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   子計畫二 書院生活明德惟馨(1-2)   >   行動方案二 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雲水書院】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 (設計思考)

【雲水書院】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 (設計思考)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學院書院.雙軸教育

子計畫 :子計畫二 書院生活明德惟馨(1-2)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二 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執行措施:書院師生講會共學(1-2-2)

執行單位:佛教學系

活動日期:2021-10-13 ~ 2021-10-13

活動地點:N117教室

主持人:曾稚棉

參加人數: 教師:2人, 學生:51人, 其他:0人

活動目的

110-1雲水書院以「為未來而學」為主題,學生藉由設計思考的介紹,認識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增進學生學習力與自信心。同時期望藉由設計思考之主要概念之一的「同理心」與換位思考,引導學生在自身佛教學系專業知識所學,能在未來利他的社會實踐規劃和執行上,能夠有更落實的作法和成效。

活動流程

一、雲水書院主任曾稚棉老師介紹講師

二、產媒學系羅逸玲老師講課

三、創意發想練習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滿意度統計結果:

  1. 主題規劃的「整體滿意程度」。滿意度:4.19
  2. 活動內容的「整體獲益程度」。滿意度:4.19
  3. 有助於我對這次活動重要指標-「為未來而學 」有提升的幫助?滿意度:4.09
  4. 此次活動之議題-「為未來而學」的內涵獲益程度為何?滿意度:4.13

 

二、學生心得回饋諸如:

學生A:

近年來,創新需求不斷的被提高,設計思考也因此而生,他的精神本身源自「以人為本」。由此出發,發展出了與人有愛、相互合作、於做中進行學習、快速構思、早失敗早修正。設計思考可使一切創新、使一切與眾不同,唯有與眾不同,創新才有意義;唯有與眾不同,設計思考才有意義。

設計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一開始的定位。定位有了,再來通過不斷的嘗試與堅持,才能發展出真正的完成品。最終,我對這場講座的感想是唯有包含同理心,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進步,也唯有不斷的進步,世界才會更美好。感謝這場講座帶給我的所有知識,也謝謝學校讓我得以參加這場講座。

學生B:

這是我來到佛教學系第一次聽到的演講,剛開始以為佛教學系是單獨沒跟其他系所接觸的系,經過老師分享這次的演講主題,顛覆了我對佛教學系的看法,原來佛光大學各系之間都有互動,並不是讀什麼系,就學什麼系的內容,大學真是一個大大的學,學的東西是廣的,無遠弗屆的。

當初我只是因為興趣想讀佛教學系的,但家人很怕我讀了佛教學系畢業後沒出路,最後我不聽從家人的建議,來到了這裡,但我並不後悔,佛教學系擁有比其他系所多的資源,像是今天的演講,讓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思考方面的知識,雖然一直循環的思考,但必須永不放棄,不要有挫折,成功了就是你的,就像我那時講的:「筷子(鐵杵)磨成繡花針」,是一樣的道理,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講師的一些表現當中,觀察到老師是個細心的人,在關鍵詞語中,有詢問過書院老師的動作,在此詢問過程中,使我了解,在出家人面前要小心講話,以免造成嚴重的口業。演講結束後書院老師的結論,讓我知道,雖然我是新生過去很多的生活不了解,但我叮囑自己不要依賴別人,學會自己獨立,才是正確的行為。

這次的演講,有讓我感覺到講師以及書院老師的用心,生動互動的講師以及規劃和作結論的書院老師,辛苦你們了「謝謝」,當下的我聽的很開心,全心投入聆聽,這並不是只有拿個分數,而是為了未來的人生聽的,不管我未來是選擇出家還是找工作,都很有幫助,值得學習。

學生C:

設計思考剛聽到這個名字是,第一個反應是:和設計不是一樣嗎?其實每一人都有各自的解釋方式,和我想法最像的是設計思考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如何設計的延伸,即使沒有如何設計一樣專精,但也是一種增進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與能力。

在內容裡面提到設計思考的精神以人為本。

例如,要解決銀髮族未來的生活問題,可以是透過醫學研究釐清大家所面對的問題,可以是思考如何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適切的協助沒有人力的長照市場,可以是思考如何運用國家的稅收照顧所有老人家的未來,或是採用設計思考的方式,了解使用者的問題,跨領域的提出解決方式,一點一點的測試解決的方案,試圖改善這樣複雜問題的想象。真正的設計師,不是以設計師視角,或是業主視角來解決問題。而是從顧客角度來思考整體來解決的方案。

今天參加講座題目是「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設計思考」讓每個人的收穫很多。老師講課讓我們覺得很有精神和沒有無聊的感覺。所以這題目對我來說我收穫了很多利益。

 

學生D:

如何把同理心運用到生活。

用設計思考來跨領域

設計思考以人為本

其實上完課後、對於設計這個領域又有不同的引申和發展、不單單只是設計、透過老師的教學可以知道原來設計包含這麼多層面、也包含了很重要的同理心。因為社會的需求、消費者的需求、符合條件人的需求、都是做為設計的理念。我覺得今天上完這堂課充滿了好多知識。非常開心。更能知道未來對於課業的設計理念。

 

學生E:

創造新的思想幫助我們心裡更多的想法,在設計思考的方法中,對這種尋找需求、定義問題核心、重複測試修正的過程,都有很清楚的方法與指示,對於有心想要解決社會問題,卻無從下手的人來說,是很有效的幫助,在發想、設計一個社會創新的商業模式時,設計思考提供了一個很清楚的思考架構,成功的社會創新必須要能自給自足地延續下去,否則就是慈善事業了。從事社會創新時會遇到的挫折固然可以用理想支撐下去,但是從手邊遇到的小問題開始用設計思考練習解決,絕對可以鍛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出創業家的態度與精神。

 

學生F:

這個主題對我來說很有意義的,因為社會越來越發展,我是一位出家人,我如何能讓他人學佛呢?或者怎麼教導別人,讓他們覺得學佛很有幫助呢?在道場我們會舉辦法會,我們怎麼設計法會的內容,法會的佈置讓法會獲得成功呢?所以我現在要知道佛教信徒他們所需要是什麼,在生活上遇到什麼問題,然後才去設計那個法會,這樣子法會一定成功。所以我們不管出家還是在家要懂得設計什麼,這樣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幫助。

透過這場講座我才知道什麼是團隊的力量,因為只有一個主題是筷子怎麼用,但是透過五十個人我們有一百個使用筷子的方式,如果以五十個頭腦用來解決一個問題,我相信一定這個問題又很快找到解決,又找到很好的方法。所以我們要培養團隊合作的習慣,聆聽,觀察人家的方法和建議,這樣個話我們不只尊敬別人的行為,也讓我們多一個學習,了解的機會,雖然有很多事情別人不能幫我解決,但至少他們也會提供給我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G:

設計思考是我從來完全沒有聽過的一個概念。所以今天這場講座真的是給我很多新的知識。其實聽完之後我還沒有辦法聽懂這個術語,所以我上網查一下關於它的一些資料,以讓我更了解這個概念。

設計思考或設計思維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學生H:

以人為本為最終目的培養『同理心』為出發點什麼是同理心呢?

令我感到意外的一個點就是體驗『體驗孕婦』

體驗孕婦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當孕婦的不便利,母親懷胎十個月把我們生下來,有多麼的不容易,除了要面臨公司的資遣,還要面對死亡的風險和早產的事情,在這邊想要對母親說謝謝,您把我給生下來,雖然我常常惹您生氣,讓您很頭痛,我還是很感謝您對我做的這些事情,如果沒有您的話,我還不知道在那邊流浪。謝謝您把我生下來,沒有放棄我。當我遇到挫折的時候,您永遠都是第一個出來幫我。謝謝還有很多的事情沒辦法一次說完,以後就換我來好好的孝順您了。

 

學生I:

如何發想對需要者的同理心與及如何解決問題,設計思考的思維模式到設計目標,比如說,口罩如何變成戴著它不會有口紅、食物、水的痕跡?而我們到底可以為社會做什麼?想著透過設計思考,如何可以回饋他人?聯合國有17個永續發展的目標,都是以人的需求為主要的發想,就是需要者需要什麼,而且能為他們解決什麼問題?也想想我的能力能為別人做些什麼?我想我們應該盡量為別人服務,在為別人服務之前,先充實自己。佛光大學有很多的資源都值得我們努力的學習,非常感恩學校與老師們。

 

學生J:

設計思考是從何而來呢?就是通過經驗與體驗而來;比如體驗觀察,訪談使用者,親自觀察使用者,以使用者觀點親自體驗。

通過這場“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設計思考”我可以運用在各個地方,就如將一些生活目標拿來練習,像是「每天早上總是賴床」、「減肥沒辦法成功」、「想要存錢買新的筆電」等等,都可以使用設計思考的流程,從需求開始並清楚的定義問題,產出一個新的解決辦法以後反覆嘗試,找到最佳的結果。

 

設計思考不只是侷限於設計未來,而是有無限可能。一開始對設計思考不是非常了解,透過學弟的分享看到了設計思考更廣闊的可能性,或在創業發想時、或在訪談聊天過程中、或在與自己內在的對話,都可以運用到設計思考,在人生或工作上遇到問題時,如何當一個好的教練,引出內心潛在的思考流向,並歸納出有組織的脈絡,解決難題,是設計思考存在的目的。下次遇到問題時,我會試著利用這項工具,發散和收斂龐雜糾結的思考路線,貼合目的地釐清最適合自己的方向,我相信這樣可以理好遇到困境時凌亂慌張的內心,更自信自在的面對各項人或事。通過這場「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設計思考」,知道了所謂設計思考的概念不僅只設計自己的人生,甚至是專門解決問題的顧問公司都在用的一個概念,先藉由不斷開放式的詢問,同理出欲達成的目標是什麼(人生觀、工作觀)或是可能的問題是什麼,再定義出對自己來講什麼是符合目標的(好時光日誌)或是問題到底是什麼,可以利用發散、收斂幫助上述步驟,發散想法,代表開放式不設限;收斂想法,代表不離題!

 

學生K:

首先非常感恩羅逸玲老師讓大家了解設計思考,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其實我感覺這個題目對於大學生有很多利益。首先要了解如果在生活(學習,工作。。。)沒有設計就發生怎麼樣的情況呢?沒設計就像一根纏在一起的繩子,繩子的末尾找不到了,我怎樣才能繼續拉直繩子?心裡也是,沒設計就讓過程被混亂。在生活當中也是,如果每個人已有設計好的事情要做,它一定讓過程通過很正確。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方法,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學生L:

這場的主題是【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設計思考】。老師介紹給我們新的一種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法概念,透過人的需求,發想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與方法。令我們了解設計思考是什麼?怎麼進行?設計思考可應用在哪個場合?老師也讓大家實際體驗一個遊戲很有趣。讓我們知道在壓力下,人的腦袋發展很多想法創意。壓力通常用來指平常的煩心事,但也可能是更嚴重的心理挑戰。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因為人們關於自控的很多看法實際上妨礙了我們取得成功。

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因為我們的科技,技術已經到一個水準了。設計需要兼顧使用者的需求,考慮使用者自身行為,盡量做到使用者友善設計。

 

學生M:

今日透過講座,讓我清楚明白一個新的名詞-設計思考,最初這個名詞是由一家設計顧問公司IDEO採用並提倡,而後擴散到全世界的設計圈。IDEO執行長Tim Brown鼓勵設計師要放大思考的格局,並且了解如何用設計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式,讓我瞭解透過思考能夠讓原本單一的答案延伸出你無法想像的各式各樣和千變萬化的答案出來,再從這些答案中尋找出適用的部分,再透過反覆的測試使其完美化,所以創意常常是天外飛來一筆,但也並不是無跡可尋。設計思考存在的目的,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透過流程來引導創意。如果我們懂得將設計思考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上,當你心力交瘁的時候不知道要如何去解決繁雜的問題時,若能透過今日所學的設計思考的方法去解決你繁雜的問題,那麼這設計思考的流程將會引導你把你的問題研發出許多的解決創意, 那麼你將會發現,其實你所謂的繁雜問題會變得更簡單化,甚至會引發明更多的解決方法。

 

學生N:

今天這場講座的主題是「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同時也是一場關於設計思考的講座,老師在講座的剛開始就問我們說,你覺得思考是如何產生、如何而來的,而有同學便回答到,是從日常經驗、生活,甚至是逼出來的,而這些都的確是產生思考的方式,就像老師說到,老師在她的課程上,讓修這門課程的男同學都使用衛生棉,甚至讓他們背上約兩公斤的胸部及約七公斤的孕肚,讓他們體會女生的辛苦,而在這門課後,男同學也有許多的感悟,包括不會再和生理期來的女生說要多喝熱水等等,因此,老師說其實很多想法其實是由體驗而產生出來的。

而這場講座中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課程中,問了我們一個極其平凡的問題,那便是:「筷子可以做什麼?」,並且讓全班同學每一個人回答兩個答案且不能重複,而在這樣的過程中,其實真的讓我的大腦腦力激盪,並且快速的運轉,而同時,我也有很大的體悟,原來每個人的思維、性格不同,也會造就出差異極大的答案,像是有人回答吃飯,這樣的答案就比較平常、常見,而相反的,有人回答用筷子磨成繡花針,就像鐵杵磨成繡花針一樣,而這樣的答案便是跳脫固定思維,較為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老師也說,透過這樣的腦力激盪,藉由這樣短時間使你想出答案的遊戲,便會使我們產生出許多創新的想法,甚至在講到沒有答案可以講時,你的口中便會講出非常天馬行空的想法,而這便是思考這件事情有趣的地方。透過今天的講座,我才明白現今許多受人歡迎的產品抑或是創新的商品,原來都是因為透過設計思考,透過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概念,來去創造、產生,而在這門課中,我也改變了我本來的想法,我原本以為設計思考單純只是設計師抑或是設計產品的人,純粹依據自己的想法來去設計,但沒有想到,原來設計思考的背後,是以人為本的,並且蘊含了許多概念,也讓我覺得原來設計思考是蠻有趣的一件事,而不是我原本認為的枯燥乏味,也很感謝今天講師帶來這麼有趣的演講,使我受益良多,讓我更了解設計思考是甚麼。

 

學生O:

我學到了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重要核心的基礎‚以人為本的解決方法的概念‚以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不一樣的‚像老師就讓男生的同學體驗用了衛生棉和體驗了女生懷孕的辛苦。

而原來設計思考是沒有對跟錯的‚而是以人的需求去決於適用‚像老師就舉例了筷子有什麼功用‚而讓我們去一直去刺激我們的大腦‚而我覺得我們人的頭腦真的好厲害的‚我們的思考有時候是可以完全憑空想像出來的,有時候是會有很多的想法和式生活體會出來的,有時候有壓力很大時我們就會激出可以馬上解決問體的方法了。

其實我們念佛教學系的更應該要有同理心和不斷的去幫助別人‚和去傾聽別人的需求去幫助他人‚而不要去計較很多的事情‚因為我們有緣才會聚在一起的。

 

學生P:

這一次的講座,很開心聽到羅老師的演講,這一次的題目也很有興趣,「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這也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講座,以人為本,這也很像佛教中的一種理念,像佛陀說的佛法也都是以人為主而說的開示。在羅老師的演講中,老師也舉出許多的例子,以及一些關於思考的知識,讓我可以更加瞭解到同理心是要怎樣去實際操作。在講座當中,也看到如何設計思考,那也不只是同理心而已,老師也教我們如何運用思考去想出可以幫助老年人的產品或是關於嬰兒車的概念,老師講的時候讓我也感覺很有趣。

在上課期間,老師也玩了兩個腦力激盪的遊戲,以筷子為主,筷子到底能幹嘛,當然這些也是沒想過的,只有想到說筷子可以拿來吃飯而已,其實筷子作用也蠻多的,例如(攪拌油漆、當牙籤等),那這一次的小遊戲讓我了解道,思考能力是被逼出來的,也帶有天馬行空,這一次的講座當中,受益也很多,尤其是那五個方法,在做每一件事情中,要先想清楚,處處為人著想,那思考的部分也很重要,運用思考的能力去為自己的想法提升

 

學生Q:

我覺得以人為本,把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或者,把人當作社會活動的成功資本。 「以人為本」中的「人」,是描述「人」這一物種;或是描述群體中的「人」的個體。 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

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

一般認為,同理心〈Empathy〉是指能夠身處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透過換位思考,體會他人情緒和想法,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與處理問題,對於人際交往與關係的建立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溝通能力。

因此,專家學者們也不斷地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提出了許多幫助人們提升同理心的原則與技巧。

一種方法是對受訪者在談論他們的問題時提到的動詞或活動進行重點分析:

 

學生R:

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它代表的是一種概念、態度、一種思維邏輯。透過設計思考的步驟,可以執行一種有系統的創新。

以使用者的觀點出發,設計思考這套思維邏輯最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以使用者的觀點為出發,做所有的思考、體驗、與感受。

創意就是一個瞬間的想法,可能在使用一個物品,用著用著就腦海裡就會冒出許多如何將它改進變得更好,只要有行動力並反覆測試、改進、試驗,就會有成品,但這之中往往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材料,也有很多創意在這之中就消失不見,在這過程中最考驗的就是耐力和體力,創作者往往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意願意消耗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完成偉大的作品,我覺得這是創作者最令人敬畏的地方。

 

學生S:

在課堂的體驗中(筷子發想),我體會到打破框架是無限的世界,一開始我只直覺的想到筷子就是用來吃飯,後來打破對筷子只能用來吃飯的這個概念後,我就想到如果眼鏡框壞掉,可以用筷子和繩子來修復,同時木製的筷子也可以用來製作木頭鉛筆的材料,此外我還聽到其他同學的創意發想,例如:螞蟻被水淹,可以用筷子做橋拯救螞蟻,或者是用筷子來擠痘痘、捲頭髮。

當我學習設計思考後,我對事物的看法漸漸地不再那麼侷限,反而會思考有沒有更多的可能性,甚至會更同理對方的想法,例如:同學之間發生小衝突,以往我會當個和事佬,和生氣的同學分析生氣的壞處,和他分享包容、心量更廣的方法,但是當我學習這堂課之後,我反而會先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沒有看不順眼的人,我會去感覺那是什麼樣的感受,在這個時候,包容、心量更廣的方法,我運用的上嗎?很顯然的,如果我用得上,我就不會看別人不順眼了。就如羅老師請男生同學使用衛生棉、用種種的工具,來體會女生的生理期以及懷孕的不便,唯有親身體驗過或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才更能了解對方的苦,也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設計思考的五個步驟,引領我走入人心,了解人性,讓我能學習以「體會、同理」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點和人間佛教的理念相互應,星雲大師扼要地對人間佛教做了詮釋:「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我從設計思考這堂課,也看見人間佛教的普及化,雖然名稱不同,但主旨相同,都是想要讓人離苦得樂。

  設計思考是在解決實際上會遇到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概念類似佛法的「 四聖諦」,四聖諦所說的苦、集、滅、道,正是在分析人為什麼會有種種的痛苦,以及如何離苦得樂。如果可以結合設計思考、四聖諦,就能解決生活、生涯、生死之間的問題。

 

學生T:

我很喜歡這個活動。這個活動對我來說很有意義,老師對我們很有熱烈,讓我們很有興趣,謝謝老師一給我們一個非常有用的課。

用同理心去洞察使用者,這時候你可能會收集到大量的資訊、不同的想法,記得除了觀察使用者累積的經驗,背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更要去瞭解。

-得到資料後,就要開始去整理出脈絡。以使用者中心的原則,思考使用者背後真正的需求,再進一步探究會造成這個需求的原因,找到「問題」在哪裡,而後問「自己能夠做什麼?」

-延續上一步的問題做點子發想,發揮創意想出各種解決方案,若為團隊作業,要樂於分享並延伸彼此的想法,這個階段不要求多精緻完美的提案,要先求有、再求好。點子發散地越廣,越能發展出獨特有創意的方案。

 

學生U:

讓同理心變實體的方法-設計思考這個講座帶給我諸多的受用與啟發,讓我學習到以人為本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老師讓男同學使用衛生棉、題驗孕婦的辛苦,因為有親身體驗讓同理心自然而然的升起,我覺得非常的棒,扭轉了我對事物的框架,讓事情可以有無限美好的可能。老師有提到每一圖都代表著一個理論,讓我深刻感受到圖像化表達的益處與滿滿的吸引力,能夠將文字轉化為文字與圖片的連結,看起來很生動有趣。有一張是設計思考的心智圖,就讓我非常想要照著畫下來做範本學習,吸取他人的美好經驗,又不受限在其中的思維模式框架。我對於老師標題所下的疑問,設計系沒什麼考試,為什麼常常熬夜?有很深刻的體驗,設計思考的精神是以人為本,跳脫以往受到技術尚未成熟,只能以物質導向的限制,我聽完講座後有一晚跟朋友聊了一整晚,非常認真的在探討要如何解決眼前對方所遇到的深深困擾,我善用所學以同理心的方式去傾聽感受,對方正在承受的痛苦,進一步努力的幫助對方一起用佛陀所教導的正知見看待所遇到的任何境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發揮同理心、清楚定義出的問題所在、腦力激盪想解決辦法、製作半成品跟對方分享自己所學的正知見,反覆測試的根據對方的回饋再延伸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分享的案例真的是讓人非常的歡喜,讓我增廣見聞,也明白可以如何將善行生活與方便利益大眾一同進行,對於海灘垃圾變成了獨一無二的玻璃藝術品,感到非常的讚歎,一方面向大海致敬的同時,讓世人可以好好的觀照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無意間的造惡業傷害到眾生,讓垃圾可以變黃金,也還給大自然本自清淨的本來面目。

筷子可以使用的方法?用壓力式的創意發想,是我很印象深刻的講座環節之一,有讓我感受到「一即多,多即一」之感,大家各自以不重覆的使用方式的發想,去放大、縮小、建立跟破壞筷子的功用,讓我可以不斷的將自己思考框架調整,打破舊有的執著。設計思考真的與生活息息相關,可以幫助我們步步釐清問題,不被問題所帶出的困難給侷限住,善用四無量心以人為本的去思考對象真正的需求為何,感謝老師的慈悲教導開啟我對於未來有更多的人生美好發展的學習方向目標。

 

學生V:

由於以前的經歷,比較少接觸「設計思考」這一塊,但在聽過這場講座後,對於設計思考有更加認識及了解。

在講座的過程中,講師讓我們玩一個小遊戲,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應用到的筷子,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說的內容不能重覆,總共玩兩輪。經過這個遊戲後,我覺得每個人的創造力都是無限的,從第一輪中間之後就能感受到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很多元,一般來說對於筷子的使用第一直覺都是吃飯或是夾東西,很少會聯想到實用性上的作品。經過這次的遊戲我才深刻體會到原來一個平凡無奇而且生活上都會運用到的東西原來有這麼多的用途。這個多元的思考模式將來也能應用到各個地方,不再只是單一的想法。

很高興能夠聽到這場講座,讓我知道設計思考帶來的影響及助益,也體會到設計辛苦的地方。

 

學生X:

就設計思考這個主題方面,我們可以從中學習思考的方法,在生活中觀察。以同理心去體會別人的需求,細緻的觀察他人到底需要甚麼,甚麼是我們可以去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同理心正是佛教學中許多地方提到的,宗教有宗教的訓練心理的方式,世間上許多事物也是通用,只要能活用就可以完成許多事情。當我們明確知道目標族群的方向,就可以以他們的立場去觀察,然後設計出相對應的事物。

 

學生Y:

在這場演講也學到老師的活潑帶領演講的風格,小小的遊戲,帶我們腦力激盪去體驗有壓力的創意方法,帶動整場講座的氣氛。一開始聽老師的介紹,覺得很像企業行銷的方法。但換個角度來想,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並且很重要,因為透過這個方法可以從別人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困難點。進一步想出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此方法非常適合運用於接各種年齡層來接觸,認識佛法。不僅商業界需要創新,佛法為了接引更多的年輕人,接引的方式也需要傳心。不再繼續走傳統的路線,用設計思考如一扇新的窗啟發我們的創意。謝謝老師。

 

學生Z:

設計思考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從這一堂課程中我認識道了什麼是設計思考,其實就是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事物,再將此做研發,到可以適合許多人其實中間的過程是很多人的發想所構成的。

 

學生甲:

下課後,眼睛與腦袋所想的都不一樣了,設計思考讓一切變得有可能,羅老師實在是高手,學佛時我們常常說不要執著,要放下,但我們似乎也因此執著於不要執著,導致我們忘了去思考為甚麼我們要執著,就像講座當中老師與我們進行一個測試,一雙筷子能做甚麼,將近有90幾種的用途,不管是插花、吃飯、測量、擺飾、破壞等等層出不窮,但也因此展現了只要是我們想的到的都有可能,這堂課縮小了我對不可能的看法,世界上有多少的不可能,也許一切都有可能,只是時候未到而已,但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團隊合作,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昆蟲,只要團結合作一定都可以創造非凡的成就;其中同理心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講座中也提到,同理與同情不同,說於文字時不難理解,但行於舉止時卻模糊不清,理與情究竟有何差別,理就像是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與運作模式,我們要如何放下自己的道理與運作模式去感受別人的道理與運作模式是相當困難,因此同理也容易也成了同情,而同情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施予者會有居高臨下的態度,被施予者會有自尊心受創的問題,這種都不是我們所樂見的,因此同理心是極為重要的關鍵

我認為同理心可以說成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概念,當今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會希望對方用怎樣的方式去幫助我,或是關心我,我才不會感到自尊心受創,或著有一種被可憐的感覺,說白了,這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一個人的同理心越完全,他能完成的任務就非常多,而且會非常圓滿,因為他顧慮的到的是大家的感受,誰都不會去討厭一個真心在乎自己的人,因為人總是需要舞台,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都需要屬於自己的伸展台,我們也需要有人在伸展台下觀賞我們,同時我們也要去別人的伸展台下觀賞別人的演出,這就是我們所在的世界「人間」。

 

學生乙:

老師的課非常有趣,有時候會突然衝過來問你問題或說出很天馬星空的設計,讓人再聽的時候不會昏昏欲睡,除了講解設計思考的理念外也會實際讓我們動動腦,從筷子可以做什麼的問題問了兩輪才知道,原來很多東西只要努力想還可以有很多作用,就像老師說的一個口罩,你要怎麼設計呢?比如怎麼樣不要讓他沾染上口紅、不要沾染上口水,可以從生活當中的不便利尋找商機,都是我以前沒有特別想到的,我想雨鞋、USB 的電風扇、旅行包的沐浴、洗髮套組應該都是這樣發展出來的吧!

以前覺得設計大概是比較天馬星空的越特別越好,但在這堂課裡學到可以針對特別的族群設計,解決他們的問題,或者吸引他們的注意,除了自己買自己用之外還分成主要使用者和主要承擔者。

 

學生丙:

在老師的講義當中有摘取Tim Brown的一段話說:「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它代表的是一種概念、態度、一種思維邏輯。在這個精神底下,透過它的步驟,可以執行一種有系統的創新。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設計思考是一種有邏輯性的思維方式,令我們的大腦較有條理之活動,讓腦神經不斷地思維,而其活動是一種有邏輯性的思維,這樣的話有助於我們的想法不斷地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會往好的方向走,便建構一個有價值的思考模式。為什麼我們要設計自己的思維模式呢?我們想想看,在現在的社會,一般人的生活需求越來越高,我們在人群圈子裡,在彼此的競爭力當中,如果我們不會建立給自己一套思維想法,你本身也很難站得住;但更重要的還是,如果我們抱著一顆想要幫助社會,提升人們生活的方便性,那麼設計思考就是一個鑰匙,令我們打開為人服務、建構利他行為的重要條件。

我們一般喜歡說我最有同理心了?我看到老人都會幫忙他,看到受害者都會感到不幸。的確,這些都是從我們內心發出的一種慈悲的表現,但如果說這樣就是同理心那就還不太完整。因為同理心就是一種體會到別人的痛苦,了解他的需求便幫助到他真正想要幫助的地方,知道人們的處境,用訪談、觀察、關心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的需要。

於同理心希望幫助別人的決心作為重要的底層,慢慢地觀察發現對方的需求,接下來進行分析,我們要知道對方需求的一些問題所在;然後聯想創意思考到那些需求,要如何能夠解決,這裡必需要建立一個有效的解決方式,才能讓對方獲得真正的幫助。從而,我們逐漸能讓自己的設計思考從內心非常單純的一種同理心變成有實體性,利益到更多的人們得到真正的幫助。

透過這場講座非常地感恩老師們的用心;抽出寶貴的時間來教我們這些從來我們還沒學到的東西。讓我們從新體驗非常有趣的一種學習方法,令我們加強自己的思維模式,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把自己的同理心實體化,這樣才能讓同理心的最高價值散發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利益與快樂。

 

學生丁:

這個講座給我很多的想法,比如在現在有很多需要創新的需求,隨著商業模式的變革和設計思想在慢慢的增加,還可以以使用者的觀點出發,在這個設計的流程就是先思考,再想當中的需求,再去設計,需要創意、創新。也有說到是要通過提出有意義的創意跟想法去解決特定人群的實際問題。設計思考給我最大的幫忙就是讓我感覺到這個東西是可以幫助到各個專業背景的人,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

最後玩了那個遊戲可以看到各位學長都是很多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比如筷子可以有用處,每個人都講的到很多前面一開始都是滿正常,到後面就怪怪的,可是又算合理的,在那時候我的想法都是很正常的,感覺自己好像不夠創新,後來想想可以用筷子幹嘛,可以想的,很多學長都說完了,再者在之前我也有在想別的東西,就比如湯匙可以幹嘛這樣,感覺怪怪的,最重要在這一次的講座中我感受到老師是很用心的跟我們去討論和講解給我們去了解設計進化到設計思考,而且老師也很有動力去帶動我們跟上節奏,所以未來如果還有機會,希望系上可以舉辦多一點像這樣的講座,不無聊的同時也有帶點有趣,也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學得到,還可以活用在生活當中,再者就是無論對創業、創新或是創意上都有很大的幫助,再來就是在很多時候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產品也有用到老師說的方法,我也覺得每個人的開始都是這樣開始的,所以希望自己在未來的路上有機會去當創新或是創業的那一個人,去做到最好,不管是對人還是對什麼都好。

 

學生戊:

聽了這場講座以後我覺得這種知識4年大學還有以後出社會非常有幫助。設計思考可以幫助觀察人們如何行為, 觀察產品和服務的體驗,情境會如何影響人們的反應。 他們除了考慮物品的功能性與功效,也會思索它們的情感意義。他們企圖從這裡找出人們未曾明言的潛在需求,然後將這些需求轉化為機會。當設計思考開始走出工作室,進入公司、服務部門、和公共領域, 將可以幫助我們處理比先前更廣大,更重要的問題 。不同於以往的 「設計」,「設計思考」更著重「人」的部分。 同理使用者觀點,以其觀點為出發,來分析他們的行為、體驗他們的感受、找到他們的痛點、與發覺他們真正的需求。因此由設計進化到設計思考的過程,也就是從創造產品進化,到分析人和產品的關係,進而推廣到分析人和人之間的關係,而設計師也逐漸往行為與社會問題的面向移動。設計可協助我們改善產品與此刻生活,而設計思考則能協助我們解決更多不同面向的問題,引領我們航向未來。

 

學生己:

本次講座其實還挺有趣的

我記得以前在做畢業專題的時候我打算想做桌遊,但是一直卡關,搞了好久才搞出來,我雖然找了一堆人來幫忙,但是還是做不出一個好的成品,我一直很納悶為什麼,後來老師跟我說有這場講座不錯,我就來聽一下,結果我才知道,原來如此,難怪我一直搞不出來,我幾乎違反了本門課上所有的原則

及早失敗,其實這我真的有一點嚇到,為啥要及早失敗,後來才知道原來這樣可以避免損失

 

學生庚:

任何設計的產品: 個個都有它的設計以及價值所想要傳達的意義。因此使用者或是欣賞者也需要透過這些理解它所傳達之意義。

這場講座我最印象的是智慧佛珠,可以看到很有創意,能夠結合現在的科技發展與佛教的流行佛珠。另外可以看出一點,就是佛教可以融合現在所發展的科技,並不是為了科技影響到佛教的發展。佛教發展是必要的,但是不破壞佛教的本質,佛教也能夠應用或與其他領域結合。

接下來是「筷子有什麼作用?」的問題,從此我可以看到一些意義,雖然同一個東西有可能在生活裡面我們常常接觸,或是只有認識到它的基本的功用而已。但是透過設計思考,就可以將它的功用連結到更多領域,並且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面,而不是只有淡淡純粹一兩個共用而已。

透過這場講座,相當看出跨領域的觀念,對於佛教的未來發展很有幫助。其實佛教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彼此都有密切的關鍵。因此彼此都必要互相影響與一起發展

 

學生辛:

在講座的過程中,講師讓我們玩一個小遊戲,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應用到的筷子,可以用在哪些地方,說的內容不能重覆,總共玩兩輪。經過這個遊戲後,感觸很深的是,原本不起眼的小東西,它能運用的地方十分廣泛,感受到有時候思考會受框架框住,因此忽略掉很多小細節,加上這個遊戲有時間限制,在有限的時間下,能刺激、激發頭腦的思考,蹦出之前從未有過的想法,玩完這個遊戲後,稍微有體會到設計思考的感覺。

很高興能夠聽到這場講座,讓我知道設計思考帶來的影響及助益,也體會到設計辛苦的地方。

 

三、結果與分析:

透過設計思考,提供與引發學生幾個主要概念:

1. 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2. 引發學生了解團隊合作的意義與重要性,學生明白團隊合作與解決問題兩者間的關聯性。

3. 設計思考主要思想之一的同理心,引發學生換位思考的態度,提升生活品格教育。

4. 激發學生更多的發想,帶領學生看到創新、創造與創意來自於更多人的合作與更多可能性。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