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   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第二屆數位人文工作坊

第二屆數位人文工作坊

計畫年度:111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三 跨域培力 ‧ 品保創新

子計畫 :子計畫一 跨域學習教師培力(3-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措施:創新策略跨域自學(3-1-2)

執行單位:外國語文學系

活動日期:2022-11-03 ~ 2022-11-03

活動地點:雲起樓320會議室

主持人:游鎮維

參加人數: 教師:27人, 學生:3人, 其他:5人

活動目的

近年來,數位化工具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各式數位通訊軟體無形中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形態,並重新建構我們彼此與生活空間之關係,在教學現場上,數位工具也改變了傳遞知識的方式。在此時代潮流中,無遠弗屆的數位科技,為人文學門這樣的傳統學科,開啟了創新再造、與時並進的契機,「數位人文」一詞應運而生。

「數位人文」,顧名思義,是指數位工具在人文學科裡,教學上的運用、與研究上的結合。「數位人文」,也成為本院之重點發展方向之一。本院在去年十二月舉辦了為期一日的「第一屆數位人文教學創新工作坊」,邀請此領域的專業人士蒞校指導,增強本院教師數位人文的教與學能力。今年,本院在此基礎上,將舉辦『第二屆數位人文工作坊』,邀請此領域的專業人士,指導本院教師如何運用數位化工具,對研究資料進行整理、搜集與保存;如何以數位化工具為媒介,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學習,增進教與學之間的互動;如何藉助數位化工具,將文學、歷史、語言及宗教等學科知識,進行空間化、具像化、視覺化的呈現,以期開拓本院教師在數位人文領域之新視野。

活動流程

首先說明準備過程:

本活動在111年11月 3日星期四舉辦,地點在雲起樓320會議室,為期一天。

 

活動行前準備:

  • 9/23時,已開始發email邀請演講者。經過一番波折(有的講者沒回應,有的遲遲未能確定是否前來,有的11/3已有其他行程),最終在九月底,確定四位講者的名單、講題、當天時間次序(如以下議程表)。

 

工讀生協助行前準備:

 

在10月上旬,找工讀生幫處理設計海報、製作google報名表單。在10月中旬開始,貼海報,發送google報名表單的連結,開始宣傳本活動,同時用email邀請校外講者提供資料(摘要、講綱或ppt),以供編印工作場的會議手冊。主持人陸續收到資料後,即請工讀生編輯手冊,之後送印。同時聯絡校外講者索取資訊(車牌、到校時間等),以申請「入校停車免換證」和「保留車位」,製作相關費用收據。在11月初,開始依報名人數,統計便當、茶點人數,以進行便當、茶點的訂購,以及相關活動所需東西的購買。為了防止疫情或其他原因影響實體活動,也架設了MS-Teams線上會議室。在11/2(活動前一天),工讀生協助進行場佈(海報架、排桌椅、擺簽到桌、茶水桌、測試電腦設備等)。

 

再說明活動當天的活動:

 

早上八點多時,工讀生開始把海報架、電腦、工作坊會議手冊、簽到表、茶桶、茶包等放置定位,接著院內教師陸陸續續到來。8:50進行開幕式,先由傅昭銘副校長致詞,再由蕭麗華院長致詞,之後進行大合照。之後就開始進行第一場演講。之後演講活動的流程,大致都在會議室按照議程(如下)所訂的時間進行,場外的工讀生也依照時間,引導講者到會議室,領取/發放便當,擺放茶點等,最後活動在下午5點多順利圓滿結束,接著工讀生迅速收拾場地,把所有東西歸定位,結束了一天的活動。

 

議程表

8:30~8:50 報到

8:50~9:00 開幕式/大合照

9:00~10:30 第一場講演 (1.5 小時)

講題:臺灣佛學研究領域的數位人文發展概觀

講者: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洪振洲 教授

10:30~10:40 茶敘時間

10:40~12:10 第二場講演

講題:數位人文跨域共授:教學、研究與服務三面向

講者:宜蘭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朱志明  助理教授

12:10~ 13:30 午餐時間

13:30~15:00 第三場講演

講題:人文知識轉譯與數位科技賦能

講者:輔仁大學英國語文系  周德嬚 助理教授

15:00~15:20 茶敘時間

15:20~16:50 第四場講演

講題:空間人文學:GIS於人文社會科學跨領域整合應用

講者: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廖泫銘 研究副技師

16:50~17:00 閉幕式

 

活動之後:

主持人帶著工讀生製作回饋問卷,發送給參與的老師,進行統計與檢討,製作成果報告以及核銷。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參與人數(檢附簽名單)

參加人數共35人(專/兼任教職員26人,副校長1人、學生3人,校外講者4人,助理1人)。就教職員人數來講,本院專兼任教師約有30人左右,所以參加人數全院教師的佔8成以上。

(二)質化 

 1.活動目的達成度之自我分析(填寫參與活動者於會後之具體獲益內容)

本活動是針對人文學院教師所的研習活動,會後以Google表單發送匿名回饋問卷給參與的教師,收到22筆回覆。問卷以五點量表制(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提問以下四個問題:

1. 就您參加的場次,整體而言,您認為「講者的講授內容深入淺出,讓我對主題有所認識」嗎?

2. 就您參加的場次,整體而言,您認為「演講內容對我之後在教學或研究的數位人文應用上,有所啟發」嗎?

3. 您認為「這次工作坊的日期和時間長度安排適當」嗎?

4. 您認為「這次工作坊的餐點、服務的安排令人滿意」嗎?

對於第一題:有90.9%的回覆者表示「非常同意」,9.1%的回覆者表示「同意」。

對於第二題:有81.8%的回覆者表示「非常同意」,13.6%的回覆者表示「同意」,4.5%的回覆者表示「普通」。

對於第三題:有81.8%的回覆者表示「非常同意」,18.2%的回覆者表示「同意」。

對於第四題:有90.9%的回覆者表示「非常同意」,9.1%的回覆者表示「同意」。

 

2.根據活動績效之自我檢討,研提爾後辦理之改善方向

從以上來看,這次活動算是舉辦得很成功,收到的回饋都很正面。這也是因為主辦單位找的講者都是一時之選,這些講者本身都學有專精,在數位人文領域上,有教學或研究實務上的成果,都曾在其他場合發表相關主題的講演,知道如何把內容深入淺出的傳達給聽眾,因此聽眾也能覺得有所啟發,有一兩位聽眾覺得還好,或許是剛接觸「數位人文」的關係。

至於時間長度方面,本工作坊針對教師,所以選在週間來辦理,就是為了讓院內老師到校時來參加,讓老師依照上課或空堂時間來選譯參加,算是一個不錯的方式,而且一天為期之時間,也不算太長,不會佔用平日教學、研究忙碌的老師太多的時間,建議之後朝此方向辦理。

在餐點服務上,也獲得高度的肯定,原因是茶點是訂卡帛素食坊的糕點,葷食便當是訂校內商家豐饌,素食是訂校內滴水坊,都很美味。

回饋中有人提到「手冊不完善」,想必是因為本工作坊只有四場演講,而四位講者裡,只有一位提供詳細的PPT簡報檔印在手冊裡,其他三位提供摘要,看起來有點單薄。在編排手冊前,主辦單位已提早邀請講者,在一定時間內提供資料,以便作業,但因有的講者 本身較忙碌,只能先給摘要。建議之後辦理時,如要印會議手冊,要提早與講者聯絡。

其他附件

工作坊手冊的照片

工作坊手冊的照片

回饋問卷結果

回饋問卷結果

活動簽名單

活動簽名單

活動議程表

活動議程表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