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中心】113-1實踐通識心緣校園成果展
計畫年度:113年高教深耕計畫
分項計畫:計畫一 跨域創新 ‧ 全程品保(教學創新精進)
子計畫 :子計畫一 學習診斷 ‧ 全程輔導(1-1)
行動方案:行動方案三 建構素養教育課程設計(1-1-3)
執行措施:建構素養教育課程設計(1-1-3)
執行單位:通識教育中心
活動日期:2024-11-27 ~ 2024-11-28
活動地點:雲五舘 通識沙龍區
主持人:盧慶雄
參加人數: 42
活動目的
拓視「通識素養」場境目的:
透過三品教育課程成果發表,與全校師生分享三品教育課程內容及照片、學生於課程上所獲得之收穫、心得及反思;學生透過成果發表,能更了解三品教育課程之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助於往後選課之瞭解外也能複習課程傳達之理念,透過同學間彼此交流分享課堂所學知識及想法,啟發學生學習力。
環愛青青校園環境體驗課程目的:
透過自然環境成果發表,與全校師生共享環境教育講座內容及照片、學生於課程上所獲得之收穫、心得及反思,另透過成果發表,能更了解環境教育課程之內容,以助於往後選課之瞭解環境教育傳達之理念,激發學生對於環境愛護等。
活動流程
日期:113年11月27日-28日
時間:9:00-17:00
學生/老師獲益程度與執行成效
(一)量化:
參與人數 42人
對活動主題是否有更升入的認識:4.8
本成果展是否有協於强化解決問題能力:4.8
本成果展是否有協助提升社會服務能力:4.8
對於成果展場地規劃是否滿意:4.8
(二)質化
1.活動目的達成度之自我分析
(1)三生講會的成果展現尤其是宋修聖老師和周俊三老師的演講,此外也要感謝三生講會的所有老師帶領學生。
(2)看到三生講會牆的時候,回想到上課的場景歷歷在目,也很感謝這些老師願意把心靈的東西傳達給我們,並且讓我們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甚是感動,謝謝老師們。
(3) 汪雅婷老師的《身為表演藝術者我所學會的事》我從老師的分享中學到了,表演藝術不僅需要技巧,還需要強大的情感共鳴和自我挑戰。
(4)林紋琪講師的《乘風破浪,與人同行:一個心理工作者的物理治療之路》讓我深刻理解了心理學與物理治療之間的聯繫,特別是在治療過程中如何通過心理支持促進身體康復的思路,對我未來的職業方向有所啟發。
(5)印象最深刻的是葉毅均老師的《台師西進:我的珠海中山大學任教經驗分享》這讓我對兩岸的教育合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教育體系中找到共通點並進行教學的挑戰。演講者的經歷讓我對未來教育事業充滿信心。
(6) 詹丕宗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的實踐學習方式讓我受益匪淺,學會如何在實際情境中應用所學的知識,這比任何考試都更能幫助我成長.
(7)這次展覽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和學生對學習和活動的熱情,以及幫助學生建立美好未來的熱情。 社交團體活動和簡單的創意活動都是不錯的體驗。也利用講座現場周圍的植物,認識並理解植物分類的身份。
(8)在宜蘭綠境生命價值探索微學分課程裏發現壓樹葉有獨特的佛光素淨美感。 而且海報上的韓傳孝老師表情太可愛了。
(9)在宜蘭綠境生命價值探索微學分課程裡了解學校裡有用的一些植物,並將其作成標本並展示,讓我非常的成就感。謝謝老師也謝謝主辦的工作人員。
(10)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是在戶外探索體驗的微學分課程裡看到有人用「墓銘誌」的方式製作他未來的名片。
(11)在戶外探索體驗的微學分課程回顧影片中,我看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環節是在兩顆樹之間進行的走繩活動。這個挑戰既刺激又富有趣味,讓我對這樣的體驗充滿期待,希望下學期能有機會參與類似的活動,親自感受其中的樂趣與挑戰。