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高教深耕計畫   >   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   計畫五 創生網絡.均衡資源   >   子計畫一 續階深耕創新擴散(5-1)   >   行動方案一 集思共學社會創新(5-1-1)
2021宜蘭縣地方發展圓桌論壇-從青年返鄉到地方創生

2021宜蘭縣地方發展圓桌論壇-從青年返鄉到地方創生

計畫年度:110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五 創生網絡.均衡資源

子計畫 :子計畫一 續階深耕創新擴散(5-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一 集思共學社會創新(5-1-1)

執行措施:集思共學社會創新(5-1-1)

執行單位:公共關係組

活動日期:2021-12-09 ~ 2021-12-09

活動地點:德香樓B310

主持人:許文傑

參加人數: 35

活動目的

宜蘭智庫辦理此次宜蘭縣地方發展圓桌論壇,主要還是希望學校能夠與地方的公共政策有所連結,甚至 是盡大學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讓校內老師有更多產官學的對話,一方面對於研究生或校內教師可以引發 其興趣,對相關議題發展引發共鳴並做更深入的研究。 

活動流程

日期

時間

議程

 

12/9

(四)

12:00-12:40

報到/用餐

主持人:

公共事務學系

許文傑 副教授

12:50-16:00

論壇名稱:從青年返鄉到地方創生

引言人:金魚厝邊創辦人 彭仁鴻

與談人:

公共事務學副教授 陳衍宏

未來與樂活學系副教授 黃孔良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本次論壇先由金魚厝邊創辦人、蘭城巷弄有限公司負責人、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 彭仁鴻委員進行引言回鄉的前面三年是在政大、宜蘭縣政府及經濟部三方的合作案,也待過縣政府的工商旅遊處觀光行銷科,一開始都是很陌生的,透過三年的時間慢慢學習家鄉文化的事物跟了解。六年來每年會舉辦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明年預計跟台東的東海岸大地藝術季合作,串聯太平洋沿岸。目前也在教育廣播電台主持節目「創青宅急便」,主要是介紹青年返鄉創業的故事,已持續快三年的時間。因服研發替代役開啟返鄉創業契機,旁聽社區大學的社區營造員、社區規劃師。當時結合頭城家商餐飲科,把社區故事、頭城食材、在地餐飲科系以及宜蘭家扶結合。

金魚厝邊係頭城老鎮長邱金魚的老家,老鎮長與大家喝茶聊天的精神作為創業的初衷和使命。我們透過社區型的藝術季作為我們社區網絡的連接,然後再擴散到宜蘭的區域創新的連結,頭城藝術季六年下來我們每年透過金魚厝邊對於地方議題的發現,慢慢連結頭城的居民、島內移民、國際友人,創造之間互動交流的機會,進而提升小鎮的能見度。

頭城藝術季其實是童玩節給我的啟發,童玩節一開始是透過外銷去帶動整個社區發展,如果各個鄉鎮也有這些團隊,它也可以做為新的角色把它形成一個串聯的話,那或許也會有新的可能性。在第2年退伍之後,當時透過頭城青雲志的方式,用訪談的概念,去訪談在地的職人。第三年我們開始認識的多了,就把我們所知的作成一個資料庫。第四年我們開始把既有職人再往外擴散到商圈的連結。第五年我們開始去思考說這一些關係人口的挹注策略。

2015年國際作家駐村創作,先透過5位國際藝術家跟5為頭城的在地職人攜手合作。像是把廢棄二手腳踏車,搭配頭城過去的河道發展設計成陸上行舟。小朋友可能就會覺得為什麼是做這個造型,從中抽絲剝繭其背後的故事性。也邀請頭城的在地職人與厄瓜多的話家在中庸街的巷弄裡,去把過去的景象畫成時光走廊,一開始大家其實都很冷漠,到最後大家會看著畫開始訴說過去的故事。2016年主打青銀共創,邀請一些青年的新銳藝術家與在地的職人攜手合作。2017年則透過故事轉譯的方式,把在地的故事傳遞出去。

其實藝術季它的很大一個重點是這群青年的志工伙伴,他們願意花費周末的時間、平日的晚上,一起來參與地方的事務,才是最難能可見的事,所以我們也透過每年藝術季,透過志工培訓的舉辦,透過實地的踏查,還有在地青年培力的工作坊培訓在地青年。藝術季期間,金魚厝邊會成為在地職人的策展空間,像是拼布與製香的聯合策展。每一位職人其實都可以把他變成可以讓大家來探索、認識在地小鎮的體驗,透過幾年下來,從在地的地方攝取延伸到國際社群的連結,透過我們的團隊去讓兩個跨國跨世代跨媒材的這些值人能夠產生互動的機會,比方說頭城德安堂中藥以及定居在頭城的阿根廷藝術家攜手合作,因為疫情的緣故,也利用防疫體驗包的方式,讓小朋友在家也能夠作體驗,同時也認識在地文化。藝術季六年的過程,在地職人也慢慢提升他的自信,小鎮也慢慢有些新的可能性,夥伴間也形成頭城的小鎮應援團,這樣的模式未來也可以應用在不同的鄉鎮。透過小鎮應援團也好,青創夥伴的力量也好,可以將一些在其他不同的鄉鎮,也想從事地方創生或者創新活化的人,形成一種新的可能性的模組,把這樣的經驗拓展出去。

從一個人到五個人到十個人,慢慢形成一個團隊的時候,要怎麼樣管理團隊,以及跟回鄉青年團隊之間的互補跟競合關係,我們在做事情可能是需要時間去累積的,所以慢慢透過專案跟事業垂直整合,形成一個良性的概念。我們現在做的也是把我們這幾年下來的經驗,透過理解、感受、行動、成為地方人才,透過地方工作觀念的建議,從第一步讓他理解到體驗在地,在地的行動就是他可能有些想要做的事,我們可以讓它發生,最後留住人才,這大概是我們的一個概念。我們也透過6場工作坊,邀請生活在頭城不同社群的人擔任講師,從願景的凝聚,到空間的再生。當我們生活在小鎮,如何有策略性的把資源對接到其他不同發展成熟階段的團隊身上,形成一個好的循環扇的連接。

 

與談人陳衍宏 教授回應:用社區總體、農村再造、地方創生來協助青年返鄉,最後的結果是青年套在故鄉,是很多文獻都呈現出來的結果。今天創辦人這個成功的經驗其實有一個值得借鏡的地方,事實上,你會發現經營社區不是只有這一兩天,他參加的活動不是只有簡短的那些課程,許老師也有提到說,我們學校要跟地方結合,因為我過去是生涯中心主任,發現很多課程其實給學生一個很大的誤解,就是讓大家以為參加了我們的創業課程,就能創業,這是學校最大的錯誤,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在過去的經驗當中就會發現,所有即使現在國發會也弄了一個這樣的計畫,上去國發會網站去看成功的案例,都不是因為地方創生原則,包括宜蘭自以為傲的宜蘭幫,它只有符合一個現象,青年返鄉,但青年返鄉有多少人套牢在故鄉?今天的論壇中發現,個人特質很重要,整個發跡的歷程,有多少的計畫、多少人格特質上面適合在社區服務,不斷的投入。像宜蘭縣政府提出去社會創新或育成中心有多少個?但市場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每一個育成中心提供的是不同的機會,讓青年人接觸,這個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我們現在常常傳遞了錯誤的訊息,以為你只要來我這邊,你將來就能創業,而讓年輕人最精華的那段時間,就套在故鄉。

剛剛也談到一個叫關係人口,它其實某種程度是希望不是當地的人能夠對地方產生某種的地方認同,所以他願意留下來。就礁溪溫泉季活動來說,特色在哪?可以延續多久?如果沒有,就很難創造關係人口。我們在談地方創生的時候總是談到日本,但日本在談地方創生的前提,其實先提了地方消滅論,日本允許某些地方是被淘汰的,那台灣允許嗎?現在在談的所謂地方創生人口均衡、專業流動等等,好像並不是能夠真正解決區域不平衡的問題。從剛剛創辦人的分享,在所有的創業歷程中,地方創生只不過偶然跟他結合。地方創生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留下來?我想關係人口市場建立,也就是政府創造市場的能力較好,可能是青年返鄉意願比較高的。

 

與談人黃孔良 教授針對引言人發表進行回覆事實上,當時在地方創生元年的同時,在佛光大學的角度裡也投入了一些資源跟甚至是心力去做。首先宜蘭地區地方創生應該優先去做的鄉鎮是大同、南澳、蘇澳這些地方,於是我們與大同、南澳簽訂樂活智慧服務產官學策略聯盟。學習城市計畫,也推動了很多計畫,怎麼去培育人才,盤點了需求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怎麼形成亮點、怎麼做到產學聯盟在地連結。我們也打出一套機制,針對快速複製人才,其實在地方當局就很重要,就是專業人才培育。

在現今的社群電商時代,察覺到行動應用的商機,我們所架設的APP平台也讓我們學校從育成的角度,去跟地方合作、服務,我們自己也有所成長。企業返鄉投資地方、結合學校技術人才去服務、佛大品牌建立成為地方的通路。我們從學校的角度、從學生的角度其實我們做了以上這樣的努力跟規劃。

其他附件

從在地大學角度 看宜蘭地方創生優勢-黃孔良

從在地大學角度 看宜蘭地方創生優勢-黃孔良
返回上一頁返回上一頁

聯絡資訊

地址:262-47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林尾路160號

電話:03-9871000

信箱:tep_office@mail.fgu.edu.tw

佛光大學 教學卓越計畫 版權所有 │ 網頁設計:傑立資訊
建議使用瀏覽器 IE 8.0 或以上版本瀏覽解析度為1024x768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