用「主題式教學」,藉由多元面向的課程主題與活動設計,提升學生的學習意願,厚實學生因應未來所需之通識與素養,深化中英文雙語的閱讀與書寫能力、溝通與表達能力。
本次成果展主題為「創造•傳承」,結合中英文各教師專業,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中英文課程主題化的方式,引領學生因應時勢,創造並傳承。由閱讀理解、思辨探索,從而以多元的作品來展現學生豐富巧思與創意,呈現出精彩創新的教學成果,此為本展覽「創造」內涵。本次參觀展覽的學生主要為大一新生,學生們藉由參與過程,在展品反覆修正的過程中,可深入了解主題化教學意涵,亦從中更加認識中英文主題化課程,對於自身的雙語學習、製作成果展作品等,皆具參考價值,讓主題化的精神永續傳承。
本次展覽內容包括多位中英文教師主題化課程作品,與多部中英文教學成果影片。展覽的課程主題大體分為文本閱讀和實務應用,內容範疇涉及文學、社會議題、環保等多元領域,運用多元形式呈現。
本次展覽多由各位中英文教師帶領學生親臨實體現場,以參觀方式導覽現場樣貌。最後,根據現場參觀心得,由學生撰寫中英文成果展回饋單。
本次展覽,於現場備有獎徵答的扭蛋機,鼓勵學生仔細閱讀、動手翻閱展品,享受闖關樂趣;並設計回饋表單,票選中英文課程的人氣主題,並請學生摘錄佳句、分享感想,從中得到對於成果展及主題化課程的正面肯定。

活動流程

空間規劃(雲五館一樓通識沙龍區)如圖
 
本次成果展包含中英文主題化課程,大致以投影布幕為界,將展區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為英文課程展品,後半部分為中文課程作品,布置安排上以授課教師為主(每位教師有一至兩門主題課程),再依展品形式、類別、數量等綜合考量,規劃展區。
今年度成果展作品,以實體海報與影音作品為大宗。其中林楚淇、劉欣如、戴榮冠等老師皆有海報作品,需要牆面才能張貼,因此上述教師之學生展品配置於靠牆展區。提供影音作品的老師包含劉欣如、胡家瑋、李明足等,投影幕置於舞台左側牆面置中的位置。其他老師提供的作品放置中間區域,方便同學和參觀者翻閱。主背板則放在展區最後的舞台區,除了可以讓參觀者對於主題一目了然,亦供參觀班級大合照使用。在展區入口處除了小海報外,亦貼上小背板,吸引路人目光。
 
海報設計依「創造•傳承」的主題發想,結合「古與今」、「宜蘭」的概念,呼應各個老師提供的作品主題。(如圖)
 
一、 英文主題化課程
授課教師共7位,主題化課程共13項,展品簡介、作品形式如下表格,依教師姓氏筆畫排序:

授課教師

課程主題

展品簡介

展品形式

胡家瑋

Going Abroad (111-1)

This project aims to empower students to create a video that illustrates their comprehension of the boarding process when traveling abroad,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pre-boarding procedures, boarding announcements, boarding etiquette, and safety instructions. Through effective use of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students will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utilize appropriate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structures related to air travel,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vey their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影片

CV Writing (111-2)

This project aim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and cultural awareness needed to create an effective CV in English. By engaging in a series of guided activities and exercises, students will learn how to communicate their skills, education, and work experience in a clear and concise manner that is appropriate for an English-speaking job market. They will also become familiar with common CV formats and conventions used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as well as strategies for tailoring their CVs to different types of jobs and industrie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help students create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assist them in pursuing their career goals and achieving success in an English-speaking workplace.

立體作品

吳麗平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11-1 ,111-2)

By reading the story of "The Little Prince," students are guided to practice critical thinking.

In addit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vocabulary,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depth during the class, students are instructed to translate English into Chinese and to create their own Chinese versions by themselves.

Moreover, students are inspired to give oral presentations in class as well. The aim is to let students gain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book and create further interactions with Western literature through the course."

手工書、

花、海報、

立體模型

周彼得

Film Character Diaries

(111-1)

Even though the films shown in the course“Movie English”cover a range of genres like drama, comedy, science fiction or documentary, they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they tend to have young protagonists that students can empathize with.

        The participants’ task was to relive and re-imagine some crucial events in the lives of the film characters and portray them in the form of an illustrated diary. Students thus had to try to“walk in the shoes”of the protagonists, express reactions to key challenges from the characters’ point-of-view, and therefore create works that are necessarily subjective in terms of style, vocabulary and tone.

小冊子

Popular Culture - "Zines"

(111-2)

As part of the English II course about popular culture, we looked at the history and ongoing popularity of fanzines, or zines, in the broader use of the term. These are little self-authored, self-designed and self-published magazines by fans, hobbyists, artists, activists and the like. Zines are usually rather cheaply produced, very subjective, and highly creative little magazines with a low number of copies that often started when their creators felt the need to spread the word about an upcoming (sub)culture, their subjective ideas about cultural phenomena, or their own artistic or political output. The zines my classes produced are about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popular culture and beyond and often include personal jouneys into culture, and intergenerational perspectives on it.

劉欣如

50-word story 50字故事

 (111-1)

This project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in both Mandarin and English using the back translation method and Google Translate. Students will produce three 50-word stories that are grammatically correct, easy to understand, and written in exactly 50 words. Through this activity, students will learn to write effectively in both Mandarin and English by evaluating and revising their stories based on feedback from machine translation software, an essential skill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Additionally, students will create posters based on their grammatically correct stories and share them with the class.

海報

Video Dubbing

影片配音活動

(111-2)

This project aim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creativity by allowing them to select and dub a video of their choice. By uploading their dubbed videos to YouTube and using the self-generated captions to identify and improve any mispronounced words or phrases, students can engage in an interactive process that enhances their English-speaking abilities. This activity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enunciation skills, as well as develop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evaluating and revising their work based on the feedback from the captions.

影片

張以綸

 

世界文化巡禮World Culture English (111-1)

In the course “World Culture English,” students learned about diverse cultures of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For the exhibition, Student made booklets of various topics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such as food, manga, tourism, environment, etc.  By observing peer's works, they will also realize diverse prospectives and appreciate the meaning of world cultures.

小冊子

English Song Appreciation 西洋歌曲賞析

(111-2)

Student learned about diverse genres of English song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and countries during the semester. In an internationalized society, English songs are useful to gain knowledge of vocabulary in the lyrics,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sentence structures, and practical conversational skills. In this section, students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storybooks that present the images and ideas of the songs in their minds.

林楚淇

社會議題英文 English for Social Issues

(111-1)

The topic of 111-1 Freshmen English is “English for Social Issues.” In the clas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read and discuss selected articles regard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Diet and Health Problems of Modern Society,” and “Career Planning in Modern Society.” After exploring the questions discussed in class and reading the selected essays, students wrote down their reflection or describe what they observe from real life, which are edited into the posters in the display.

海報

國際議題英文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Issues

(111-2)

In 111-2, the topic is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Issues,” which focuses on the three main issues: “How Music Becomes International Culture: Hip-Hop,”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and the Globe.” And plu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initiat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offer us many talking points in the class. 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2-or 3-member group and each group made a short clip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agendas on solving human being’s problem in the world.

韓震緯

漫遊歐美城市 Traveling to European and American Cities

(111-1)

Physical and social borders are everywhere in people’s life. A border is a place where someone can start or end his or her journey, and border crossing is both an exhilarating and hazardous activity which may give fresh insights and offer new possibiliti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might also entail risk of any kind. Travel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explore the rewarding benefits of crossing boundaries in daily life. By planning their trips to divers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ities, students are able to appreciate and experience natural landscapes, urban environments, cultural traditions, local history, and so on. In addition, students can learn how to book accommodation and flight tickets.

摺頁

漫遊臺灣 A Day Trip in Taiwan

(111-2)

This semester, most students chose to go on a day trip in Taiwan so as to develop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 particular place, including its features, activities, people, and phenomena. Travel, for students, therefore is not only a leisure activity that delights the senses but also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transcend the boundaries of their life experiences. 

二、 中文主題化課程

    授課教師共10位,主題化課程共20項,展品簡介、作品形式如下表格,依教師姓氏筆畫排序:

授課教師

課程主題

展品簡介

展品形式與數量

吳亞澤

文學中歷史的場景

(111-1)

文學與歷史向來關係緊密,所反射的亦是時代的多元面貌及精神。本課程利用及經典文本閱讀及具體歷史場景踏查,進入其背後豐富的人文世界,藉以細品「文學」之美。

小冊子

酸甜苦辣鹹——文學中的飲食之味(111-2)

本課程透過飲食文學獨特的人文視角,引領一窺各種滋味在生命中之獨特性,深化認識飲食對時代、地域或個人的記憶及情感之重要,進而擴展去享受文化、想像文化、創造文化。

明信片

李明足

從故事與閱讀到自媒體(111-1)

因應自媒體podcast與Youtuber的普及,結合本學期課程主題「故事創意與閱讀」,鼓勵學習者創想,將故事文本與閱讀發想,以自媒體形式活化語文。

期望學習者透過不同載體呈現,讓閱讀內涵更實務,更趣味,體會如何活用文學並感受文學有各種閱讀的可能。

小冊子、

立體作品

類型故事創作

(111-2)

展品主題為「類型故事手做書」,呼應本學期課程主題,展品以學生手製類型故事書為主。從故事發想起源:原創或改寫,故事類型,及故事呈現載體;到內容包括主題+角色+情節。揉合形式與內容,以完成一件故事書。

沈雅文

臺灣詩蘭陽情

(111-2)

 

以佛光校園景物生活為描寫內容的「佛光風情畫」,由學生自行拍攝校園景物,介紹其中特色,分享相關經驗、故事與感受,展現多元的佛光風情。

大型冊子

徐敏媛

目送、遺產、大觀園之秘

(111-1)

我的行腳地圖:實際走訪地點,留下目送自己的行腳日誌。2023年曆製作:製作明年度的年曆,以拍攝的照片為主題,留下給自己的歲末祝福。

年曆製作

飲食、旅行、時間之鑰

(111-2)

旅行食譜的製作:關於ㄧ趟飲食之旅,註解人生中的「飲食男女」。

時光之書:繪出你的時間之鑰;寫出你的時間之感。

食譜

鮑廣東

傳統人文精神與在地蘭陽文化

(111-1)

以「歲月靜好」為主題,徜徉於天地之間,體會一切美好的自然與人文風情,嘗試靜心感知,省思如何順應歲時變化,調整自身學習與生命的節奏,享受樂活、自在的生活美學。

手工書

文學與人生(111-2)

以「貼近在地的幸福」為主題,描繪家鄉的自然風貌,品味當地的人文風情,並以走讀的方式,細數家鄉的點點滴滴,進而重新省思「家鄉」與「我」之間的連結關係。

戴榮冠

數位人文與文本分析創作。

(111-1)

本學期教學以數位人文工具作為教學輔具,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文本與地圖間之關係。探討議題則以星雲法師創校精神與個人情志書寫為兩大主軸。星雲大師創校精神部分,結合數位人文QGIS研究工具,探討佛光大學建築、書院、生態、弘法、人文、景點等六大領域與星雲大師創校精神的關聯,以專題海報與影片做為展出形式。明信片則結合文史脈流數位導覽工具,將學生個人創作,以明信片與數位保存方式,同時呈現於展場與線上導覽平台。

海報

明信片

自傳履歷與影音履歷(111-2)

本學期教學以實戰求職自傳履歷撰寫,與求職用影音履歷為主題,引導學生以CANVA、POWER DIRECTER等數位工具輔導作品產出。除作品形式導入數位工具外,並結合最新CHATGPT語言模型輔助學生產出教學成果,使學生能融合數據分析與個人創作成果,以利未來職場應徵之各種挑戰。

小冊子、

影片

瞿國申

蘭陽新探(111-1)

借由此次作品展的課程主題,引起同學對於蘭陽地區探索的興趣。各小組皆有不同的範圍與調查對象,以團隊的力量做出了不俗的結果,大家親力親為促成了成果展作品,也更熟悉自己就學的區域,實屬不易。當各組作品即將完成前,同學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報告,每位同學都經歷了面對全班報告的洗禮,在膽量的鍛鍊上有所助益。期許同學們在這次作品展的活動後,更有勇氣面對課業學習的挑戰。

小冊子、

立體模型

環保相關議題

(111-2)

   本次作品展活動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們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小組的分組、各小組的子題、每位同學各自分擔的部份、重點的分析與整理,都令人驚艷不已。雖然只是初期準備工作,可是已經有不少同學準備好了上臺報告的資料,相信無論是行程、作品成果、學習效果等,都將是一個高品質的展現。同學們成熟了許多,我們大家都感同身受,相信能夠更行有餘力的面對未來挑戰。

小冊子

三、 主題工作坊

    111學年度共計舉辦10場中英文主題工作坊,有些是一位老師獨立完成,有些則是多位老師合開,在成果展中以影片集錦的方式呈現。因各工作坊已有詳細的成果報告,在此就不贅述內容,僅列主題。從主題中可見教師們運用多元化、生活化、國際化、應用化等角度設計課程,希冀從各個面向增值學生的中英文閱讀書寫能力與溝通表達能力。
(一) 外語主題工作坊

工作坊主題

授課教師

學年度

英語加值能力工作坊

劉欣如、張家麟

111-1

基礎德語工作坊

周彼得、張家麟

111-1、111-2

18世紀以降英美流行文化工作坊

胡家瑋、張家麟

111-1

英文加值工作坊:南非文化初探

胡家瑋、劉欣如、周彼得

111-2

 
 
 
 
 
 
 
 
(二) 中文主題工作坊

工作坊主題

授課教師

學年度

中文練功房工作坊

戴榮冠、張家麟

111-1、111-2

「當文言文遇到格林童話」悅讀樂寫工作坊

張家麟、沈雅文

111-2

文學、電影與思辨工作坊

戴榮冠、鮑廣東、張家麟

111-2

流徙與回望:台灣文學經典沙龍

吳亞澤、鮑廣東

111-1

多聲:當代華文小說選讀工作坊

張家麟

111-2

歷史:吃出來的

文史中的中國餐桌史工作坊

吳亞澤、張家麟

111-2

 

 

 

 
 
 
四、 其他
(一) 宣傳
1. 邀請函:主要邀請各單位主管。
2. 海報:張貼於學校各大公布欄。
3. 網站:在語文教育中心的網頁上宣傳。
 
(二) 有獎徵答
1. 每日限定20顆扭蛋,即準備20道題目,中英文各半。
2. 找到答案者則可兌換小獎品。
 
(三) 回饋單
    本次回饋單請學生掃描QR code填寫Google表單,除了基本資料和課號外,內容包為質化與量化,質化題目有三:
1.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中文課程主題,並說明原因。(至少100字)
2.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英文課程主題,並說明原因。(至少100字)
3. 請摘錄你最有共鳴的文句,說明原因。(至少100字)
量化題目包含票選活動,以及運用五分量表評滿意度:
1.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中文課程主題。(票選)
2. 請選擇你最喜歡的英文課程主題。(票選)
3. 對課程主題是否有更深入的認識?(五分量表)
4.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強化閱讀或寫作能力?(五分量表)
5.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提升創意思考?(五分量表)
6. 對於期末展場地規劃是否滿意?(五分量表)
7. 是否有在學校公布欄或網站上看到成果展訊息?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量化回饋(如圖)
1. 最喜歡的中文課程主題
自傳履歷與影音履歷(戴榮冠老師)18%
台灣詩蘭陽情(沈雅文老師)15%
酸甜苦辣鹹-文學中的飲食滋味(吳亞澤老師)11%
類型故事創作(李明足老師)10%
飲食、旅行、時間之鑰(徐敏媛老師)9%
環保相關議題(瞿國申老師)7%
數位人文與文本分析創作(戴榮冠老師)7%
文學與人生(鮑廣東老師)6%
傳統人文精神與在地蘭陽文化(鮑廣東老師)5%
蘭陽新探(瞿國申老師)4%
目送、遺產、大觀園之密(徐敏媛老師)3%
文學中歷史的場景(吳亞澤老師)3%
從故事與閱讀到自媒體(李明足老師)2%
 
2. 最喜歡的英文課程主題
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吳麗萍老師)21.2%
履歷與寫作CV Writing(胡家瑋老師)15%
50字故事50-word Story(劉欣如老師)12.7%
流行文化-小雜誌 PopularCulture-"Zines" (周彼得老師)12.7%
西洋歌曲賞析 English Song Appreciation (張以綸老師)7.9%
影片配音活動 Video Dubbing (劉欣如老師)7.6%
出國遊歷 Going Abroad-At the Airport(胡家瑋老師)7.1%
電影人物日記 Film Character Diaries(周彼得老師)5.7%
世界文化巡禮 World Culture English (張以綸老師)4.2%
國際議題英文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Issues (林楚淇老師)3.1%
社會議題英文 English for Social Issues (林楚淇老師)2.8%
漫遊臺灣 A Day Trip in Taiwan (韓震緯老師)0.3%
漫遊歐美城市 Traveling to European and American Cities (韓震緯老師)
 
3. 對課程主題是否有更深入的認識?
非常同意66%
同意26%
普通6%
不同意1%
非常不同意1%
 
4.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強化閱讀或寫作能力?
非常同意66%
同意25%
普通8%
不同意1%
非常不同意1%
     
5.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提升創意思考?
非常同意64.68%
同意27.98%
普通6.23%
不同意0.55%
非常不同意0.55%
  
6. 對於期末展場地規劃是否滿意?
非常同意64%
同意28%
普通6%
不同意1%
非常不同意1%
 
7. 是否有在學校公布欄或網站上看到成果展訊息?
有99%
     
質化回饋(學生回饋必須扣緊主軸計畫)
一、 最喜歡的中文主題化課程
1. 我喜歡這個主題是因為它引發了我對於新事物的好奇心。它不斷帶給我新的知識和挑戰,讓我成長和進步。我喜歡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因為這讓我感到有成就感。它也給我帶來了樂趣和享受,讓我忘卻壓力和煩惱。這個主題讓我與同樣喜愛它的人建立了聯繫和共同的興趣,我們可以一起交流和分享。最重要的是,這個主題讓我感到激發和啟發,它讓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出重要的貢獻。
2. 從對宜蘭的表面認識到深入探索,發現了宜蘭這個靠海的縣市中能源都從哪裡來,一開始的尋找主題毫不猶豫的選了比起其他組更廣範圍的乾淨能源,從小到大認識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還有海洋能等都是我們主題的內容,還有一個是我意想不到的乾淨能源生質能,也從這份報告中了解了許多,完成後似乎對宜蘭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3. 環保在現代是很重要的議題,光是環保餐具就可以對未來有很大的影響,還有乾淨的能源、或是現在過度開發的一切都值得探討,在未來環保相關議題只會更多不會減少,大家要提早重視這個議題。藉由成果展看到相關報告覺得很棒!
4. 說明原因:因為有上老師的環保相關議題,所以我無條件支持本課程主題因為有上老師的環保相關議題,所以我無條件支持本課程主題因為有上老師的環保相關議題,所以我無條件支持本課程主題因為有上老師的環保相關議題,所以我無條件支持本課程主題。
5. 就跟現代環保觀念很符合,而且很有特色,很實用,也符合現代人的環保然後觀念,具有很好的教育特色, 觀念也很先進,而且跟現代議題也有關連,很棒很有趣,而且很實用的作品展主題。算是對生活與日常、人文都很有幫助的主題
6. 學習是一種持續不斷的過程,不斷追求知識和成長。每天學習一點點,積累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變化。克服困難和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它們讓我變得更堅強和有韌性。和他人交流和分享知識是學習的重要方面,因為通過討論和傾聽不同的觀點,我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堅持目標,保持專注,將努力付諸實踐,我相信我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要享受學習的過程,因為它給予我無限的可能性和成就感。
7. 通過這次的自傳履歷或者是影音履歷我學習到了非常多關於以後面試我可以用得到的資訊,通過這些實用的技巧,讓我在面試上可以比別人多一點機會,以往我認為面試只要放放大頭貼照,填寫一下基本資料就好了,經過戴老師的指導後發現其實面試也是一門學問。
8. 因為我喜歡數位創作,在這個展覽中我看到了許多人的作品,每個人做的都很不錯,在中文的部分我看到了我們當初做的地圖的海報,我覺得很棒很讚,在英文的部分我也看到了我做的影片,雖然做的不怎麼好但我覺得可以放給大家看是一種勇氣
9. 因為這是我們這學期所選的課程主題,以及指導老師,藉由這次的主題讓我更加了解我們的所在地,宜蘭,是個很棒的機會跟課程。
10. 覺得非常棒,可以更佳瞭解環保議題並且深入探討現在的社會環境,環境保護是相當重要的,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生活還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大自然生態,平衡我們的自然生態,環保議題也是一直以來最大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好好對待我們的自然生態自然環境
11. 飲食、旅行、時間,這三者被稱為生活中的關鍵要素,我在過去的經歷中對它們有了深刻的體悟。飲食不僅是維持生命所需,更是一種文化、一種享受。通過品嚐各種美食,我發現了不同地區的獨特風味,也了解到食物與人之間的聯繫。旅行則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體驗到不同的文化和風景。每次旅行,我都收穫到無價的回憶和新的體驗,這豐富了我的人生。然而,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它讓我們有機會去追求夢想、實現目標。我學會了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這三者相互關聯,共同構成了我豐富多彩的人生。
12. 台灣蘭陽情課程可以學習到許多詩句去介紹宜蘭,讓我更了解自己讀書的城市,也可以發現許多風景跟人文,老師上課也非常認真的講解,讓課程更生動有趣,也可以更容易理解詩句的內容,我覺得老師教的非常的好,上課時也有題目可以說出自己對於詩句的想法,我覺得十分的有趣
13. 美食文化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代表著不同地區和民族的獨特特色,還是一種融合了歷史、傳統、烹飪技巧和飲食習慣的藝術形式。在我的旅行中,我曾經有機會品嚐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並透過時光之書寫下了一些深刻的心得體會。
14. 因為是我們的國文老師戴榮冠老師指導我們的作品,從自傳到履歷再到影音履歷。一步一步都是老師指導出來的,雖然很可惜我們交作業的時間較晚,沒有展出我們的作品,可看到其他人優秀的作品,我也甚是感動。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15. 看到了很多人的履歷跟自傳,他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平常生活中可以去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自主去學習很多東西,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他們可以在這少少的幾張紙裡面把自己的特點及優勢都展現出來,很好的行銷自己。
 
二、 最喜歡的英文主題化課程
1. 總的來說,英文五十字故事以其簡潔而有力的特點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它們通常帶有啟發性的結局,鼓勵讀者參與到故事中去。同時,這些故事還展現了作者的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它們的快速閱讀和分享特性使其成為了一種廣泛流行的文學形式。"
2. 因為這份期末成果是我們班做的,在過程當中學習到如何利用短短的50個單字寫出一篇有起承轉合的故事,也在過程當中學習到團隊合作,雖然過程當中有挫折(例如一直寫錯字、排版排不好等等意見不合的狀態)但,我們還是樂在其中,也很謝謝老師讓我們有這個機會體驗這個短篇故事。
3. 因為我是本課程的學生,在進行這個部分的活動時,不僅給我很多啟發,要有起承轉合,還要有隱藏的小轉折,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做設計,一切都是由自己發想,並且做出來成功的小成果海報,很喜歡這門課程帶給我的回憶,覺得自己蠻有創意的。
4. 果然學習語言最重要的不僅僅只有看跟寫,聽跟閱讀也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學習一個語言之後不會聽寫,那根本跟沒學過是一樣的。不會寫讀頂多當個文盲,而不會聽寫就形同是個喑啞人,哪個比較嚴重我想十分明顯。總而言之老師會在課堂上指出各種英文口音的差異讓我們發音變得十分道地,這是好的。
5. 很喜歡自己與組員創作50字的故事,在不停的修修改改中,我們更熟練了短文故事的書寫技巧,使用的文字也會更加有效,提升了我們對詞組的組合能力。在繪製海報的過程,我們也透過數次的討論去呈現最恰當的插圖,好讓我們的文字更加活潑和具體,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環節之一。
6. 這堂課讓我學習到了諸多生活中可以運用到的字詞 句子50字的故事也相當有趣的課程 為了寫出完整的故事 也吸收到了更多單字 也知道意思和用法 中文故事轉乘英文 也能讓我知道把中文的故事改成英文的語法其實也可以很有趣
7. 因為自己有參與在其中,其中一篇50字小故事是我與組員一起用心做出來的,從如何書寫構想人物劇情這些,我們做了很多的事還有我最不擅長的畫畫,還好我們組內有會畫畫的人,我們其他人在旁幫忙塗色。因為是我們花時間精力做的所以比較偏愛。
8. 因為有和自己的組員參與製作,所以印象比較深刻自己也有錄製英文句子在裡面,雖然很害羞但是看到影片出來的成品還是很喜歡,之前也有參與過50字故事,體驗使用50個單字,寫出一篇完整的故事,然後和大家一同製作海報,這兩個是我最喜歡的課程主題。
9. 我喜歡這個的原因是因為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主題去做要介紹的流行文化,可以介紹自己非常喜歡的人、事、物,並且做成小雜誌很酷,雖然全部要用英文來做有點困難,但有這個機會能跟大家分享,是一件讓人很開心的事,尤其對我而言我會想分享。
10. 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們這組的作品,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很讚,可以讓人觀賞我們的作品,在製作過程中,大家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能一起互相討論,我覺得感覺很棒,就是我想要的氛圍,也很榮幸能夠讓我們這幅海報展出
11. 可以創想一個故事且可以用卡通裡的卡通人物來擔任主角,創造出一個新的故事,比如說派大星的日常生活都在幹嘛,阿寶探險中遭遇過什麼困難⋯等,可以由我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去續寫他的故事,不一定要照卡通裡的故事劇情來寫,我覺得這是一個既可以發揮想像力及創造的想法。
12. 雖然很可惜我們的作品沒有被放上展覽,但其他同學的也都很好,我們自己是寫派大星在幻想中吃漢堡,卻發現有蛇的驚險場面,還有網友見面卻發現對方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網路詐騙主題等等,我覺得老師利用ㄉ了這次的五十字故事,讓我們發揮了異常的想像力
13. 因為可以從這堂課中了解到該如何用英文製作五十字的故事這其中的文法跟每個英文單字的用法,都極其的重要,所以這堂課上的真的很值得,畢竟我本身的文法就不太好,可以通過這門課去更深入的了解文法的重要性和使用方式等等的。讓我用更好的方式去了解是最棒的。
14. 由於我本身讀歷史系,所以對各國的風俗文化有一定的興趣,除了對自己身處的地方,有認識之外,可以增加自己的視野,不會覺得自己是隻井底之蛙,忘了看外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他們這組圖文皆有,有看到食物部份的紙本文章,看到都肌腸轆轆起來了。
15. 我覺得這個班級所呈現的成果展十分有趣因為是利用繪圖還有模型的呈現,有更生動的感覺彷彿帶進小王子的世界裡,從之前就知道這個班級課堂都使用小王子這本書來教學,所以這次看見他們的期末成果展覺得很不錯,同時做出那些模型也有花時間的
 
三、 最有共鳴的文句分享
1. 生命的意義就是學習成長,覺得讓人生變得很有挑戰,像海綿不斷吸收知識、經驗,讓我覺得這個世界摁很有想往上衝的想法。會印象深刻是因為這句話是我在參觀看第一個作品看到的,我覺得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別,但就是會給人打了雞血一樣。
2. 我有看到一句:人生充滿了,酸甜苦辣鹹。這句話實在太有意義了,人生總是會遇到不同的事情,每一件事情的感受都不一樣,有的會心頭一縮,感到不捨;有些會難過傷心,會哭出來,但這不就是一場人生嗎,人生就好像一盆湯湯水水,時不時就會往裡面添加一些:酸甜苦辣鹹的調味料。
3. 「現實人生,往往文學創作的養分」這句話非常有感觸,文學創作非常有趣,你可以透過讀別人的文章、故事,來感受別人的人生、想法、經歷。非常有趣,你自己也可以透過寫文章、短文,來抒發自己人生的境遇,遇到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透過文學創作來紀錄下來,讓別人或是自己可以感受自己的人生 、生活。
4. "「藏在蘭陽的小秘密」
5. 原因:讓我更想知道其中的內容,讓我想看看哪個地方是我們有去過,甚至不想去的,但是在那個地方居然有令我想不到的小美食及小景點,慢慢去探索,從中看到其風景、美景,真的讚讚讚!!!!!"
6. 這一年,他結束了遊歷生活,回到日本,發表了《美利堅物語》、《法蘭西物語》等力作,其唯美浪漫的情感再次與其生活據點連結了起來。在此之前,他寫過一些短篇小說,處女作〈簾中月〉和〈野心〉〈地獄之花〉〈夢少女〉,還有以他叔父為原型寫的〈新任知事〉等作品,都曾經獲得好評,不過,彼時他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學風格。後來,他發表了〈監獄的背後〉和〈狐〉等短篇以及〈冷笑〉等中篇小說,對於日本當時過度追求西化的庸俗性有所諷刺和抨擊。
7. 酸甜苦辣鹹是一種味道,也是一種人生哲學。這句話是最令我著迷的話語,一看到這句話,我覺得美食不再只是食物這麼簡單,他同時也能被賦予文學的藝術性與表達,一般講到酸甜苦辣鹹我們只會形容是食物的味道,但聯想到人生哲學是讓這些味道昇華成一種態度,一種新的形容方式。
8. 最美麗的風景莫過於在地的景點,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我們常常會跑出去各地旅遊,就是因為那些地方很美,但不論是再美再怎樣的地方,永遠也比不過家鄉在地的風景,畢竟是從小看到大,對於地方上也有共鳴,最美的地方永遠是家鄉
9. 現實人生往往是文學創作的養分,許多文學巨著都是靠著對現實世界的體悟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寫出,不禁一事不長一智,同樣也能適用於創作上,人生是最好的創作才料,也是最容易取得的,能夠活用,那文學就是有機會讓人起共鳴的,既然如此,多從人生尋找的。
10. 這個地理學家如同社會上一些以自我為中心的高知識份子,憑著自己學歷比別人都高,而不願意去傾聽別人的意見,像是一個人與世隔絕的夢幻境地、逃避現實生活的世外桃源、隱居之地。
11. 重新審視自己是如何接受他人發出的訊息,是根據什麼線索,是客觀依據,還是自己揣測的成分較多,如果是後者,之後試著多問對方幾句、多等待一些時刻,以收集較完整的資訊。自我中心的人判斷與做決定是沒有問題的,調整的只是收集資訊的方式。"
12. One sees clearly only with the heart.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This sentence is my favorite part in the book. The little prince only like his rose, then he said he has responsible for rose, he take care it everyday.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he rose really perfect, but the rose is unique.
13. And yet what they are looking for could be found in one single rose,or in a little water我覺得這段話讓我感同身受,因為現在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但其實這些東西都是很容易找到的因為在微小的東西都是可以賦予人生意義的存在。
14. "It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judge oneself than to judge others. If you succeed in judging yourself rightly, then you are indeed a man of true wisdom.
15. 判斷自己往往都比判斷別人還要困難,有時候你了解別人,但都會忘記了解真正的自己。"
16. 這顆星星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一朵花在上面,這句話讓我有共鳴的原因是因為小王子會喜歡他自己的B612星球除了它是自己的家園之外,還有是因為星球上還有他最在乎的玫瑰在星球上讓他感到美麗並且喜歡,這個對小王子來說是他懵懂的愛情卻是最真實的愛情。
17. 死亡有兩種一種是軀殼死亡另一個是被遺忘這句話讓我感覺到死亡最害怕的是被遺忘才可怕,小王子之前會讓飛行員覺得很煩,但小王子要死亡的時候才發現小王子的好,之前小王子是盧小小,後來死的時候飛行員看著天空傻笑
 
綜合回饋
    從學生們的回饋中,充分展現教師帶領創意實作的用心,無論是中文或是英文課程,皆能從展品感受任課老師想呈現的理念,從課程中所學得的不僅在於閱讀能力分析或書寫表達技巧,同時也體現出學生對於不同方面的深層議題的省思,豐富學生在語言文化上的深度與廣度。此外,學生能以具體而流暢的文句表達己見、抒發情感、陳述經驗,足見目前的主題化課程已具成效,成果展作品亦能引起學生多方共鳴,並得到肯定。

其他附件

1. 最喜歡的中文課程主題

1.	最喜歡的中文課程主題

2. 最喜歡的英文課程主題

2.	最喜歡的英文課程主題

3. 對課程主題是否有更深入的認識?

3.	對課程主題是否有更深入的認識?

4.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強化閱讀或寫作能力?

4.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強化閱讀或寫作能力?

5.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提升創意思考?

5.	本期末展是否有助於提升創意思考?

6. 對於期末展場地規劃是否滿意?

6.	對於期末展場地規劃是否滿意?

7. 是否有在學校公布欄或網站上看到成果展訊息?

7.	是否有在學校公布欄或網站上看到成果展訊息?

場地布展圖

場地布展圖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